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4章 学习陈大师的管理

(2010-01-22 21:52:23) 下一个
  我要编织的图稿,陈大师已经给我制好,打算先编织一部分发往南京去卖。陈大师为我负责,一点也不马虎,将整理好的图稿,拿到每天早上例会的会议上给大家讨论。
  这天早上,换在大礼堂上课学习,里面有可以放映的设施。大礼堂是能容纳几百人的大型会议室,装潢非常精美,以竹子为主,竹椅子,竹凳子,连墙上的墙纸也是竹制的。墙壁的四周挂着名书法家和名画家的作品。光一幅画,一幅字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今天,陈大师专门为我的编织样稿来上课。他把图片输入在电脑里,一幅一幅放到屏幕上给大家先看,然后要求人人给每一幅画取名,再给每一幅画做出简要的说明,再轮流去台上讲解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有创意的就被采纳。我现在终于知道,原来那么多的作品都有一个名称、一个说明,就是这样来的。
  这套班子就好像是陈大师的智囊团,为陈大师出谋划策,大师也大部分都是采纳大家的意见。
  我来了这么些天,还没有看到工作的地方。说到编织技师,这么多的作品,总有一个地方创作编织。私下打听原来不在竹艺城内,那里是保密的地方,不允许客人去参观的。我真想一去看个究竟,但还没有到时候。
  9点下课后,外面已经有两百多人在等候了。时间观念都是那么强,那么准时。
  “徒弟,你先别走,继续在这里。”师傅对我说。
  前一批人走了,接着门外的人,很有顺序地走了进来,清一色女生,年纪有大有小。
  “今天是职工的学习时间,你也参加。”陈大师接着对我说。留下来的还有陈岚总经理。
  我佩服陈大师把时间安排得这么紧凑,不浪费一刻时间。大家坐下后,陈大师就开始上课。
  “今天是例行一周一次的学习,大家每天很辛苦地工作,谢谢大家的努力。”陈大师开始在台上讲话。
  二百多个工人,还有三十几个部门领导,光工资一项的付出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竹艺城的工资,每月都发,从不拖欠。我初步算了一个账,二百多人,平均每人1500元,就是30多万,还有领导人员,每人3000元又是10万。光工资一项支出就是40多万,再加上门卫、打杂扫地、食堂人员等总共不下50万。在青神这个落后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
  我后来了解到,这么多职工,个个非常听话,遵守纪律,陈大师在管理方面,有他的一套办法。交上来的作品,不过关的一定销毁。工人的工资不是按天计算,但一天8个小时必须是在厂里集中上班。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人负责完成一幅作品,验收合格后方可拿到应有的报酬。时间3天完成和7天完成是一样的,只要合格。这样编织工人的积极性很高,一般的能有一千多元,有的能有三千不等。导游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是固定的,但空余时间编织的画收入是自己的。因此那些导游没有客人的时候可以去编织。每天交上来的作品汇集到裱画室,专门有人验收和装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红木画框厂专门生产画框。
  会议很快结束了,主要是讲在编织过程中做到细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等。陈大师也注重思想教育。
  每个礼拜一的下午,是导游领导小组的放松时候,没有客人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打牌或打麻将。每人一星期有一天假期,轮流休息。
  我在学习的几天里,陈岚破例带我去了生产车间,原来是在老厂里进行工作,编织技师都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相互监督。
  我花三天的时间掌握了破蔑,原来一切都是用手工进行,很有技巧。
  开始是竹子的取材,断料,刮青,然后分成一厘米宽的篾条。竹子必须是新鲜的,刚刚砍来的最佳,水分足,柔软性好。
  将篾条用刀取靠蔑青的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一的蔑用小刀片在竹片心下端划一道一半深的口子。用手轻轻一捏,分成两片,同样的方法再分成两片。
  这些都讲究刀法和技巧,熟能生巧,时间长了自然就能摸索到规律。
  张宝珍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怎样分蔑,怎么做到识别蔑的好坏,我非常感谢她。
  

陈大师在礼堂授课


以下照片均为大礼堂内的装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