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二月二十日 圣经申命记九章-十章

(2010-02-20 18:44:28) 下一个

自满的卮险

申命记九章一至五节

     1『以色列啊,你当听!,你今日要过约但河,进去赶出比你强大的国民,得着广大坚固、高得顶天的城邑。2 那民是亚衲族的人,又大又高,是你所知道的,也曾听见有人指着他们说:「谁能在亚衲族人面前站立得住呢?」3 你今日当知道,耶和华你的上帝在你面前过去,如同烈火,要灭绝他们,将他们制伏在你面前。这样,你就要照耶和华所说的赶出他们,使他们速速灭亡。

     4『耶和华你的上帝将这些国民从你面前撵出以后,你心里不可说:「耶和华将我领进来得这地是因我的义。」其实,耶和华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要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上帝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

七章十七至廿四节中鼓励以色列人大胆而且无惧地向迦南人作战,告诉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24节)。这里强调的却完全不同: 『谁能在亚衲族人面前站立得住呢?』(2 节)。这两章里的应许相同——由于上帝的帮助,以色列人有胜利的保证——但是,要学的功课颇为不同。在第七章中的功课是『你不要惧怕』(18节);这是给胆小容易夸大想像中的困难和阻碍的人的信息。而在第九章这里的经文则将困难夸大,特别提出亚衲族人比以色列人先住在迦南的一群人,他们以高大的身躯以及骁勇善战而闻名(『又大又高』的民族)。这里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恐吓以色列人,而是提醒他们,只有籍着上帝的帮助,胜利才有可能。申命记包含好些独立的讲章(见绪论),显然地,它们的目的不全是为着同样的听众。第七章是给那些惧怕的人;第九章是给那些自大的人。

本章中四和五节为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权利提供了一个神学的解释;说得更恰当一点,它辨明了早期的居民丧失这块土地的原委。这里说了两个原因:(一)那些民族作恶多端(虽然这里没有解释或详加说明);(二)耶和华老早就应许将这块地给以色列人。这里警告以色列人不要自我称许,不要为他们本身的义而感到骄傲。这里暗示许多以色列人一到巴勒斯坦,就将他们本身的道德标准和迦南人相比较,结果觉得自己的道德非常的高尚。我们都很容易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其他民族的风俗和行为规范比不上我们自己;轻视在任何方面与我们有别的人似乎是人类的一个通病。(这样的精神照样感染了教会,使得一个宗派轻视另一个宗派。)圣经的驳斥是很尖锐的,上帝的恩赐与他的子民是否正直无关。很可能是因为以色列人中间盛行的这种态度,引起了自满的问题,这问题先知一代接一代斗争,试图要使以色列人信服,他们的行为在上帝眼中看来是被定罪的。在去掉别人眼中的刺之前,首先得拿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这个众所周知的挑战里(太七3-5),耶稣将自满看成是人类心灵上的一个永久的危险。

祭司或者先知

申命记九章六至廿三节

     6『你当知道,耶和华你上帝将这美地赐你为业,并不是因你的义;你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7 你当记念不忘,你在旷野怎样惹耶和华你上帝发怒。自从你出了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你们来到这地方,你们时常悖逆耶和华。8你们在何烈山又惹耶和华发怒;他恼怒你们,要灭绝你们。9 我上了山,要领受两块石版,就是耶和华与你们立约的版。那时我在山上住了四十昼夜,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10耶和华把两块石版交给我,是上帝用指头写的。版上所写的是照耶和华在大会的日子,在山上、从火中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11过了四十昼夜,耶和华把那两块石版,就是约版,交给我。12对我说:「你起来,赶快下去!因为你从埃及领出来的百姓已经败坏了自己;他们快快地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为自己铸成了偶像。」

     13『耶和华又对我说:「我看这百姓是硬着颈项的百姓。14你且由着我,我要灭绝他们,将他们的名从天下涂抹,使你的后裔比他们成为更大更强的国。」15于是我转身下山,山被火烧著,两块约版在我两手之中。16我一看见你们得罪了耶和华你们的上帝,铸成牛犊,快快地偏离了耶和华所吩咐你们的道,17我就把那两块版从我手中扔下去,在你们眼前摔碎了。18因你们所犯的一切罪,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他发怒,我就像从前俯伏在耶和华面前四十昼夜,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19我因耶和华向你们大发烈怒,要灭绝你们,就甚害怕;但那次耶和华又应允了我。20耶和华也向亚伦甚是发怒,要灭绝他;那时我又为亚伦祈祷。21我把那叫你们犯罪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又捣碎磨得很细,以至细如灰尘,我就把这灰尘撒在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中。

     22『你们在他备拉、玛撒、基博罗哈他瓦又惹耶和华发怒。23耶和华打发你们离开加低斯巴尼亚,说:「你们上去得我所赐给你们的地。」那时你们违背了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命令,不信服他,不听从他的话。』

    你如何使人们脱离他们的自满,而且强迫他们检查他们本身的行为和标准呢?自以为义是很难克服的一种态度。这一章找到一个相当有效的克服自以为义的方法。当时的听众或读者,对他们国家本身历史的许多传统都很熟悉,而且不否认在某些历史事实中明显看出以色列人的背景有很严重的缺陷。有人可能认为以色列最忠实和虔诚的时代,即她与耶和华关系中的密月期,是在西乃山(或何烈山,12节)立约以及颁布律法的时候。不幸事实决非如此。就如出埃及记卅二章所记载的,摩西刚刚转身要单独与上帝交谈并且接受法版,以色列人就转身行可耻的偶像祟拜。甚至作为所有以色列人祭司始祖的亚伦也受到了牵连(20节)。当上帝亲自写下了十诫(就如以色列人所信的那样,10节)时,他的子民就破坏了其中的一条。这个故事指出上帝极其愤怒;他几乎决定因此消灭以色列人。摩西摔碎两块法版(17节)的举动具有象征的意义:它是一个公开的表记,表明上帝和以色列之间所立的圣约已遭破坏。(有证据显示,在古代的近东,合约文件公开被砸碎是合约遭到破坏的一个表记。)

    这一整段的主要教训相当明显,当以色列人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种沧桑的历史,就没有一个以色列的后代再敢于自满。而且在希伯来人整个王朝期间,以色列人当中有那么多的拜偶像和铸像的事;它们的存在是对自满的一个挑战。只有非常少数的王,像约西亚(王下廿三4-25),曾经采取强硬的行动对付它们。因此,任何自满的以色列人后代只要环顾四周,就可看见他们国家背道的记号。

    本段包含了一种有趣的对比。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亚伦和任何其他人同样有罪;但是,摩西不仅无罪,就某种意义来说,他也是拯救以色列人免遭灭亡的那个人。他为上帝的子民向上帝祈祷,也为亚伦祈祷,只因他的代祷,上帝才宽容了他们(18-20节)。虽然这个故事是以个人的口吻在讲述,重要的是认识摩西象征以色列人的先知,而亚伦象征以色列人的祭司。换言之,后代的以色列人要听从以色列的先知,不应当对他们的话置若罔闻。同时,也不该完全地信赖祭司,这样作才是明智之举。因为一直监督献祭和祭物的制度,祭司可能引起自满;而一般人民因为作什一奉献,和献上所当献的牲畜,他们就会认为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很好。许多经常上教堂的人也表现出相同的自满,这种自满是基于履行宗教礼仪的正确形式。先知向民族的良心挑战;但是许多人不肯听。古今皆然,祭物比讲章更为大众化。

历史的教训

申命记九章廿四节至十章五节

     24『自从我认识你们以来,你们常常悖逆耶和华。

     25『我因耶和华说要灭绝你们,就在耶和华面前照旧俯伏四十昼夜。我祈祷耶和华说:「主耶和华啊,求你不要灭绝你的百姓。他们是你的产业,是你用大力救赎的,用大能从埃及领出来的。27求你记念你的仆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不要想念这百姓的顽梗、邪恶、罪过,28免得你领我们出来的那地之人说,耶和华因为不能将这百姓领进他所应许之地,又因恨他们,所以领他们出去,要在旷野杀他们。29其实他们是你的百姓,你的产业,是你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领出来的。」

    十1『那时,耶和华吩咐我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上山到我这里来,又要做一木柜。2 你先前摔碎的那版,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你要将这版放在柜中。」3 于是我用皂荚木做了一柜,又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手里拿这两块版上山去了。耶和华将那大会之日、在山上从火中所传与你们的十条诫,照先前所写的,写在这版上,将版交给我了。5 我转身下山,将这版放在我所做的柜中,现今还在那里,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我的。』

    这本小注释书的读者可能会对九章廿二节所列的地名感到陌生,并且发觉很难说出在每一地点发生过什么事;但是,很明显,申命记的作者殷切期望他的读者立刻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他是指着众所周知的事件。以他备拉(参见民十一1-6),以色列人大大抱怨旷野里的艰辛,并且回想在埃及的奢华,而不是在埃及为奴!在玛撒(出十七1-7),当缺水的时候,他们对摩西表现出同样的背逆。在基博罗哈他瓦(民十一7-34)他们实际上拒绝了上帝所赐那神秘但能令人满足的吗哪。发生于加低斯巴尼亚(23节)的事,在一章十九至四十六节里已经说得更为详细。不必多加详说,申命记中这篇讲章已能够指出,以色列人在西乃——何烈山对待上帝的态度的本身,并非一种年轻不成熟之表现是能够迅速克服的表现,而是一种根深蒂固和持续不断的悖逆心在作祟(24节)。在新约里,司提反所说那篇很长的演说(徙七章),回顾了以色列人许多世纪的历史,刻画出一个硬着颈项的民族困扰的图画。

    像这样的历史回顾是否公平?历史毕竟是复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不管能列学的是如何有限,每一个国家都可指出自己一些值得骄傲的时刻、胜利与成就。但事实是各国典型地只记得辉煌的时刻,少有国家纪念失败!因此,这一类的回顾帮助人们填补了过份挑选的记念。同时,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一个国家的历史上,那些事件才是典型的呢?以色列的特征应该被描述为对耶和华忠诚还是悖逆?申命记无疑对这个问题至少可作为答案!对这位圣经作者在教会历史上究竟会选择那些事作为基督徒行为的典型.殉道者的血,还是宗教改革时期残酷的战争呢?对此我们只能惊讶!

    当然,本篇讲章的要旨不是在给古代的以色列寻找正确的类别;更确切地说,它是在呼吁著者当时代的人检讨自己,而非检讨他们的祖先。只要上帝的子民能够摒除任何自满,而且愿意面对他们不愉快的事实,他们始终有一条回路——或更确切地说,有一条向前走的路。其实,这一段里并没有说到以色列方面任何有关悔改的事。所强调的仍是摩西身为一位代祷者所作美好的服事,和尽管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上帝仍然愿意赐福给他自己的子民。

    本段以重制两块法版(十1-5)作为结束,象征圣约的重建。这一段有一个双面的教训。一方面,以色列人可能得到鼓舞。因为上帝和他们立约,他对他们的爱是稳固的『现今还在那里』(5节)。另一方面,圣约的实际象征包含了十诫(4节),他们也要将它牢记在心里——现今还在那里,圣约之下的人民必须留意,而且要去遵守。

约柜

申命记十章六至十一节

    (6以色列人从比罗比尼亚干(或译:亚干井)起行,到了摩西拉。亚伦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他儿子以利亚撒接续他供祭司的职分。7 他们从那里起行。到了谷歌大,又从谷歌大到了有溪水之地的约巴他。8那时,耶和华将利未支派分别出来,抬耶和华的约柜,又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他,奉他的名祝福,直到今日。9 所以利未人在他弟兄中无分无业,耶和华是他的产业,正如耶和华你上帝所应许他的。)

     10『我又像从前在山上住了四十昼夜。那次耶和华也应允我,不忍将你灭绝。11耶和华吩咐我说:「你起来引导这百姓;使他们进去得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

    十章一至十一节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西乃圣约的更新,这是在第九章中概略叙述以色列人的罪和摩西的代祷之后所发生的事。这一段中插入的一小段(6-9节),似乎阻碍了流畅的叙述;标准修订本明智地将这些经文加上了括号(编者注:中文和合本亦然)。然而,这里有一个相关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对祭司的安排。正因它们所包含以及所代表的是那么重要,物体的法版必须仔细地加以保存和照顾,以及运送(直到最后把它们存放在所罗门圣殿中为止)。因此,一至九节简单地说明了安排这些无比神圣物品的事项:一至五节描述了装法版的器具——一个用皂荚木(一种既硬又耐用的木头)作的木柜,它在旧约里通常叫约柜(8节);六至九节提到被指派管理约柜和石版的神职人员。六至九节中的细节是引自民数记二十章廿二至廿九节和卅三章卅一至卅三节,其中稍作了修改。亚伦后裔和利未人,这两种人许多世纪以来共同履行以色列人的祭司职务,他们的角色有上帝的认可:神圣的约柜也是上帝自己所命定的(1 节)。没有任何东西是偶然或是随一意特设的。(见十八章一至八节进一步对利未人的讨论。)

    明显的,这些经文强调法版显著的重要性;相对之下,圣柜和祭司职员占了一个从属的地位。事实上,祭司与利未人当然有许多其他的任务;而约柜在以色列人的宗教里也有它本身特有的角色。它象征了耶和华的宝座,成了上帝肉眼不能见之同在的可见象征;出埃及记廿五章十至廿二节描述了它华贵的装饰。(许多人认为在旷野里到处被搬运的约柜,远不及日后停放在所罗门圣殿里的约柜来得讲究。(对于这个圣物原始的作用和目的,学者中一直有诸多的讨论,它无疑是以色列人圣所中最宝贝的圣物。无论如何,申命记极可能是要以色列人注意约柜中所包含的上帝的话,过于注意约柜本身。约柜很容易变成一种魔术般的物件,诱使人作迷信的崇拜;它真的可能变成一个替代的偶像。但是,圣约讲得全是关于遵守所记录下来上帝的希望,而不是关于对木柜的崇敬。

    礼仪(所有教会都有他们的仪式!)的危险是:象征可能变成上帝的一个代替物——或更坏的是,我们可能变得对那些象征很虔诚,以致我们没有时间或意愿去倾听上帝所说的话。

上帝的要求

申命记十章十二至廿二节

     12『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13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14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上帝。15但耶和华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16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不可再硬着颈项。17因为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18他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19所以你们要怜爱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20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事奉他,专靠他,也要指着他的名起誓。21他是你所赞美的,是你的上帝,为你做了那大而可畏的事,是你亲眼所看见的。22你的列祖七十人下埃及;现在耶和华你的上帝使你如同天上的星那样多。』

在思考了许多的往事之后,尤其是那些围饶着西乃山所颁布律法的事件,作者突然转而说到他当日的时代:『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这在当时(现在也如此)是一个很适当的问题,而且提供了答案。十二和十三节列出了五项要求:上帝的子民应当敬畏他、爱他和服事他,他们应当『遵行他的道』以及遵守他的诫命。这五项中的第一项——敬畏——主要指的是一种崇敬的态度,而非恐惧,因为上帝爱以色列人(15节),不希望他们受伤害。因此,崇敬和爱是上帝所期待的态度;这些最能在礼拜(即崇拜)以及顺服中看出来。遵行上帝的话是一个概括性的观念,它实际上包含所有其他的要求。二十和廿一节以不同的用语加以证实。这些请求:『他是你所赞美的』,实际的意思是『他是你赞美的对象』,这是进一步在呼吁不要忽略了对他的崇拜。

十四和十七节表现出上帝可畏的伟大,不是为了惊吓他们,而是要使他们对全能的造物主会『专心』地爱以色列人感到惊讶,特别是对听或在读这些话(15节)的那时代的人。十七节强调了上帝的公正无私;这点清楚地说明,以色列人不可以将上帝选他们作他的子民理解为是一种偏爱。然而,作者在这里想到的是个人而不是国家;上帝同样地关心着富人和穷人。孤儿和寡妇在古代近东通常是很苦命的,外来的移民(寄居者)在世界各地仍然容易被看成是二等的公民。现在,我们见到另一个要求:以色列人在面对社会中穷人时,要效法他们的上帝(18节以下)。事实上,这里有双重的动机:他们对软弱与穷困者有一个责任,这不只是因为上帝立了榜样,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以前在埃及的经验的缘故。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在社会中出了头(或富裕)的人,多么经常忘记或者甚至轻视那些较为不幸的人。对这样的人耶稣说过一个信息:在马太福音十八章廿三至卅五节的比喻中对宽恕的问题有切题的论述。

    这一段中进一步的挑战也不可忽略,就是十六节中所呼吁要接受内心的割礼。割礼在摩西时代已经是一种古老的风俗(见创十七9-14),在随后的许多世纪里,它可能被人严格地遵守,但却失去了真实的意义。申命记似乎将它解释为表示委身接受一个痛苦的手术(为很幼小的婴孩施行之手术);十六节说到虔诚的犹太人并不以小男婴的割礼为满足,而是要谦车地顺从上帝的心愿,使之成为他生命的一个特征,即使付出一些代价或令自己感到不快,也在所不惜。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