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一百一十三期

(2011-01-17 17:40:55) 下一个

文本視野中的女性書寫----加拿大華裔女作家選集《漂鳥》讀後(節選)


林楠(大华笔会会员)
/ 温哥华                               

(一)


《漂鳥》  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 策劃

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  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200912月笫一版

 主編 林婷婷 劉慧琴

 

移民,表徵為居住地的轉移,實質上是對母文化環境的逐漸疏離,然後進入對異文化環境的“不應期”,心理上的失落和彷徨在所難免。這種生命的遷徒,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礪煉,一個相當艱難的過程。不同的只是過程長短而已。

女性移民似乎承載著更大的精神負累。年邁的父母,屋簷上的秋陽,掠過藍天的鴿哨兒,年節的燈火……時不時會繾綣在情感記憶的屏上。因此,離散情緒便自然而然地彌漫在移民文學的文本之中,且占著相當大的比重。

然而,讀過《漂鳥》,你會發現,離散情緒的糾結不見了,鄉愁情結和對故園的眷戀已不再是那種單一的纏綿。有的則是精神上的瀟灑甚至不乏諸多浪漫的想像氤氳其間。人的精神從日常的瑣瑣細細中超脫出來。昇華了。總體看,《漂鳥》展現的是一個充滿了新生活意蘊的話語空間。敍事姿態的從容,文學視野的開闊,可以說已成為這本選集的文化標識。這無疑生動地體現了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主任委員瘂弦先生對華文文學發展前景的樂觀展望和“建立世界最大文壇”的理想和追求。同時也應該看作是林婷婷、劉慧琴兩位主編對華文文學事業的一項具有文學史意義的特殊貢獻。

 

葉嘉瑩將目光投向遠年歷史的縱深處,去品評李清照的兩首詞。文論充滿哲思,給人們留下不同於一般的講述古詩詞的深刻啟示,大大加深了文本的厚重感。看得出,主編將先生的文章放置首篇,並不只是考慮她的學術地位和影響,更重要的應該是她在文章中表述的那種深辟的見解,與兩位主編對加拿大華裔女作家創作態勢和精神向度的把握;與《漂鳥》的主旨,非常契合。葉嘉瑩一向主張,若想寫出既具深度又具廣度的作品,乃必須經歷幾番精神上的大起大落,並形成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在此篇文章中,她甚至認為,“不僅是個人的不幸,而且還需要結合大時代的國家之不幸,如此方能造就一個婦女成為偉大的作者。”

《漂鳥》中的眾多女作家當然談不上“偉大”,但她們都曾經歷過移民生活帶來的感情上的波讕起伏,“有過不少挫折和幻滅”(《撒絲基亞,撒絲基亞》 溫安娜)。經過諸番礪煉,才獲得精神上的從容淡定。從而能以開闊的胸襟,寫出隨性的文字。達至“實已突破了現實中一切性別文化的限”,“是對普世文化的人生究詰的反思,做出了一種飛揚的超越。”只有經過生活的反復磨煉之後,寫出的作品,才是“最值得注意的一種特殊的成就。”所有葉先生的這些論述,可以說準確地概括了《漂鳥》作者們的寫作現象。 

林婷婷在為中國《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0年笫 4)撰寫的《漂鳥》編後語中,用了“我們一起飛翔”這個標題,“我們一起飛翔”,非常精闢地提升了這本書的精神風貌。

 

 

短信时代

杨光(大华笔会会员)
/ 银川                     

 

(七十六)

 

G本想向母亲“请假”,住在贺孔卓诗家里,以便帮卓诗做些婚前特需的“细活”,如嫁衣、妆饰、发型、携物等等。但鉴于八月十五是个特殊节日,文G不能不与父母团聚。再说三D不在身边,如果再与父母分离,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孤鸿野鹤了。

父亲和母亲在阳台上相对而坐,中间放着一张括号腿的玻璃圆桌,月饼、水果、红白酒水尽置其上。

父亲说,饮酒入肚才算一家团圆。

母亲说,中秋吃葡萄,女人才能幸福漂亮。

G遵其言,又吃又喝,搀杂说些外面的趣事,以慰父母关爱之情。

及至月移西楼,文G回房休息时,心里仍然觉得有事在胸,放不下,挥不去。

——三D,我想你!

 

明月,一挂天

思念,一丝连线

,一幕一幕在眼前。

一只弯弯船,

载满我的思念和爱恋

乘着如水的月光,

漂到的床前。

小小的船和我浓浓的思念,

静静地守候着中秋的睡眠!

 

G将它发给三D,然后又用群发的方式给同学和凤鸣的朋友发送了中秋祝福。这时,她想着要睡觉了,明天还得早早去陪卓诗呢!可是短信铃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令她应接不暇。这其中有三D两条,有苟齐两条。

D借古赋思,情意毕现。

 

安一片月,

户捣

吹不

是玉情。

平胡

良人罢远征?(唐·李白《秋歌》)

 

② 去年元夜

花市灯如

月上柳梢

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

灯依

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宋·欧阳修《生子》)

 

苟齐除了直白坦露爱意之外,竟也还附庸一回风雅,发来一条古人称道美月美人的佳句。

 

① 一月亮一个你

影子我和

三生有幸认识你

四座金山不如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迷恋你

七星伴月围绕你

八月十五我等

十()心十()意献给你

 

②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G看着两个男人的短信,心里既是惬意又是烦恼。她烦恼苟齐这样没完没了,以后怎么去面对他?她叹一口气,把收到的祝福语中最好的句子凑成几句话,给边雅晶发去,她真心希望她过个愉快的节日。

做完这件事,文G沉沉地睡去了。

 

(七十七)

 

G觉得似乎刚刚睡去不久,便被闹钟惊醒了。她草草梳洗一下,便出门去了,天上繁星点点眨着不倦的眼。她昨天答应贺孔卓诗,7点钟到她家里。她坐在车上想,卓诗肯定一夜无眠,肯定会像许许多多女孩子那样,经受结婚前激奋心情的淘历,或甜蜜或酸楚……文G早已看到了卓诗脸上写着的幸福,但还是惴惴地猜个没完。

到贺孔卓诗家里,卓诗扑过来和文G拥抱在一起,嘴里不停地问这问那,仿佛久别重逢,殊不知才一个晚上没有见面;继而她们共进早餐。丰盛的早餐,使文G从中感受到了母亲、家庭对一个女儿丰盛的情意。她想到了自己以后也有的今天,一时心旌摇曳着无尽地感动。桌上的糖果、蛋饼、糕点、米粥、牛奶、番茄汁……琳琅满目。卓诗要她多吃,她却笑着放下食物:贺姐,我把你预定的短信发给你。

别急,吃完再说。

你都急几天了,还说不急!

贺孔卓诗嫣然一笑。

手机铃声一响,卓诗紧忙就看。上面写着这样几行文字:

 

上海人和西北人聊天。

上海人:我早餐吃馒头牛奶,你们早餐吃什

西北人回答:馍馍奶子!

上海人很吃:西北人好害,摸摸奶子就饱啦?!

 

卓诗看完一下笑得就要岔气,离开餐桌抱住文G笑个不住,再也不能好生坐定吃早餐了,仿佛空谈的“摸摸奶子”真就解决了早餐问题。文G陪着卓诗笑。二人笑得流泪,捂着肚子喊疼。

笑同哭(或哭同笑)一样,都具有极强的传染威力。

 

奶奶的豆瓣酱
  

  王云霞 / 威海

  

  奶奶做的豆瓣酱好吃。我是吃着奶奶的豆瓣酱长大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想起奶奶的豆瓣酱,我就有一种亲切踏实的感觉。

  每年的夏末秋初,奶奶都要晒上一大盆豆瓣酱。先是将黄豆里的小石子、碎坷垃一粒粒挑捡出来,把黄豆洗净、浸泡,放锅里煮熟,然后装进布袋里。这样放上两三天,袋子里的黄豆长出一层绿毛,用筷子一挑,能拉出好长的丝,豆子就发酵好了。奶奶把发酵好的豆子倒进一只大竹筛子里,用筷子把豆子拨拉开,端到太阳底下晒。为了防止蚊蝇叮咬,奶奶从院墙角的香椿树上,掰下几个嫩芽,扔在豆子上。奶奶说,香椿是驱虫的,有了它,蚊蝇都不敢靠近。说完,奶奶搬个小板凳,坐在树阴下,一边摇着蒲扇喝茶,一边和来前串门的大姨大妈们拉呱。过上一段时间,奶奶就起身到太阳底下翻一翻晾晒的豆子,再转身坐回小板凳上,喝茶,拉呱。等豆子晒得皮起了皱,装进大瓷盆里,撒上八角、盐和新鲜的花椒叶,倒上大半盆凉好的茶叶水,用力搅拌几次,就可以端到屋顶上晒了。晒酱的过程最累人的,每天太阳出来时,就要把酱端出来晒,太阳落山后,再端进屋里去。为了防雨淋,奶奶还在房顶上准备了一块大玻璃板。每隔一段时间,奶奶就踩着梯子爬到屋顶,拿竹匙子搅拌几下豆瓣酱。直到酱被晒得色泽红润,酱香诱人,就可以吃了。

  这时,左邻右舍的大姨大妈们,走进小院,手里就会多了一只玻璃瓶或碗,走时装上一些,乐颠颠地拿回家做菜。当然,奶奶也不会忘记给两个出嫁的姑姑盛出来,拿出她早就准备好的大玻璃瓶,装满了让我和哥哥送去。剩下的,奶奶把它装进一个水桶大小的瓷缸里,放在屋角的灶台边备用。炒菜时挖上一勺,放热油锅里一爆,香气能飘到街上去。有一次,有个人寻香找来,非要买奶奶的豆瓣酱,缠不过他,奶奶只好挖出一些,用碗装了送给他。那人高兴地捧着酱,说着感谢的话离去。几天后那人来送碗,还专门给奶奶买了一瓶麦乳精。结果,麦乳精还没喝完,又有人上门来讨酱,奶奶干脆把麦乳精倒在纸上,用瓶子装了酱送给讨酱的人。麦乳精受潮结块,成了我和哥哥的点心。母亲吃酱则是典型的山东人的吃法,大葱蘸酱!洗上几根大葱,端上一碟豆瓣酱,拿起大葱往酱碟里一蘸,往嘴里一送,咯吱咯吱响,馋得我们也跟着吃。几只胳膊急忙一伸,大葱就被抢光了。几只胳膊再一伸,一蘸,酱碟就被擦得溜光锃亮。母亲笑嘻嘻地再给加上一碟,滴上几滴香油。全家人吃得好开心。

  豆瓣酱久放不坏,而且时间越长越香。有一次,我看见哥哥悄悄溜进菜园,将还没有长大的豆角摘下来,偷偷藏进酱缸里,过几天被我翻出来,又香又脆,味道真美!受此启发,我也摘了小拇指粗的黄瓜藏进去,过几天捞出来吃,味道真是好。后来被母亲发现了,挨了一顿数落。母亲说,“酱里进了水,会坏掉的。”那时我还小,还不知道摘下的黄瓜要用清水洗,就直接扔进了酱缸里。后来,不知道母亲是怕我们再次往酱缸里藏菜,还是尝到了我的酱黄瓜的味道确实美,反正以后家里就多了一个酱盆,专门用来做酱菜吃。黄瓜、萝卜、辣椒,什么都可以酱。

  奶奶的豆瓣酱我一吃就是二十多年。长大后,我去了外地工作,每次回家,我都要带上一瓶,炒菜,调馅,或用生菜蘸着吃。吃着奶奶的豆瓣酱,心里就感觉温暖,踏实。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我好多年了。而我,也从奶奶的言传身教里,学到了晒制豆瓣酱的方法。虽然我做酱的技术比不上奶奶,但我还是喜欢在夏末秋初的时候,给自己和家人晒上一盆豆瓣酱。在浓郁的酱香里,我感觉奶奶好像并没有走远,好像只要我一掀开布帘,奶奶就会笑嘻嘻地从屋里走出来,大声对我说,“走,晒酱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