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喋不休之疲倦的美丽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已飞过。。。。。。
正文

<<第101次告诫与提醒>> (五)

(2004-11-03 08:44:14) 下一个
就这样,他毕了业。 然后,父母张罗着给他相亲。 相亲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现在的嫂子。 从见面到成亲,总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对于嫂子,在内心,我依然挑剔着,但我明白,自己已没了发言权。有时候看看哥哥嫂子平平静静地生活,我会怀疑,自己当初做的对不对,究竟应不应该不支持他。到底是曾经拥有快乐,还是天长地久重要?转眼,我结婚都已四年。虽然,总体上来说,我幸运且幸福,但当爱情逐渐蜕变成亲情的时候,我会觉得,至少哥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永不褪色的完整的爱情,多好。 哥哥结婚之后一直与父母同住着,因此每次我从南京回家,总还有一点与他呆在一起的时间,偶尔也还会做做他的跟班,但不知为什么,儿时的亲昵关系却越来越淡了。包括姐姐。也许我们都已长大成人,都已各自成家,都有着人生不得不面对的酸甜苦辣。有时候,我仍会固执地觉得,嫂子、姐夫甚至包括老公,他们都是外人,只有当初的我们五个才是真正地一家人。 出国前的那个春节,除了远在克里弗兰的老公之外,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小侄子小外甥已经可以像模像样地举着酒杯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了。祥和的气息,我却莫名地异常伤感。那曾经是我们的家,我们五个人的家啊。多少个除夕,老爸老妈躬着身子在厨房里亲亲爱爱地忙着年夜饭,我们兄妹三个,一个打扫卫生,一个贴春联,一个放鞭炮,虽然是手忙脚乱,却热热闹闹。这种日子就这样没了吗?就这样永远只能成为回忆了吗?我多么希望时间永驻,我们永远没有长大啊! 可人生就是这样子,它慷慨地给你欢乐,却又吝啬地夺走它。 出国之后,因为签证的原因,一直不敢回家,一别,就是三年。当小跟班的感觉渐渐缥缈淡泊的时候,我常常会想,曾经那么才情的哥哥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苏轼记不记得李白记不记得杜甫,虽然现在的我依旧死不悔改依旧遥想公瑾当年依旧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可不羁的哥哥,在那么一个闭塞的条条框框限制住的党政机关,又应该如何做到洒脱?想想老妈的话,我又应该如何去劝他?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吃吃喝喝。在那样混沌的世界里,做一个清醒的人大约也是痛苦的吧。 于是,打开QQ,对着那个暗着头像的虚竹,我敲下了以下几个字: 哥,第101次告诫与提醒,少喝一点酒。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