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戏园

祖宗留下的精粹,不好好地品味一番,也真的说不过去哈 ……
正文

委婉深沉 清新俏丽——谈李维康的演唱艺术

(2009-07-09 23:21:47) 下一个

委婉深沉 清新俏丽——谈李维康的演唱艺术

郑亦秋  《中国戏剧 》1979年07期

 
 京剧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优美动听的唱则是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描写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手段。青年演员李维康正是在演唱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造诣,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在排演《蝶恋花》的过程中,杨秋玲同志曾带着一种由衷爱护、十分赞赏的心情说:“维康可会唱啦!”我的确也感到她会唱,唱得好。

      李维康唱得好,好在她能用唱来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唱声并唱情才能声情并茂,有声无情必定枯燥无味,声情并茂才会感染观众,给人以艺术享受。李维康在现代戏《蝶恋花》和传统剧目《秦香莲》、《霸王别姬》中的演唱,既做到了声调清朗,又达到了情感深厚,声和情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韵味无穷,使人们在听完演唱以后,似觉余音在耳,久久难忘。《蝶恋花》中《古道别》一场的两段唱,已经为大家所熟悉。“风飒飒雨潇潇青山苍翠,迎天晓抗秋寒风雨难摧!”在全副武装的敌兵押解下,杨开慧走上了山色溟蒙的长沙岳阳古道,她和乡亲们生死与共,难舍难分。这段〔四平调〕,李维康唱得意境深远,格调清新。若有若无的拖腔与伴唱和声和谐统一,深沉的音调与群众泪眼相送的悲痛情绪水乳交融,如同一幅浓淡得宜的山水画,层次分明,跃然纸上。在“我将我身献我党”的唱段里,她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内心活动,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把这个长达三十多句的唱段唱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绵绵古道连天上,不及乡亲情意长。洞庭湖水深千丈,化作泪雨洒潇湘”四句,类似朗诵轻吟的唱腔,表达出杨开慧和乡亲们心心相印,依依惜别的深情。每唱到这里,李维康总是眼里喻着泪水,字字扣人心魄。唱到“年年眼见乡亲苦,肉补衣裳天补房”时,她把节奏放慢,微带悲音,一字一顿地进发出对乡亲们苦难生活的强烈控诉;唱到对先烈们威武不屈斗争的回顾时,她的声音由悲转恨,继而昂首挺胸,在快节奏中唱出了“乡亲定有出头日,严冬过后是春光”几句〔垛板〕,气势磅礴,挺拔入云。结尾处甩了一个难度很大的拖腔,犹如长河东去,一泻千里,唱出了烈士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秦香莲》中《闯宫》一场,李维康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给秦香莲新增加了一个〔二黄慢板〕转〔原板〕的唱段:她面对已经荣华富贵的陈世美,回忆诉说三年前夫妻珍重告别以及公婆惨死的悲苦经历,希图打动丈夫回心转意。这一段唱,李维康唱得如泣如诉,一字一泪,把秦香莲这个饱受凌辱的屏弱女子孤苦愤怨的心境,刻划得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在“香莲状告陈世美”一段里,李维康倾注了对秦香莲的无限同情,慷慨悲歌,句句千斤。尤其是垛字句,喷口吐字很有份量,痛快淋漓地揭露了陈世美的丑恶灵魂,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秦香莲的同清和钦敬。

       李维康的演唱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和她认真分析和努力把握人物分不开的。在排演《秦香莲》之前,她反复研究了这个多少年来长期流传在民间、出现于舞台的传奇故事,李维康紧紧把握住剧中秦香莲感情起伏的层次;细致地分析了她从哀求到控诉,从悲痛到激愤的变化过程,因而在演唱中做到了脉络清晰,跌宕鲜明,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准确生动。在《蝶恋花》中,李维康能够成功地再现杨开慧烈士的形象,同样是努力把握人物的结果。创作之初,她曾和一些同志在长沙板仓深入生活,当地的老人们含着热泪讲述往事:在风雨萧瑟的秋晨,在婉蜒的山坡上,他们目送着逐渐远去的亲人,呼喊“霞姑”的悲声,在山间久久回荡……。烈士家乡的群众把杨开慧热忱敦厚的为人,高尚朴质的品德,比喻为“茶山白茶花”那样纯洁高雅。生活的教育使李维康激动不已,深铭心底,对烈士景仰和热爱的感情便自然地熔铸在她的唱腔中了。

       李维康唱得好,还好在她用嗓行腔大小高低不挡,各种调式、板头的唱腔,都能唱得深刻细腻,绘声绘色。

       过去戏班里有一句老话:男怕西皮,女怕二黄。这就是说,在演员的歌唱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到吃力而难于应付的曲调的。我听到不少同志说:李维康身体挺单薄,但无论唱什么却都象一点也不吃力。的确是这样,各种调式、板式和辙口的唱段,无论大小,她都能演唱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李维康能掌握这样纯熟的演唱技巧,是和她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前辈艺术家的成果分不开的。她认识到,作为一个青年演员,继承前辈的优秀成果,是使得自己能够进行艺术创造必不可少的基础。她学习王瑶卿先生在演唱方面咬字准、行腔正、规矩严的特点,又学习梅、尚、程、苟、张等派的长处,从而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同时她还广泛地向大鼓、评弹、越剧、豫剧等兄弟剧种的艺术成就学习,用以丰富自己的演唱。如《蝶恋花》中“绵绵古道连天上”一句清板,就是把评弹的唱法揉进了京剧的唱腔之中,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李维康唱得好,还好在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李维康最近在几个剧口中所创造的演唱艺术来看,她理解力强,勤于思考,善于吸收,融会贯通,加之夭赋的条件优越,嗓音圆润透亮,音色悦耳动听,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剧目《霸王别姬》中,她既把握了梅派声腔艺术雍容大方、端庄圆润的特点,又从刻划人物着眼,用刚柔并济的唱法,把虞姬的唱段唱得大方流畅而又凄楚动听。在《秦香莲》中,她掌握了张派声腔艺术华丽俏美、委婉细腻的特点,对张君秋先生的每个唱腔,都认真揣摩领会,但又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适当加以丰富发展,使之具有自己的特色。在《闯宫》一场的〔二黄慢板〕“三年前你为赶考奔京城”的唱段,李维康又吸收了程派的某些特点,如在“残烛临风”处甩了一个低回沉郁的程腔,从而增加了整个唱段悲哀凄楚的色调。《蝶恋花》一剧的演唱,她更是英姿飒爽、光彩焕发,突出地展示了委婉深沉、清新俏丽的艺术风格。剧中《向朝阳》一场里“将碧血化云霞飞向朝阳”的  〔反二黄〕大段成套唱腔,李维康唱得奔放而又深沉,纵横而又精严。“夜深深风阵阵湘水流淌,秋月冷如霜,寒光透铁窗,映照着岸英熟睡的面庞。好孩子从小饱尝人间苦难,快冲出黑牢房,去到爹爹战斗的地方”这四句,李维康唱得字正腔圆,在舒展沉静中有刚劲之音,对行将诀别的岸英无限爱怜,满怀希望。后半段“见天边衡阳雁去一行行”几句快节奏的唱,吸收了老生苍健遒劲的唱法,从容顺畅,字字珠现。结尾“为真理而斗争我死也欢畅……”两句,声调铿锵高亢,造型傲然挺立,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谈起李维康在演唱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她总是归功于党的教育和培养,感激老师们为她付出的心血和作曲、伴奏同志们的帮助。她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广大观众也正怀着欣喜的心情期待着,希望她百尺竿头再精进,为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届“梅花奖”获得者李维康——一位勇于革新的京剧演员  

溪柳    《戏曲艺术》1984年03期

 
       李维康,人们誉她为“京剧旦角中的一块美玉”。美玉晶莹耀明星,多么形象别致的评价啊!

       大凡听过李维康唱的人,都会感受到其声令人神往,其情感人肺腑,其腔叫人击节,其味使人陶醉。因此有许多人只把她看作是当今京剧舞台上难得的优秀歌唱演员。

       其实不然。且不用说十多年来,她已引人注目地在舞台上展现了铁梅、吴清华、小英、秦香莲、陈妙常、苏三、虞姬等丰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仅就这些年她所塑造的杨开慧、李清照、风妹子三个崭新的艺术形象而言:三个人物,时代不同,性格迥异。李维康能把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丽质英姿符合身分地体现出来,如果光凭出色的声腔,没有上乘的表演功力,就决不能演得那样成功,那样光彩照人。唱腔深沉,表演内向,动作简练,是她的艺术特点。

       当然,李维康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继承王、梅、程、张四大家声腔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一许多京剧新腔。

 她由王(瑶卿)派戏开蒙,学生时代主学梅派戏。毕业时,十年动乱开始,“文化大革命”的污水险些把她淹没,但她那颗要向党,’心窝子”和向人民献艺术的赤诚之心并没有泯灭。她虽然被扣上“黑尖子”、“黑苗子”的帽子,“靠边站”了,她还是坚持学习,偷着听一些前辈艺术家的唱片。最使她入迷的是程砚秋、张君秋的演唱录音。这样,就补上了学程、学张一课。到中国京剧院工作不久,正遇上张君秋在为《红色娘子军》编腔。张老师把其中吴清华的一些唱段优先叫她试唱。如此,李维康又得到了张老师的具体指导,懂得了京剧声腔艺术中的许多奥秘。

 她一直把王派视为正宗,当作创新的根基。她喜欢梅腔的典雅大方,程腔的委婉深沉,张腔的华美注情,更崇敬程砚秋依人物设腔的做法,钦佩张君秋随时代变新声的精神。可以说,李维康在声腔艺术上所走的道路是宗王、师梅、崇程、尊张,而后有所创新。所以,有人用“熔梅、程、张的声腔艺术于一炉”的话来形容李维康的声腔艺术。她还善于广泛借鉴姐妹剧种和曲艺歌曲中的唱法。刘长瑜这样说过:李维康的才华还在于“她对于各种手法的学习和借鉴,都不是机械地拼凑,而是根据人物的需要,作有机地化合,并统一于自己独立、完整的风格之中”。妙还妙在:在《蝶恋花》的许多唱腔中,除《浏阳河》这支湖南民歌的旋律比较明显外,所化入的越剧,,豫剧、曲艺等声腔艺术中的优点,如果不经琢磨,就很难分辨出来;《恩仇恋》的唱腔吸取了《红灯记》、《杜鹃山》中某些旋律,一下子也觉察不出;《李清照》中类似的例子就更多,有的在一句唱词中就蹂进了梅、程、张三腔特点,却丝毫不露痕迹。这些唱段听来都感到十分和谐协调。这就是李维康的高明所在,致使她的唱腔富于韵味,富于情致,具有魅力。几年前,著名戏曲导演郑亦秋著文说:李维康的演唱艺术已初步形成“委婉深沉,清新俏丽”的独特风格,此见中肯。而今,经过李维康的锐意奋进,求索创新,这个特点也越来越鲜明。要说还有没有别的什么特点,那就是:华而不失其意实,奇而不失其情真,新而不失其味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铁兄公鸡 回复 悄悄话 30 年前的文章从哪里淘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