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中国空军破解多项高原航卫保障世界性难题

(2012-07-18 15:16:37) 下一个

中国空军破解多项高原航卫保障世界性难题



2012年07月17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陶社兰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陶社兰)初上高原驻训的飞行员,常常吃不下睡不好,基础体能、飞行耐力和抗荷能力难以保持,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和训练作战任务的完成。空军航空医学科研人员聚力攻关,破解多项航卫保障世界难题,有效推进中国空军形成新质战斗力。


平均海拔4000-5000米的西部高原,氧浓度仅有平原的50%-65%。从1987年开始,中国空军某部就到西部高原驻训。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部队——缺氧所引起的高原反应。“解决急进或常驻高原飞行人员战斗力的快速形成与持久保持问题刻不容缓!”空军某航空医学研究所所长罗永昌表示。


2011年11月,空军组成高原科研试验队,在低温、低压、低氧高原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季节,成规模成系统展开高原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试验。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成规模、成系统高原航空医学科研试验。


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专家俞梦孙获悉后第一个请缨。他与科研团队一道聚力攻关,构建了入高原初期人体适应低氧环境动力学模型,创造性提出“人体自组织系统环境适应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试验队突破了高原军事医学用氧、高原运动医学、高原膳食营养、心理机能状态调控4个方面的传统理论,系统研究验证了飞行员进驻高原前预习期训练、急进高原后快速适应、高原体能训练、膳食营养调控和心理认知能力保持5种方法,探索出高原航卫保障信息化、航空兵高原驻训“主动快速适应”、高原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保障“一体化”3种新模式,为空军新型战机多机种上高原驻训安全提供支撑。


作为中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俞梦孙从事科研50多年,始终紧盯世界前沿,创造性地将现代工程理论与航空生物医学相结合,率领课题组破解多项航空生物医学领域的关键难题。他主持研究的三大类19种医学测量仪器及技术,均居国际领先地位,推动了中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监护和航空工程研究等方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