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岁末:想到就写

(2009-02-11 06:53:13) 下一个

 
在阳光明媚的中国新年过后,德国慕尼黑又迎来了雨雪纷飞的阴沉天气.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们的心情也好象和德国冬季的天气一样:有时被阴云笼罩,太阳却也时常照耀.
 
不管经济形势如何,不管身在何处,不管面临多大困难,中国人欢喜过年的心情都难以改变,因为春节折射出的中国人的家庭归属感是东方哲学所特有的. 慕尼黑是德国华人相对集中的城市.中国留学生多,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也多.和往年一样,市内的中餐馆早在春节前就预订满了.几乎家家餐馆都推出了相似的节目:一边吃自助火锅,一边看春节晚会的现场直播(德国当地时间才13点).其实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卫星或是互联网收看春晚的,但是过年的时候,人们更需要热闹.
 
为了热闹,也有许多中国人在家里举办聚会,邀请同学朋友一起做饭包饺子.今年的农历除夕恰好是周日,这更加方便了大家过年,因为不用特别请假了.一些中国人还在家门口贴上了鲜红的对联,大门上倒贴着"福"字,很有几分过年的气氛.
 
当然,中国新年也不光是中国人自己热闹,许多德国朋友也应邀参加聚会,一边学着包饺子,一边听中国朋友讲过年的风俗.中国农历年初一,在巴伐利亚第三电台(音乐台)的早间节目中,主持人就向听众介绍了中国的十二月生肖,还邀请了一位中国朋友用中文向大家说新年快乐.许多人也得到了德国同事的新年祝福.
 
不过,虽然聚会照旧,欢庆照旧,但是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却也挥之不去.就在上周,德国慕尼黑一家法院表示,内存芯片生产商奇梦达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该法院称,一直亏损的奇梦达去年12月曾获得母公司和葡萄牙一家投资银行3.25亿欧元(约合4.21亿美元)的注资,但该救援计划以失败而告终。公司倒闭,立即有许多人陷入失业的痛苦境地.就算暂时没有失业的人,也很难再有安全的感觉.在奇梦达母公司英飞凌工作的邱小姐说,公司去年从圣诞节开始放了五周的长假,直到今年一月中旬才重新开工.可是,现在虽然上班了,形势却并不明朗,同事们都忐忑不安.在德国这个"有工作就有一切"的社会里,如果一旦失去工作,虽然短期可以领取失业金,但是,整个生活就完全乱套了.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如停止招聘新员工,新员工试用期到期以及短期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合同,减少固定员工的每周工作时间等等.在慕尼黑宝马公司工作的黄先生是两年的工作合同,到年初刚好到期.公司不再续签合同,再找新工作?在目前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由于他的签证是和工作挂钩的,没有工作就意味着得不到签证,他只好打点行装准备回国发展了.在德国的中文网站"德国热线"上,近期卖车的人非常多,标题常常是"回国卖车".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目前一些人的处境.
 
经济危机的到来给刚刚开始好转的德国就业市场带来了更严重的萧条.大批新失业的劳动者涌向市场找工作,却没有企业招人.新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对于许多即将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现在的确不是个好时候.许多人发了几十份求职信,却连一个又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而去年的这个时候,好多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已经有合同在手了.虽然在德国的外国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一年的找工作签证,但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这一年的签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作为德国普通的消费者,对经济危机的感受并不是那么强烈和直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目前作为消费者,甚至能享受到许多优惠和折扣.慕尼黑的玛利亚广场附近是著名的购物区,店铺林立.新年一过,到处都是打折促销的广告.许多服装店更是推出了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折扣,人们的购物热情不减,到处可见排队付款的人们.专业电器商场的促销活动更是一个接着一个.许多消费者认为,现在正是购物的好时机,因为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只是人们高涨的购物热情还是局限在日用消费品上,对于汽车,住房等商品,人们依旧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一个原本想贷款买房的中国人说,面对经济危机,要少买电器不买房,现金为王.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人的心态.为了刺激消费,尤其是汽车的消费,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和增加补贴的政策,比如,凡是报废一辆9年以上的老汽车并购买一辆新汽车的人,可以从政府得到2500欧元的补贴,同时从汽车销售商处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折扣和优惠.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大多属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受益的还是富裕阶层的人士,普通老百姓并不是特别欢欣鼓舞.在电视新闻中,受访的人常常平淡地说:"看看吧,看看这一切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