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民间枪械,一言难尽

(2014-02-26 03:41:19) 下一个


初来美国,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啥都好奇。尤其是中国没有的东西,更能吸引我。一日兴起,闲逛枪械商店。门脸不大,一进去就被镇住了。从赳赳壮汉抗的火箭弹到纤纤弱女玩的掌上珍,长枪短炮,琳琅满目。若想武装自己,用不着像花木兰那样东西南北市跑个遍,一个商店装备一个特种兵连绰绰有余。

911后,朋友所在公司的楼旁响起了枪声。立刻,许多老美纷纷往外跑,从停车场上各自的汽车里取出手枪别在腰间。朋友顿时惊呆,简直不认识那些面色紧张鹰视狼顾平日温文尔雅的同事们了。以后上班,看每个老美都疑心熨烫平整的衬衫下藏着左轮、盒子炮之类。

入乡随俗,不少华裔也都买了枪械。我却没有。这倒不是对每天都会发生的枪击案非常反感,“憎”屋及乌,而是起初害怕有枪在家,万一被年幼不懂事的儿子翻出来拿去与小伙伴们玩“骑马打仗”,走火伤人。后来又恐青春期作祟,让儿子干出傻事。如今,我的胳膊腿僵硬,动作迟缓,就算身佩双枪,亮出吓死鬼的名号“双枪老头子”,也未必能讨便宜,很可能还没拔出,便被有备而来或身手矫健的人抢先轰毙了。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千古笑料。花钱买枪,反赠劫匪,手上没有余香不说,连老命也搭上了,实在划不来。我怀念冷兵器时代,一刀在手,即使难免送命,总还有在对方身上留点念想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校园与公共场所的枪击案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能否禁止或限制民间武器的问题。

这在中国也是一个贯穿千古的难题。首先是统治者的大麻烦,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统治集团内部曾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声音。

考古资料表明,商周时,除了生活用具以外,兵器是古墓里常见的随葬品,显见活着的时候一天也离不开。金属兵器有点昂贵,那是贵族的特供。山野村夫往往就地取材,削木为兵,揭竿而起,“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捡块石头土疙瘩,照样威力不弱,打猎杀人一点不含糊。“没羽箭张清”就是这样炼成的,把个粗皮老脸的李逵都整得招架不住。城镇平民啥都没有,赤手空拳,虽说玩不出眼花缭乱的套路,不能像武松那样捶死老虎,但仅凭泼风也似的“王八拳”抵挡一时半会儿并非神话。林总说过,武器不是决定因素,至少到他那个时代还属正确。

第一次把民间武器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发生于西周末年。当时,社会上不知怎么,流行起一首童谣,翻译成白话是:桑弓木箭匣,周国要亡啦。这还了得,于是全境搜剿抓捕,引出了一对制弓匠人夫妇逃亡捡弃婴,出落成绝代佳人,把周幽王迷成二傻子,背负起亡国责任的故事来。

秦始皇总结了历史教训,把兵器制造业定为国营垄断,武库专藏,将六国兵器全都回炉熔铸了十二个超大金属人像,立在家门口。每天看两眼,能睡个踏实觉。但是等到他彻底不睁眼后,二世就闭不上了。

汉代地方豪族、小家小户为了自保谋生,又开始拥有刀剑矛弓弩等武器。武帝时,丞相公孙弘首先挑起了争论,主张禁止民间收藏使用冷兵器中最具威力的弓弩,以便官府镇压管理百姓。整天被频繁外患搅得头疼的武帝可能有点拿不准,就让百官讨论发表看法。刚刚被召回朝廷,喜好跟人抬杠的一位干部吾丘寿王,立刻抓住这个上头条的机会,驳了长官的面子,给他一个难堪,明确表示反对。他说,古时候发明兵器,不是为了人们互相伤害,而是用它“禁暴讨邪”、猎取猛兽、排阵守卫。秦统一后,“销甲兵,折锋刃”,并没有挡住民众用锄头棍棒反抗,光凭禁止武器是靠不住的。现在有人作乱,问题出在地方官吏身上,跟携带弓弩无关。禁挟弓弩,对原本无法无天不怕重典治罪的坏人没有作用,却使良民在遇到威胁时无法自救,结果助长了“贼威”。这番冠冕堂皇的理论,其实是为地方豪族拥兵自保谋取许可证,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豪强的矛盾,与美国的“自由、人权”不可同日而语。

武帝用吾丘的话问难丞相,善于察言观色的公孙弘无奈之下不情愿地沉默了,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假若真正让他们自主实行的话,公孙弘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搜缴,严禁百姓携带拥有弓弩。而吾丘寿王则会宽容,使地方豪族获利的同时,也惠及小民。

几十年后,宣帝时,渤海郡一带闹饥荒,“盗贼并起”,地方官束手无策。宣帝希望选派能人去当太守,朝廷高官们推举了七十多岁,其貌不扬的龚遂。上任后,他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官吏无视百姓疾苦,必须消除敌意,缓和矛盾,分化瓦解。首先罢免了以前执行镇压的官吏,宣布持农具造反的人都是良民,不再追究,只有持兵器者才是盗贼。这一招相当好使,造反团伙纷纷解散,扔了兵器捡起锄头,很快平定。龚遂进一步“劝民务农桑”,有兵器的,可以“卖剑买牛,卖刀买犊”。不久,出现了官府和百姓共同富裕、上访告状不满的人都消停下来的安乐局面。老谋深算的龚遂略施小计,便让骚动暴戾的百姓争先恐后、屁颠屁颠、心无旁鹜的全力集中到发家致富上去,轻轻松松地在一方土地上完成了公孙弘作梦都想实现的目标。老公孙在地下一定兴奋得要诈尸叩棺而歌了。

中国古代往往在专制、民族矛盾尖锐及末世时立法禁止民间武器,原因主要是防范百姓造反。用宋朝禁令中的话说,就是老百姓家有兵器,跟借兵器给敌寇没啥两样(、、、、、、一切兵器,民皆自藏于家,不几于借寇哉!)。

人们普遍认为假如中国也像美国一样,允许民间持枪,其乱象的严重与血腥味的浓烈将远远超过美国。这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度忧虑。要说从近日乌克兰的烈火硝烟中看到中国的影子,大概无人怀疑。

问题就出在深刻的社会矛盾中,以及由此产生的敌对、仇视、猜忌等等心理。如果,世上人人彼此信任,相互友善,老将军也会心甘情愿地将平戎策换取种树书的,哪怕人手一枪,禁与不禁都不会造成对社会治安的不利影响。相反,就算压根儿无枪,也不能缓解社会治安的恶劣状况。

美国几百年承认民间枪支合法,最初也有支持百姓反抗为民办事不力政府的设想。不过这一政策从未殃及美国政府,而扰民,使民互相伤害成为主要的社会公害之一。这是需要容忍的自由、人权的副产品,还是必须与时俱进及时修治的社会弊病?是应该禁止,还是限制,或者继续萧规曹随?短期内争论不可能有结果。势力庞大的军火商必定阻挠,美国人拥枪自重的习惯又是以保卫私有财产的权利包装的,何况贫富悬殊与不公正根本消除不了。

有利有弊,利害相随,古来如此。笼统地否定肯定都掩盖抹杀了另一半事实。追求圆满解决可能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梦想,代代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是人类的宿命。
只有艺术才会虚构出皆大欢喜的结局。

纽约联合国大厦前的那尊著名塑像,寄托着美好愿望,



<br/><a href="http://oi57.tinypic.com/13z51rn.jpg" _fcksavedurl="http://oi57.tinypic.com/13z51rn.jpg" target="_blank">View Raw Image</a>
 但是,有多少人熟视无睹呢?起码穷兵黩武的美国政府不屑一顾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