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魏武短歌,是求贤曲,悲愁为何?继续与泥泥谈。

(2009-09-10 13:15:54) 下一个
泥泥来来来,聊个尽兴!
短歌行中心是求贤若渴的表白,所以我以为很直白,剖白恳切。
先放下第一段另说,后面全是广告 :)
穿青蓝领儿的贤人(不是白领!:D)啊,
偶心悠悠想着你!
就为了你呀,偶见天儿念叨!
野鹿们欢叫啊,撒欢儿吃蒿草,来做我尊贵的宾客吧,咱鼓乐欢宴!多高兴啊~
想你像天上明月呀,啥时候能摘下来?
偶越想越难过呀,想停都停不下来。
新朋友要是跋山涉水越小道儿来了,咱相见温存问候着;
老人儿旧恩长存,放心,偶喜新不厌旧哇!
看那乌鹊飞,绕来绕去犹豫不决可不好,捡个好枝儿落下吧!
落我这儿!落我这儿!我跟周公姬旦一样饭都来不及咽下,就去迎你!

好,好!
看第一段,阿瞒所愁为何?
人生如朝露,去日苦多呀!生命够不够长,是相对于用来做的事。尤其是对进展不满意,更加愁时间不够--最悲莫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他要扶大统锦华夷,但眼中的现实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望贤才如高空明月,不知何时可掇!生有涯,老之将至,大业未成!所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所以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做事难,因人成事!难!偶都替他愁得慌,看三国替古人担忧哇!

对比一下毛的豪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白天晚上不睡觉,一天当两天用(?)也是一解!
毛基本不流露愁绪,《重阳》写事业郁闷,又生病。够愁了,写了又改掉了,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给自己鼓劲。

泥泥,偶先说到这。听你的。


哈哈, 翻译得真好! 咱们太祖怎么不愁啊, 他愁着呐! 来源: 叶泥泥 于 09-09-10 19:15:09

我是拿曹操这首跟太祖的西风烈比较哈,
你看, 西风"烈",长空雁叫...喇叭声"咽", 多么的悲凉肃杀. 到最后两句还是,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要是拍成电影, 画面里一定还有个汉子站在那, 一动不动...

曹诗我没考证过, 回头等小雪儿来纠正, 不过我猜曹操在写短歌行的时候, 肯定和太祖写娄山关时候的情况差不多, 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大失败, 只不过曹操的更严重一点, 几乎把老曹统一天下的理想给打击没了,
所以他开篇就"人生几何", 拔了个高度, 心中的悲怆沧桑, 毫不掩饰.

太祖写娄山关的时候稍好一些, 因为总算还有个小小胜利, 自己的信念还没有完全被摧垮, 所以还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老曹那时候身边可能真是没什么得用的人, 所以他连"从头越"都不能够了.

当然要是从诗谶的角度看, 如果曹操也能写出"从头越"来, 可能就没有<<三国演义>>了:D

其实诗谶也不过就是说的诗人的性格和遇事的解决能力罢了. 所以也是你说的, 太祖总是很有斗志, 在他眼里,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大概是造成曹操和太祖区别的关键吧.
 
听泥泥说诗谶,胜读十本书! 来源: 偶而发嗲 于 09-09-10 19:42:52

一语成谶的现象,如果有,也是说话人“的性格和遇事的解决能力罢了”。
性格就是命运那!
另外,偶暗自揣测,没根据瞎说:老曹可能恐怕也没有太祖那么100%义无反顾。。。
用易中天话说,老曹“聪明地”保留房子只在里面做内装修。偶看见,一个庄严的有责任感的打工者形象,还挺自我--可爱 :)

太祖是真正的无产者无所畏惧,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翻天覆地的事业中--这种豪情就是更大的力量。所以他不言愁苦,总是勉励自己激励别人。

再有,太祖的地位和权力,是我党一路上总结教训之后的众望所归,老曹的舆论环境和“气场”可没那么好 :P
泥泥晚安,以后有空咱好好讨论,今晚偶就乘兴瞎扯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