採菊东篱下

随性的人,喜欢随心所欲。不管多少,也无论长短,想到了,记下来,就有了这个被称为博客的东西,且将之命名为採菊东篱下,其实是想悠然见南山。
正文

元宵、火把,生菜、发菜

(2010-02-27 11:01:32) 下一个


        元宵节将至,买回汤圆,也准备过一把。这几年多伦多的华人越来越多,虽不是公众假期,逢上中国节庆日子,也很热闹。但再热闹,也远远比不上家乡的节日气氛。
  
  幼年时的元宵节那天,还是黄昏时就迫不及待地点燃了蜡烛,拖着纸糊的兔子灯,得意洋洋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年一度的青羊宫灯会,骑在父母的肩头上,越过攒动的人头,观看灯光闪烁的奇妙世界。虽然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但当时却并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都与农事有关,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夕)也不例外。
  据李露露的《中国节》一书介绍,元宵节首先是祈求农业、蚕事丰收。在湖南宁乡,元宵节期间的焚 田活动称为“烧元宵”。农民边烧边高呼:“正月十五元宵节,害虫蚂蚁高山歇,嘿!”江苏兴化地区元宵夜,至今不玩灯,但要点燃火把,到田间、场院欢歌、跳舞。这与彝族的火把节颇相似。
  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我曾参加过几次。人们围着火堆唱完歌、跳完舞、赛完马后,点燃火把上山转悠。让烟火驱虫、驱灾,也为青年男女一对一约会创造了气氛和条件。
  求子——以保证源源不断的农业劳动力,也是灯节的重要内容。《清稗类钞》中就至少有两处作过这样的记载。一处说,江苏淮安在元宵后至2月初2前,年老无子或婚后多年而未有生育者,他们的亲友就会提前择好日子,送上通知。到时约集十数人,敲锣打鼓送上纸糊的小红灯或砖头。无子女者将亲友送来的红灯或砖头挂于床中,并以酒筵款待送“礼” 者。如日后果然得子,则还有重酬。这“礼”中代替小红灯笼的砖头也不是随处拾来的,而必须是取自于东门外的麒麟桥堍,寓“麒麟送子”之意。
  另一处的记载更有意思。过去食生不多的我,来加后逐渐爱上了一种蔬菜——Lettuce。这是洋人生吃沙拉的主菜,甚至有洋女将其作为减肥的主食。其实,它不过就是无茎的莴苣叶,在华人超市里标为“生菜”。我一直纳闷:未就厨之菜,哪一样不是生的呢,为何独独将此菜称作生菜?直到读到这则记载,才明白就里:“广州元夕,妇女偷摘人家蔬菜,谓可宜男。又妇女艰嗣续者,往往于夜中窃人家莴苣食之,云能生子,盖粤人呼莴苣为生菜。”原来是取意于“助人生育之菜”!
  生菜是否能助生呢?看来答案会令我们讲粤语的同胞失望。成都平原盛产莴苣,当地人称之为莴笋,很少有人以其叶为食。那叶——洋人所说 的Lettuce,倒是兔子最喜欢吃的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四川成为人口大省。
  在北美,不食莴笋叶的四川人和其他省的同胞入乡随俗,也将生菜沙拉摆上了餐桌,但却未见新生儿有显著增长。而我们的南亚裔邻居,人口发展的势头却很迅猛,以倍数的速度超越华裔,为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增加人气。以致有专家预测,要不了多少年,他们在数量上就将超越华裔,进而超越法裔,成为加国第二大族群。
  生菜崇拜(如果可以说是崇拜的话)助生靠不住,但不能抹杀它富含的绿叶素和维生素。可粤语老乡的另一个崇拜:发菜,就不仅助不了发财,还大大有害。这种外观像黑头发丝一样的草,是巩固草原土层、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植物,就因为“发菜”与“发财”音相近,被搬上了餐桌,成了席上珍品,的确让一些人发了财,也让草原沙漠化多了一个渠道。在北方沙尘暴肆虐之时,有专家对此牵动人类生存环境的野草作了检测后发现,发菜作为食品对人体是很有害的。
  由此又令人不能不联想到数字崇拜。粤语老乡视4为死,是大不吉的数字;而8是发,是发财、发家、发达的大吉大利数字,因此买房、订车号等,一定要避开4而尽量选8。但在四川,4 却是四季发财的吉字。在上海则相信七上八下,8并不吉利,故连政府颁布的标语口号都是7条而非8条。
  其实,这样那样的非宗教信仰崇拜,各地都有,并非广东、香港的专利,只不过因人们习惯于向富人看齐,令其影响更广泛而已。这种属于亚文化的东西,作为一种反映过往认识的民俗,保留其娱乐功能无不可,但却让它们成为加速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因素,就实在是有一点可悲了。
  
(照片来自网上,是客家汤圆。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宁波的汤圆,味道没有四川和广东的那么厚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