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定要解放台湾” 的攻台计划为何搁浅 zt

(2009-10-08 12:38:24) 下一个
“一定要解放台湾” 的攻台计划为何搁浅


1950年5月17日,美利堅驻台北官員斯特朗向美利堅国务院报告:“我和使馆的人员都认为,臺灣的命运已经注定,共鏟党可能在6月15日至7月底之间发动进攻。”

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則倲和米高扬在西柏坡见面时曾说——

目前,还有一半领土尚未解放,比较麻烦的有两处:臺灣和西藏。其实,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臺灣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國民黨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利堅问题,臺灣实际上就在美帝國主义的保护下。这样,臺灣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这是毛則倲第一次谈到臺灣问题。

一个多月后,臺灣问题在中供中央的议程里正式被提及。3月,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管辖范围,毛則倲提出:“还要加上臺灣。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

当时,美利堅是否可能直接派兵支持國民黨政府,还是一个未知隐患。斯大林甚为忧虑,毛則倲、中供中央也不能不保持高度戒备。根据中央军委的意见,指挥第二野战军的邓小平于3月14日给刘伯承、李达发电报,要求二野渡江之后,“两年内留华东,不作新的机动”。第二天,新华社戴表中供中央发表了社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这时候,东部成为主要对峙战场。

5月23日,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向上海发起总攻,即日可下。美利堅方面出于对國民黨政府极度腐败的失望,没有作出任何反应。面对比预想快得多的军事决战胜利,毛則倲决定改变原来的战略对策,他决定: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用一野进军西北,四野直捣两广,二野进军四川,在西南全歼國民黨军队的最后主力;只把三野放在东南,一方面严守对外的门户,一方面准备进攻臺灣。

在毛則倲原本的战略中,新疆尚未列入进攻的主要方向,西北战争取得胜利后,协助一野进军西北的贺龙第十八兵团、杨得志第十九兵团应调回东部。他甚至考虑调彭德怀回来统一指挥二野、三野进攻福建和臺灣。

但是,秘密访问苏联的刘少琦向国内传达了斯大林的意见“不应当拖延占领新疆的时间。因为拖延会引起英国人对新疆事务的干涉”。

斯大林的意见不是可以忽视的。毛則倲得知后立即要刘少琦通知斯大林,中供同意尽快占领新疆。这样一来,彭德怀在取得西北地区战略决战胜利后,还必须继续向新疆进军,东部暂时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当时在西南投入较大兵力也有一个国际原因,已经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胡志明来电,担心西南地区的國民黨军队会逃到越南,对正在解放国土的越南军民造成很大威胁。毛則倲为此特别致电林彪,要他部署程子华、陈赓部队切断敌人经云南逃往越南的道路。

相比之下,蒋公出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考虑,却对最后的落脚点臺灣予以了特别的重视。

1948年6月21日,蒋公以國民黨总裁身份首次出马,亲赴福州,召开驻闽部队团以上军官会议,他强调说:“大家应当知道臺灣将是党国的复兴地,它的地位的重要性异于寻常。比方臺灣是头颅,福建就是手足。”会后他亲自召见部分师以上军官说:“有我领导你们,有臺灣在,即使大陆尽失,也可以复兴。”之后,他对國民黨军驻守福建部队进行整编,确定了新的防御部署。

月底,蒋公在臺灣又召开东南军政会议,强调确保臺灣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要求集中可能集中的力量,巩固东南防务和臺灣外围屏障。

1949年12月,毛則倲出访苏联。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他迫切地提出:“國民黨的支持者在臺灣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臺灣。”

斯大林含糊其词地回答:“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利堅一个干涉的理由。”

斯大林仍然担心会引起与美利堅的大战。他向毛則倲建议,是否可以采取更策略些的方式来解放臺灣,比如先向臺灣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去进攻呢?这显然是不成为理由的借口。且不说解放军尚无伞兵部队,即使有又如何能保证空军安全运载伞兵到臺灣上空空投呢?

立即进攻臺灣的打算就此搁浅,也就失去了趁臺灣守军立足未稳且混乱而进攻的第一个最好时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