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四十三期

(2009-07-05 11:09:34) 下一个

八九日记数则                                                  

客人(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

 

X X 星期X 阴转小雨

 

今晚电视上播了李鹏总理发布戒严令。原来戒严和军管还是有区别的。可是戒严就戒严,也不必故意做出那副凶狠的样子吧。还念白字。真是贻笑大方。不过戒严令颁布了,事情终于要有个了结了。只是要用戒严来平息学生运动,这对于靠群众运动起家的政府来说是不是有点讽刺。

X X 星期X

 

真想不到,戒严部队被老百姓阻截在城外。今天电视上播出部队被阻截推挤的画面。我看那些士兵进不得、退不得,被挤得满头大汗,尴尬得很。这种情况大概只有在中国才能出现。因为老百姓并不“怕”部队: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嘛。可这一来,事情更麻烦了。戒严令都不好使,北京几百万群众都涌上街头,问题越闹越大了,这大概是中央也始料所不及的。看来我原来想得还真是太简单了,以为戒严令一下,大家也就散了。可现在这样,这性质就严重了:学生不肯退---有群众出来阻截军车,就更不肯退了,难道政府会主动后退吗?已经走到了戒严这一步,如果肯退,何必当初?形势会如何发展,真的难以预料了。

X X 星期X

 

这几天局势一直胶着。部队进不了城,学生继续占着天安门广场搞绝食。不过这样“不战不和”地拖下去,学生的士气日渐低落,可能会首先撑不下去。也许政府根本用不着宣布戒严:你闹就闹吧,反正我也不认错,我也不理你,学生闹闹没意思了,自然就会偃旗息鼓。至于什么政府颜面,国际影响,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戈尔巴乔夫都来过了,“文革”十年都经受了,又能怎么样呢。当然这和“文革”不太一样,“文革”闹归闹,可没人敢反对中央,现在则是冲着中央去的。只是如果学生真退了,这一个多月不是白折腾了?而且政府也没承诺不“秋后算账”,那些学运的领导者恐怕会有牢狱之灾呢。

             燃着的一炷香                         


                   杨光  (大华笔会会员)/银川

 
春播结束了,家人们走亲访友,上街赶集看电影,我乐得安静,哪儿也不去,独坐在沙发上看书,一连几个小时都没挪地方。

门头的广播响了,这是中午十二点,公社广播站一天中的第二次广播。

我站起身,活动活动筋骨,感到头有点昏,肩背和腰也隐隐地痛,便顺手从香盒里取出一株卫生香燃着,插在春节买来的一个精致的铝制小香炉里。霎时,茉莉花的香气在屋子里弥漫开来,一阵阵直扑鼻子,我顿觉神清气爽,倦意尽消。

香的淡蓝色的烟缕一会儿细一会儿粗,扭七拐八地袅袅升起,升到二尺来高时,便舒缓地散开,那情致仿佛有一把无形的手,从香的红色火头中抽出不尽的纱丝,不紧不慢,婀娜着,荡漾着,用人眼无法看到的巧工,在屋内编织成一张若有若无的柔美纤细的网,柔漫地遮笼住它所触及的一切:套色大衣柜,捷克式五斗柜,黑而锃亮的缝纫机,苹果绿的钢架床……香株越烧越短,香气愈加馥郁。

我沉浸在这沁人心脾的氛围中,睹物思亲,想着这些年人和事梦幻般的变异……突兀间,一个熟悉的影子立在我的眼前,他蚕眉细眼,须髯皆白,弓着腰,抖着嘴唇,仿佛要和我攀谈……啊,爷爷,已经去世了两年的爷爷!正墙中央挂着的大彩照,就是爷爷的遗像,遗像下面是那台小香炉。香,静静地燃烧着,香的烟缕在缥缈。

我不由自主地又燃着一株香,定定地瞅着爷爷――

爷爷年少时,父母双亡,从小靠乞讨和打小工过活。一九三五年,给地主放牲口的爷爷,赶了十匹骡马投了陕北的红军,后因打日寇伤了右脚,不得已转入地方工作。他当过区长、乡长、公社社长,副县长。在职期间,他常年瘸瘸拐拐颠簸在村民和社队之间,是受人拥护的领导者。因身体关系,后来他辞去职务,在县委当了炊事员。退休后,又主动到公社林场当义务护林员。名为义务,实则成了他终身的职业。家里人怕他把身体弄垮,一再劝他回家养老,他却说:

“别管我,好好干你们的事!”

十多年来,爷爷除了护林外,光栽育各种果木就达一万余棵,现在的林场,远远看去,黑压压一片,像是一座小小的森林。

前年春上,当草木发芽的季节,爷爷却长眠在林场的苗圃地里。

送葬那天,赶来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他痛哭流涕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和爷爷相识的故事。

一次,他去县城买化肥,走在路上把鞭子丢了,经过林场时拔了一棵树苗赶牲畜,爷爷发现后,拦住了他。他不但不认错,反而将树苗折成几段,往爷爷面前一砸:“老不死的,为一根手指头粗的烂树苗子,你找我啥麻烦?”他嘴里骂着,狠劲推了爷爷一把,爷爷站立不稳,栽倒在地埂上,半天爬不起来。

年轻人在城里买好化肥途经林场回家时,又被爷爷拦住了。

“小伙子,牛劲往我衰老汉身上使,不害臊吗?这树有你一份,有你的子孙一份……”说话的时候,爷爷把一根新做的鞭子递给他,“走吧,别误了路,要是有心,以后见了树爱惜着点!”

后来,年轻人知道爷爷就是人们传颂的瘸子县长,他心里十分自责,每年植树时,都去林场帮爷爷干活……

我们听着年轻人地叙述,忍不住潸然泪下。

是的,爷爷爱树,太过真挚,远胜过爱他自己。

记得他到林场那年,空啷啷的五六间房子,住着几个男女知青;二三十亩大的一块地上,稀稀拉拉长着些杨树苗子,赤条条像一根根拨火棍,并且时常有人到里面乱挖乱折,放驴牧羊……没有一点林场的样子。

有一天,我去镇上给队里办事,托镇里的同学买了两斤羊肉。回到家,爸和妈很高兴,争着说:

“快,快骑车子去接爷爷,好长时间没荤腥了,我们包顿饺子吃!”

到了林场,爷爷说离不开,但爷爷架不住我死缠硬磨,他还是坐在了我的自行车后面。我把爷爷接回到了家里。

晚上睡觉时,爷爷说腿疼,恐怕天要下雨,要我送他去林场。我一听生气了:

“一年到头住在林场,家里一晚上都不呆,天这么黑,咋走?”

爷爷没吭气,出屋看看天,天上星斗黯淡,蓝瓦瓦的只有几片黑云在游动。爷爷犹豫着拍拍我的头,与我睡在上屋的大炕上,我笑着睡在他旁边。

半夜,一阵大风过后,窗纸噼啪作响,屋顶也像有密集的小锤在敲击,即而,雨槽汩汩地叫了,声音极其欢畅。

爷爷穿好衣裳,拿过拐杖,伸手摘下墙上的草帽戴在头上。

“爷爷,你要干啥?”

“走林场。”

“二十里路呢,你不活了?”

“树苗子栽在坡地上,下大雨怕是要冲坏的,刚栽的……”

“有知青在你怕啥?”

“好天气他们吃饭都是我做,这天气他们自个能操心好自个就不错了,还能顾得管树?”

爷爷拉开门,弓身跛腿地跨出门坎,我扒在窗玻璃上一看,爷爷已跌跌撞撞地走在雨幕中了。

我喊了一声“爷爷”,只听他说:

“别管我……”

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我一急,匆忙穿衣追了出去……

眼前水蒙蒙的,燃着的香变成了无数个。爷爷的遗像重叠着,朦朦胧胧的。

我用手揉揉眼睛,手背湿了。这下我看清了,爷爷透过金色雕花的相框,正慈爱地看着我,好像又在说:“别管我,好好干你们的事!”

香燃完了,可我分明感到那蓝色的烟缕仍在缭绕,余香依旧很浓;可我也又分明地感到,我不是在自家的屋里,是在爷爷为之倾心工作了二十余年的那个林场,是林场的一个早晨,林木葱茏,雾气在林间氤氲,那颜色也是淡蓝的,瘸腿的爷爷的身影似乎仍在其中。

 

附记:

香一经点燃,终至成灰;人的生命一经开始,也终至为灰。

人和香表现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同是泥土的构成者。

这样说来,人和香并没有质的区别。

 

退休以后真潇洒        

李广珍/温哥华

19928月的一天,工厂通知:国家最后一次允许子女接班,我放下手中的笔和图纸,急忙办理了退休手续,女儿接了班。

 

第二天早锻炼完毕,习惯地蹬上自行车时,想起来了:“我不是退休了吗!”下车扶着车子想:“回家?回家干啥?不回家,上哪儿?还是走吧,走到哪算哪!”于是上车向人流相反方向骑去,一路上脑子里一片空白,车子毫无目的往前走,穿过一片树林,最后听到鸡鸣狗叫声,抬头望去“啊!到郊区农村了。”往回拐,直到午后才回到家中。

因为退休太突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那时的我真的“傻”了。次日,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思我”:“现在我是谁?再也不会有人喊我“李工”了,在家里我就是妻子、母亲和奶奶。”我决定做好后勤,支持丈夫,子女工作,看好孙子。这期间,有两家小型企业的人来请我去做技术工作。我想:“把孙子推出去,自己去打工挣钱?不能,我是奶奶。”于是,我谢绝了对方。有人说:“白瞎你那技术了,早早退下来窝在家里。……”我说:“我活得不窝囊,在职时努力工作,是个好科技工作者,退休以后,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好奶奶。该做的我都做了。”孙子刚上幼儿园,外孙女又出生了,接着又看外孙女。外孙女刚刚一岁,八旬的公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我又思索:“我是谁?在公婆面前我是儿媳,伺候公婆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将公婆接到家中,精心服侍。外孙女刚上幼儿园,两位老人彻底瘫痪了。面对一大堆家务事,我从内心感到困惑和烦恼,怎么办?第三次陷入沉思:“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中,现实就是这样,无法改变,我必须坚强起来,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换个活法,海阔天空。”因此,我要在伺候好老人的同时,给自己留点空闲,留点时间,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首先,要把自己扮靓起来。为了取得一个好心境。人的心情好了,看天天蓝,看水水绿,干什么都有兴趣。其次,坚持晨练,锻炼使我健康快乐,烦恼抛在九霄云外。第三,自费订阅三份报纸,每天抽空读报,剪报,写文章。每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出现在报纸、杂志上时,心里真的很快乐。现在我的“火柴盒”、“豆腐块”似的文章,已在《中国老年报》、《老年日报》等九种报刊、杂志上出现,已有百余篇文章见报,每当翻阅这些文章,心里美滋滋的,很欣慰。第四,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敢于触摸高科技产品,家用电器用起来得心应手,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敢玩能拍,不会怎么办?放下架子,向晚辈学习,只要认真努力,一定能学好。第五,抽空外出旅游,在国内,游了一些名山名城,还去了海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饱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2007年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儿子、儿媳为我们办理了东部五日游,领略了西方世界的风土人情,真是悠哉!乐哉!

人生何处无风景,关键看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退下来就窝在家里,活越干越多,心情越来越坏,此时就要冷静下来,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干好家务,还要干点事情,积极向上,融入这个社会,这样就会感到生活很充实,内容丰富,很有意义,很有乐趣,就会感到退休生活真潇洒。

夜 宿 山 村

 

?? 齐凤池/唐山

?? 跌入夜色的山村

?? 像李可染的山水

?? 静谧的院落

?? 被一朵灯盏点燃

?? 幽幽暗香从窗花里飘出

?? 粉红的桃花

?? 击碎了黄昏

?? 

?? 借宿于窗花之内

?? 枕一缕恬淡的月光

?? 大山的心韵在耳边滚动

?? 月下独酌的陶潜

?? 遥远的桃源遗梦

?? 早已在农家日子里定型

?? 

?? 月光悬挂在树梢

?? 惊动了山雀的眼睛

?? 一只山雀起飞又落下

?? 山雀叫醒山雀

?? 鸟语在空灵的山间萦绕

?? 大山的精灵

?? 撞响了山村那口古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