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二月十七日 圣经申命记一章-二章

(2010-02-17 03:13:47) 下一个
 

            申命记的重要性

    申命记是旧约中很重要的经卷之一。它是一卷轴心性质的书,它将律法和旧约中所叙述的以色列历史衔接起来。它是组成『摩西律法』(也叫摩西五经,犹太人称之为妥拉)五卷书中的最后一卷。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律法的最高点。但是,它也同样可以被当作是现代学者称之为『申命历史』(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的一组书中的第一本书来读。这一组书包括了申命记本身,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和列王记上下。这些书之间确实有一些共通的关系,因此,我们有理由将申命记看成是这组书的基础。

            名称

    可惜的是,申命记并非圣经中最吸引人或易于命名的一卷书。它其实是由两个希腊字组合而成的:deuteros的意思是『第二』;而nomos的意思则是『律法』,而合成的字deuteronomion(『第二律法』或『重述的律法』)出现在古希腊文圣经(也称为七十士译本)的申命记中十七章十八节里。但这实在是一个不精确的翻译,因为正如标准修订本圣经清楚指出的,这一节讲的是律法的一个抄本,不是律法的覆述。虽然如此,这本书的书名并非错得离谱,因为申命记大部分事实上是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中所包含的律法的覆述。在这三卷书中的律法,和摩西在西乃山所颁布的律法是相连接的,那时,以色列人已经离开埃及,刚过红海不久。申命记中的律法和摩西一直有关联,但它是晚一代以后的事,当时的以色列人是在应许之地的边缘,正要占领这块地?申命记最后一章记载了摩西的去世。

            日期和作者

    如同钦定本和比它晚些的标准修订本一样,申命记的另一标题是『摩西的第五卷书。这不是一个古老的标题,但却表达了一个古老的信念,即摩西写创世记至申命记这五卷书。读者很快就会注意到,申命记几乎到处都提到书中的话是摩西说的(一1 ,五1 ,廿七1 ,11,廿九2 ,卅一1 ,30,卅三1 ):的确,本书绝大部分是引号接着引号。卅一章中甚至说到摩西是『这个律法』的著者(9 ,24节):虽然常有变化,这句话还是可以用来指整卷书。申命记清楚宣称它是摩西的话。

    摩西是公元前十三世纪的人,但大多数学者却一致认为申命记是在摩西之后好几个世纪才写成的。确实的日期有许多的争议。许多学者认为约西亚王(公元前七世纪末)统治期间,耶路撒冷圣殿中所发现的书就是申命记,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参王下廿二8)。若是这样,则有理由相信本书是被

发现前不久才写成,并且是存放在圣殿里的。但这种说法只是猜测罢了;而且被那些认为本书的形成日期远比约西亚王统治时期为早、或为晚两方面的学者所否认。而且关于本书是否统一的也是议论纷纷,可能书中某部分比另外部分来得晚。(即使是那些认为摩西是整本书的作者的人也会承认,摩西没有写下卅四章中他自己去世的那段记载。)

    读者可以参阅详尽的圣经注释,以求在这些问题中得到自己的结论。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本书的信息,虽然在许多方面没有指明时间,但必定和每当以色列或犹太人遭受政治灾难,却仍有机会重新开始,这样特别的时刻有关系。被掳至巴比伦的结束(纪元前五世纪)就是像这样一个时候;那些被掳归来的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和那些在摩西时代将要结束,以色列人将要进入应许之地,进入一个未知的未来的处境极为相似。因此,成书后的申命记可能在元前第五世纪中产生过较重大的影响。但是,本书中有许多记载远比这时期为早,而且内容和摩西律法的内容关连也是不能否认的。

    即使成书后的申命记出现得较晚,也没有人会指责它的作者们犯了善意的欺诈。在任何社会里,律法是不断在发展的,以便符合新的情况和变迁中的环境。但是,律法的基础仍是一样的。到今日,犹太人仍然认为他们一切的律法和惯例,只是三千多年前摩西的律法的演绎。因此,倘若申命记主要是古旧律法的精髓,而这个更早律法的核心又是来自摩西自己,那么,认为摩西是申命记的作者是十分合理的看法。不论本书的著作日期如何,说本书是摩西写的,是说它的权威来自摩西比说著者为摩西更贴切。在英国,我们不问谁是真正起草新法令的人;只要这个法令是以女王的名义颁布,它就有效力和权威,这就够了。同样,申命记真正的作者是无关紧要的。

            申命记的性质

    我们前面一直讲到申命记是一本律法的书,但这只是说对一部分。申命记实际上是三合一的:它是一本律法书,一本讲道集,也是一本历史书。作为一木历史书,它承接民数记的馀绪,一直说到摩西去世以及约书亚被任命为摩西的继承人。因此,申命记的架构包含了历史的叙述;但事实上,本书几乎全是演说,不是事件的记载。书中提到许多个别的律法,但我们同时发现有许多的讲道词或演说——摩西对以色列人的长篇劝告。律法就包括在其中一个演说里。因此,我们发现,律法是在演说之中,而演说又是在历史架构之内。以下的表格能使我们更加清楚:

        一章一至五节                      绪论

        一章六节至四章四十节              摩西对以色列人第一次演说

        四章四十一至四十三节              简要的叙述

        四章四十四节至廿八章六十八节      摩西第二次演说(包括了十二章一节

                                            至廿五章十九节所载的律法)

        廿九章一节至三十章二十节          摩西第三次演说

        卅一章一至廿九节                  叙述

        卅一章三十节至卅二章四十三节      摩西之歌

        卅二章四十四至五十二节            叙述

        卅三章一至廿九节                  摩西的祝福

        卅四章一至十二节                  叙述

    申命记究竟是什么呢?它可以被当作一篇持续中的故事的一部分来读;这是一个古代以色列人从开国一直到被掳至巴比伦的长篇故事。在这种背景下,本书的目的就是在解释,尽管有一个光明的和应许的开始,为何故事却是如此悲惨。本书给的答案是,上帝因为以色列人毁约(西乃之约)以及没有遵守他的律法,故必须惩罚他们。同时,它提醒人们那许多的律法,敦促下一代遵守那些律法,这样一来,就可以扭转以色列历史的方向,得蒙上帝的祝福,而非惩罚。因此,本书是一个解释,一种提醒,以及一篇持续不断的劝告。

            律法的性质

    申命记的核心是书中的法典(十二1-廿五19),这些律法毫无疑问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今天,在我们的世界里,虽然我们都赞成『法律和秩序』,同时也认识到在任何大的社会中都必须有法律;但在实践上,我们往往倾向于轻视它。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以为它是世俗的,以致我们不将任何法律的规定看作是上帝所赐的,是我们应该很清楚知道没有终极和不变的法律。也可能我们的想法是受新约中坚称基督徒『不在律法底下』的影响。因此,简略地探讨一下旧约中摩西律法的性质、目的和价值,或许是值得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这个律法将我们保持分开的东西合并在一起。有许多律法是民事方面的,处理的是像偷窃和谋杀等类的事。其他的是宗教方面的律法,比如那些每年各个节期和圣日等的规定。在申命记中尤其有许多关于穷人福利方面的社会律法。有些是道德方面的,像不可『贪婪』的教训(五21)。有些应该称为忠告而非律法;要求行为正直,待人慷慨。这种混合物在古代世界中看来是独一无二的。所有这些各种不同的律法都是以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的名义颁布的,它们反映了上帝的旨意。律法不仅是他的旨意,还是他的『训令』,这是希伯来文妥拉基本的意思,它通常是翻成『律法』。因此,律法既是上帝在一个持定的历史时期对他子民以色列人的要求,它同时是对一般生活的指南和引导。结果是,其中有许多律法不能照文字和直接应用在处于截然不同情况下的我们身上;但一般的原则却是不受时间限制的。耶稣曾经亲自赋予『律法中两条最大的诫命』以权威;这两条最大的诫命是:爱上帝和爱邻居如同自己。

    新约对律法的评论并非批评律法,而是批评对律法的态度。有两件特别的事,新约的作者确实作了批评。第一是不能变通和过于按字句应用律法。律法必须随时适应变迁时代的需要。倘若一个人只是死守律法字面的意思,那么,律法的精意将被忽略甚至违背。第二个批评更加严厉:太多新约时代的犹太人将律法当作是通往上帝的途径,用外在的工作来取代与上帝之间的正确关系。

    因此,申命记不能引导我们到上帝那里只有在基督里的信心才能。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上帝并且爱他,我们就能从珍藏于申命记中律法的原则中得到极大的裨益。这些原则很实际地指示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遵行上帝的旨意,提供我们能在二十世纪极为不同的社会和政治情况中采用的箴言。


值得深思的话

申命记一章一节

     1 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旷野,疏弗对面的亚拉巴,就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

    申命记的书名不是吸引人的名称。 Deuteronomy是一个长而累赘的字,对一般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当然也不暗示该书会有趣。我们的祖先将申命记前一卷书译成英文时叫民数记(Numbers),很可惜,他们选择的却离开了这卷摩西的第五经卷原来的希腊文形式,没有译出;这书名在希腊文的意思是『第二律法』。

    传统上申命记的希伯来名称是很浅显的,就叫『话』(Words)。选用这个字作为书名完全是因为它是该书第一句中重要的一个字眼(编者注,中文和合本此字在第一节最末)。我们可能会认为挑出文献中的第一个字眼作为该文献的书名,是犹太人一个奇怪的习俗,但这里它实际上是一个极为贴切的书名。只要稍为注意一下,标准修订本圣经中的申命记,几乎每一段都是以引号作为开始的。

    因此,申命记的希伯来名称看来要比它的英文名称好得多;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将『话』当作书名可能是一种忌讳。今天的世界,我们已经饱受各类的话的轰击,而不能不服膺『沈默是金』这句老话。我们真的喜欢在一本几乎全是话的书中找到许多乐趣或好处吗?我们可能要怀疑地问:『这是那类的话呢?』而『律法和讲章』的答案看来不能给我们再保证!但是,稍为一想,我们就知道,人类文明和沟通中基本的东西就是思想和语言所产生的能力,这是上帝所赐的一项祝福,它使我们和动物有别。当然,有许许多多的话是愚蠢、虚假、没有意义、无用以及完全邪恶的。但是,正如箴言廿五章十一节中所说的:『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耶稣认为申命记是值得再三引述的一本书,证实了申命记宣讲了有值得我们深思的话的事实。申命记中的话我们应当密切注视之。

    此外,我们不可失去比例感。申命记可以说是一本充满话的书,但它是位处于一系列的讲述以色列历史事件的其他书籍之中。从创世记一直到列王记下,我们发现都是以色列人民生活大事的连续纪录;在这些纪录中,我们发现申命记是一本关键性的书,它提供了与这些国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原理和深思。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极不相同的历史情况下;但如果能从阅读旧约历史书中得到任何好处的话,我们一定会乐意研究申命记,看看它从历史中引出了那些教训,它又带给历史那些教训。


给变迁环境的信息

申命记一章二至四节

      2 从何烈山经过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3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摩西照耶和华藉着

    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都晓谕他们。那时,他已经击杀了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来、亚斯他录的巴珊王噩。

    (一)

    我们已经注意到,申命记是以应许我们的话作为开始的;但并没有说明这些话是永恒的真理,也不知道说话者就是上帝。我们被告知摩西是说话者;同时,还明显并详细的说明场合和状况。我们得知听众、地点、日期和状况。

    当然,这些信息对现代读者而言必然非常生疏。这本注释书的读者有小部分可能是以色列的居民,另有少数读者可能是住在书中提到的地区,就是在巴勒斯坦南地纳吉的旷野;但即使是这些人,对摩西和这里简略提到的事,也不可能不感到陌生。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这一切信息看来非常晦涩难懂。究竟其要旨又是什么呢?

    其实,古代的以色列人也可能会问极相同的问题。虽然他们更加接近当时的地点,更详知当时的事情;但接近只是相对的。即使在地理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一百英哩的不毛之地将是一个可怕的障碍。少有几个以色列人能像以利亚那样走过何烈山以南的地方(王上十九3 -9),而且就是以利亚仍需超然的供给呢!对于历代的以色列人,他们和我们同样感到摩西和出埃及是古代的历史。他们和我们之间主要的差别是,他们回顾摩西时有一种光荣、亲切和责任的感觉。他们不像我们有文化的隔阂。

    那么究竟这些详尽的信息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有几点可以说明。(一)申命记讲的是事实。上帝没有藉天空显神迹来启示自己,他用的是实际的方法。我们读的是真实的事,真实地点,真有其人。(二)申命记讲的是历史。和东方的某些大宗教不同,圣经的信仰教导我们,人类历史事件的进展是既独特又重要的。我们不是无助地被『永远循环不息』的观念抓住;我们发现自己是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而上帝对人类的历史也有他的计划和目的。历史有它行进的目标,我们也是一样。(三)上帝与事态有关。圣经总的来说是关于上帝在不同时代给许多不同的人的启示。(这点解释了为什么圣经中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上帝于特定并人们需要的情况之下赐下引导和方向。随着时代的改变,上帝的这些引导有需要重新加以思索。但是,圣经仍需仔细去考量并小心地加以应用:它不是一个固定和一成不变的律法,当然也不是一本具有魔力一般的书。

    (二)

    这里所描述的情景正在巴勒斯坦之外,在以色列人民历史上一个非常的时刻。在这背后,他们有过出埃及以及在旷野飘泊的经验,有对何烈山(即西乃山)颁布律法深切的经验。在他们面前有着『应许之地』等待征服,其中包含了危险和困难。他们最近才经历了来自边界的仇视和战争(见4节)。因此,现在正是回顾并反省的最佳时刻,为的是要接受挑战、警戒和指示;这也正是申命记这?本书所欲提供我们的。

    听摩西说话的人被描述为『全以色列众人』。这句话强调了两件事——以色列的统一以及书中的信息关系到历世历代的每一个以色列人。当然,读者所面临的是不同的挑战,因为他们已经在巴勒斯坦境内定居下来;但是,他们被要求将自己放在他们祖先的地位上,同时也以申命记中所说的话来对照他们随后的历史。

    最后,说话的人要求我们注意。摩西是伟大的民族领袖,他曾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带领他们来到家园的边缘。他使以色列人成为一个国家,并给了他们宪法。但最重要的或许是我们应该强调他身为先知的身分。没有任何领袖或政治家是不会犯错的;但圣经的记载表明,上帝特别选定某些人直接替她说话,他给他们信息,要他们将信息传给其他人。人都可能犯错,但是他的权柄的源头却始终不会错。古今的读者应当先确定一件事,即是申命记值得我们注意,不是因为它是人的智慧或精辟的见解,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上帝的启示。这些话需要加以注释和应用,但其中的可靠性和最终的信息带有上帝本身的真理和权威印记。

经历上帝的眷顾

申命记一章五至廿五节

     5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摩押地讲律法说:6 『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在何烈山晓谕我们说:你们在这山上住的日子够了,7 要起行转到亚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这山地的各处,就是亚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带迦南人的地,并黎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8 如今我将这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要进去得这地,就是耶和华向你们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赐给他们和他们后裔为业之地。

     9 『那时,我对你们说:「管理你们的重任,我独自担当不起。10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使你们多起来。看哪,你们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样多。11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与你们。12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独自一人怎能担当得起呢?13你们要按着各支派选举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我立他们为你们的首领。」14你们回答我说:「照你所说的行了为妙。」15我便将你们各支派的首领,有智慧、为众人所认识的,照你们的支派,立他们为官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你们。

     16『当时,我嘱咐你们的审判官说:「你们听讼,无论是弟兄彼此争讼,是与同居的外人争讼,都要按公义判断。17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乎上帝的。若有难断的案件,可以呈到我这里,我就判断。」18那时,我将你们所当行的事都吩咐你们了。

     19『我们照着耶和华我们上帝所吩咐的,从何烈山起行,经过你们所看见那大而可怕的旷野,往亚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亚。20我对你们说:「你们已经到了耶和华我们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亚摩利人之山地。21看哪,耶和华你的上帝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上帝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22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23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24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25他们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申命记提供我们的大部分是详细的律法叙述(5节);但它首先包含了一个长而具教训内容的历史前言。这个前言长至第三章的终结。因此,这一大段充满了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所记载的事件与状况的典故。这两卷书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和预定作为他们家园的迦南两地之间,多年流浪旷野的故事。(七节以下描述了他们去过的各个地方。)就如出埃及记中所说,最后明确的律法是在西乃山(或何烈山)颁布的;而上帝和以色列人所定的圣约也是开始于这个圣山。既然如此,我们可能要问,为何申命记中需要『第二律法』与圣约呢?对此,申命记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一个答案:以色列人即将进入的应许之地将是一个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因这些飘泊的百姓这时已经成了一个定居的国家,同时正在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因此,以色列伟大的领袖摩西竭尽全力,要使以色列人忠诚于上帝所颁布的律法和圣约,同时不忘民族以往成长的历史。

    另外一个答案来自对申命记的功用的考察。申命记不是用来作为很久以前在外约但的历史记录;相反的,它是一个进程,一个行动的呼召。正如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在进入巴勒斯坦,前途未卜之前,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处境一样,后来的读者也要从申命记中看到挑战和行动的呼召。首先,这些读者被促请更新他们和上帝之间的圣约;换言之,要考察他们的内心和生活,重申他们对上帝的呼召与服事的忠贞;这忠贞不仅是在言语上,更重要是在每日实际的生活中表现出来。就基督徒而言,圣餐崇拜也应当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同样的功效。

    这一段提到了三件以往的事情。

    (甲)应许之池(8节)。在赢得并且定居在这块土地之前,以色列人面临了许多的战役和艰辛,但是,重要的、应当记的是上帝曾经向他们应许最终的胜利。(在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基督徒可以找到同样的保证。)后来的读者,在同一块土地上,当面临像非利士人、亚述人和巴比伦等入侵者时,正好可以紧紧抓住那个同样的应许。至少,在某种意义上,上帝的子民是决不致于无家可归的。

    (乙)周密的组织(9-18节)。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论他多么有才干,能亲自照料整个国家的需要;但这里上帝已经允许有一个缜密的领导和组织的控制。每个时代都有当代,『有智慧、有才干、有经验的人』;不仅如摩西这样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这个历史阶段里也有值得注意的应许。(这里强调的是在司法的方面,正和一本主要讲到律法的书相配合。)

    (丙)丰裕的远景(19-25节)。在『那大而可怕的旷野』,也就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的住处,和展现在他们前面的巴勒斯坦的『美地』之间,有天壤之别。所有支派的代表都必须前去确定这个事实,这样每个支派都能确知那里真是一个好的家园。后来的读者可能需要这个的提醒,就是上帝慷慨地给了他们这么好的一个家园。人很容易将人生中的幸福看成是理所当然,甚至于会对它发出怨言。
错误的态度

申命记一章廿六至四十五节

     26『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命令,27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28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柄族的人。」29我就对你们说:「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30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31你们在旷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见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直等你们来到这地方。」32你们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上帝。33他在路上,在你们前面行,为你们找安营的地方;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指示你们所当行的路。

     34『耶和华听见你们这话,就发怒,起誓说:35「这恶世代的人,连一个也不得见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的美地;36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必得看见,并且我要将他所踏过的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因为他专心跟从我。」37耶和华为你的缘故也向我发怒,说:「你必不得进入那地。38伺候你、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必得进入那地;你要勉励他,因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为业。」39并且你们的妇人孩子,就是你们所说、必被掳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恶的儿女,必进入那地。我要将那地赐给他们,他们必得为业。40至于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

     41『那时,你们回答我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情愿照耶和华我们上帝一切所吩咐的上去争战。」于是你们各人带着兵器,争先上山地去了。42耶和华吩咐我说:「你对他们说:不要上去,也不要争战;因我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43我就告诉了你们,你们却不听从,竟违背耶和华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44住那山地的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在西洱杀遇你们,直到何珥玛。45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就如民数记中已有不少记载,以色列人流浪旷野期间为时颇长,过程也颇为曲折多变;对旁观者而言,以色列人的迁移过程看来似乎是令人迷离和难以理解。以色列人两次靠近应许之地的边界,结果又再离开;两次离开的原因都不同。本来,他们努力奋斗的对象应当是那些阻碍他们进入的巴勒斯坦人;但这段经文却指出他们宁可和他们的上帝在搏斗。一开始,当胜利的门户向他们开放的时候,他们却表现出胆怯和懦弱,转身离开;后来,他们再尝试进攻,结果却很快就败下阵来。当然,这两次失败有各种的因素,但是,从圣经的观点来看,关键的因素是在以色列人完全漠视了上帝的愿望和引导。

    以后,我们将会思考无论是侵略与征服,死亡与毁灭,都可能是上帝对他子民的旨意。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不是道德这一类问题;他是从一个很不同的处境和背景来回顾他所描述的个别事件。一旦应许之地真正成了以色列人的土地,那时凡回顾以色列人于此定居的人,都会对他们祖先何以犹豫并迟延领取这预定给他们的产业感到惊讶。无论他们遭到何种耽搁,显然的,这并不是他们对于那些当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居民,善意的感觉和同情!

    那么,又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他们呢?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对上帝的态度错误(26-27节),否认他的爱护和眷顾,并怀疑上帝的作为。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恐惧(29节),这是对上帝缺乏信心的另一种描述。一旦我们开始害怕人生中的问题和阻碍,它们看来就会像群山万壑那样难于征服。自从出埃及以来,到处都看见解放和自由的象徵,但却被解释为上帝憎恶的记号!没有比这更歪曲的事。人类常常对上帝的作为感到厌烦。第三个原因是想要过一种舒适的生活(41节)。当然,人人都知道要用最聪明和最直接的方法来作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今天,我们中间有谁拥有袖珍计算机仍去应用长除法呢?但是,在聪明而妥善地计划活动和逃避真实困难之间,还是有着一线之隔。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路九26)

    面对着这种不信和灾难的背景,迦勒和约书亚却是两个例外(34-38节)。使他们和其他人有别的美德是由于他们的勇气——事实上是道德的勇气。他们并没有像羊一样怯懦,只随从他们同族伙伴的榜样;相反的,迦勒如此说,他『完全跟从耶和华』(36节);或用更现代的话来说,『他专心一意跟随耶和华』(新国际译本)。在世俗的领域中,一位雇主可能会将他的一个雇工形容为『十分可靠』,『完全可信赖』;那正是这段经文中所给迦勒的赞语。
正确的关系

申命记一章四十六节至二章十五节

     46于是你们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

     二1 『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2 耶和华对我说:3 「你们绕行这山的日子够了,要转向北去。4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5 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6你们要用钱向他们买粮吃,也要用钱向他们买水喝。7 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上帝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

     8『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从亚拉巴的路,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的路去。9 耶和华吩咐我说:「不可扰害摩押人,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我不赐给你为业,因我已将亚珥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10(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里,民数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11这以米人像亚纳人;也算为利乏音人;摩押人称他们为以米人。12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扫的子孙将他们除灭,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华赐给他为业之地所行的一样。)13现在,起来过撒烈溪!于是我们过了撒烈溪。14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正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15耶和华的手也攻击他们,将他们从营中除灭,直到灭尽。』

    这一段写的是以色列人从加底斯巴尼亚(一46)至撒烈溪(二14)为期三十八年迁徙的经过。地图(见封底——编注)说明了这段漫长的旅程,导致他们和其他两个民族的紧密接触——以东人,二章一至八节中称之为『以扫的子孙』;和摩押人(二8-12)。这两个名称经常在旧约中出现,因这些小国数百年来一直和以色列成为近邻。在这数百年间,双方的关系屡经变化;大体而言,以色列和这些种族之间并不亲善。创世记透露以色列人对摩押人(也对亚扪人)的出身心存轻视,就如创世记十九章三十至卅八节所解释的那样;但同时,以东人(参创卅六1),摩押人以及亚扪和以色列人关系密切也是公认的事实。这段申命记中提到的其他民族都被认为是外国人,例如亚摩利人(一44)和何利人(二12)等。从一个客观历史的立场来看,以色列人、以东人、摩押人以及亚扪人同样是移居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东南方弧形地带的亲属支派,在某个范围内取代了先前的居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人口稀疏的地带),然后渐渐发展成为一些小的王国。旧约著作中清楚意识到这些历史。有趣的是,申命记在这里明白承认以东和摩押两族所占领土的权利。以色列人民没有权利侵害他们『弟兄的领土』(二4),尤其是,他们必须避免冒犯他们或是引起任何的敌意。必须注意的是旧约对以色列以外的民族的态度是变化的,并且作了一些仔细的区别。

    这些民族没有敬拜以色列人的上帝,也没有对他表示忠顺——他们有自己民族的神只。但是,这里却说,是以色列人的上帝给了这些民族领土(二9 。对申命记的作者来说,再没有别的神,因此,只有耶威(Yahweh)才能赐给摩押人和其他民族土地。我们可以这样说,摩押人得了一份『分封之地』;与此大大不同的是,以色列人得了一份『应许之地』,因上帝预先选择将他的目的启示给他们。其他民族与真实的上帝没有接触,但这决不减少他们在上帝面前的权利。在同一段经文中,我们看见上帝将土地给了那些没有事奉他的民族。同时对严重背逆他的某一代以色列人,却收回他所赐的土地。这是一个有趣的对比,它警告我们不可存任何天真的想法,认为上帝会自动将人生中的每项成功赐给基督徒个人(或国家),或是认为,上帝会随意忽视非基督徒的需要和权利。上帝和人类的关系没有一件是随意的;它们都受到空作的原则及其目的所支配,虽然我们一时可能不得而知其中的原委。
以色列人的首次胜利

申命记二章十六至卅七节

     16 『兵丁从民中都灭尽死亡以后,17耶和华吩咐我说:18「你今天要从摩押的境界亚珥经过,19走近亚扪人之地,不可扰害他们,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亚扪人的地,我不赐给你们为业,因我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20那地也算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里,亚扪人称他们为散送冥。21那民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但耶和华从亚扪人面前除灭他们,亚扪人就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22正如耶和华从前为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将何利人从他们面前除灭,他们得了何利人的地,接着居住一样,直到今日。23从迦斐托出来的迦斐托人将先前住在乡村直到迦萨的亚术人除灭,接着居住。)24你们起来前往,过亚嫩谷;我已将亚摩利人希实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与他争战,得他的地为业。25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26『我从基底莫的旷野差遣使者去见希实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话说:27「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只走大道,不偏左右。28你可以买粮给我吃,也可以买水给我喝,只要容我步行过去,29就如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和住亚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样,等我过了约但河,好进入耶和华我们上帝所赐给我们的地。」30但希实本王西宏不容我们从他那里经过;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使他心中刚硬,性情顽梗,为要将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样。31耶和华对我说:「从此起首,我要将西宏和他的地交给你;你要得他的地为业。」32那时,西宏和他的众民出来攻击我们,在雅杂与我们交战。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将他交给我们,我们就把他和他的儿子,并他的众民,都击杀了。34我们夺了他的一切城邑,将有人烟的各城,连女人带孩子,尽都毁灭,没有留下一个。35惟有牲畜和所夺的各城,并其中的财物,都取为自己的掠物。36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都交给我们了,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37惟有亚扪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并山地的城邑,与耶和华我们上帝所禁止我们去的地方,都没有挨近。』

以色列人向北行进的故事仍在持续,这时候,他们抵达了亚扪人的领土以及死海背端的地方。以色列人终于在死海北边,靠近耶利哥古城的地方,预备渡约但河。但是,渡河进入巴勒斯坦本土这个故事一直要到约书亚记前几章才发生。死海的东北角是申命记中记载的主要地理背景。

这整个地区的政治利害关系,对以色列人颇为重要;在王朝时期,这是边界的领域。当时,以色列有时候统治和支配了亚扪、摩押和以东;但有时它本身的支派在外约但到亚扪北边的领土,即使实际上没有遭到侵略却遭受各种敌人的威胁。其中的情景就记载在这一章里,第三章则记载了日后的冲突。就如对摩押和以东一样,这里强调以色列人对亚扪人的土地也无权侵占;但对西宏统治下的希实本城,这里描述的情况却颇为不同。希实本以后成了摩押人主要的城市之一,但这时候它却是一个小小的亚摩利王国。亚摩利人是居住在巴勒斯坦较为重要民族群之一,他们的地方很快就被以色列人占领。因此,这段适当地记载了亚摩利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直接冲突——而以色列人的胜利则成了来日所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徵兆。(我们该这样说,廿五节实际上讲的是巴勒斯坦全地的居民,而不是全世界的人。)

    虽然以色列人预先得到西宏抱有敌意的警告,同时也得了胜过他们的应许,但是,西宏也有他的权利,倘若他当时通情达理(26-29节),他就能够避免麻烦和失败。但是,正如出埃及记六至十二章中的法老一样,西宏非常的固执(30节),以致为自己招惹麻烦。三十节的意思并非指西宏不可以有他自己的意志,它强调西宏始终顽固正好符合了上帝的目的。

    这里,我们第一次在申命记中发现一个有关以色列人投身战争的详细故事;同时,我们也首次看见以色列人屠杀了『连女人带孩子』(34节)。这节说到以色列人将希实本的亚摩利人『尽都毁灭』的话,在希伯来文的意思并没有那麽血猩,而更像是一个谨慎的宗教行动,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一项礼物。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好像很野蛮,但是对於古代近东的以色列人则不在乎。上帝已经向以色列人启示,在这些地方,他们必须弃绝其他民族的习俗;同时,另一个要学的功课,是个人在上帝眼中的价值。当时的情况看来自然是这样,整个社会若不是一起受苦,就是一起繁盛。

    申命记的作者重要的观点是,没有任何事情和任何人能够、或有能力阻碍上帝为他子民所预定的计划。这个信息是给後代以色列人的一种再保证,正如相应的新约向历代基督徒所作的保证那样:甚麽能使我们和基督的爱隔绝呢?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