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这里一篇更详细的 】刘少奇之子刘源:从公社“第17把手”到副省长】

(2009-07-20 14:28:35) 下一个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08-11/18/content_3397821_2.htm

  “天安门事件”使他成为重点清查对象

  在北京起重机器厂,刘源默默无闻地当了两年工人。刚进厂不久又适逢“四五”天安门事件,刘源自然又成了清查的重要对象。工人们心照不宣地把他护起来,他的师傅、老工人田文奎甚至为他担保:“我白天黑夜和刘源在一起,他没有问题!”工人们热情地教他生产技术和工艺管理,传授各种知识规程,还不时拉他到家里撮一顿。拉拉家常,发发牢骚,彼此的信任与融洽再次温暖了他的心。

  1976年秋天,庆贺粉碎“四人帮”的锣鼓虽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但“两个凡是”的阴影很快又笼罩在他的身上:刘少奇的问题依然令人噤若寒蝉。

  1977年恢复高考,有关部门以种种借口不准刘源报考。无奈,他给邓小平同志写了封申诉信,“考分不够,我无怨。不让报考我不服!”小平同志看后当即批示:应准予参加考试。刘源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是北师院历史系。考试结果,虽然超过了第一志愿的录取线,但北大却不敢收,也许是牌子小的学校顾虑也少一点,北师院专门开会研究,收下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

  毕业临近了。正值而立之年,在30岁的生命中有一半是在大起大落的际遇中度过的刘源,开始认真地思考毕业后去向,实际也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母亲王光美的理解和支持下,他选择了河南,这块父亲曾经战斗过,最后又与这里的泥土融为一体的地方。

来源: 青年时讯  编辑: 艾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