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3月23日 撒母耳记上十九章

(2010-03-23 04:20:37) 下一个

扫罗的仇视

撒母耳记上十九章一至十七节

    1扫罗对他的儿子约拿单和众臣仆说,要杀大卫。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却甚喜爱大卫。2约拿单告诉大卫说:“我父亲扫罗想要杀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个僻静地方藏身;3我就出到你所藏的田里,站在我父亲旁边,与他谈论;我看他情形怎样,我必告诉你。”4约拿单向他父亲扫罗替大卫说好话,说:“王不可得罪王的仆人大卫,因为他未曾得罪你,他所行的,都与你大有益处。5他拚命杀那非利士人,耶和华为以色列众人大行拯救;那时你看见,甚是欢喜,现在为何无故要杀大卫,流无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6扫罗听了约拿单的话,就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说:“我必不杀他。”7约拿单叫大卫来,把这一切事告诉他,带他去见扫罗,他就仍然侍立在扫罗面前。

    8此后,又有争战的事;大卫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杀败他们,他们就在他面前逃跑。9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恶魔,又降在扫罗身上;(扫罗手里拿枪坐在屋里)大卫就用手弹琴。10扫罗用枪想要剌透大卫,钉在墙上;他却躲开,扫罗的枪剌人墙内;当夜大卫逃走躲避了。11扫罗打发人到大卫的房屋那里,窥探他要等到天亮杀他。大卫的妻米甲对他说:“你今夜若不逃命,明日你要被杀。”12于是米甲将大卫从窗户里缒下去;大卫就逃走,躲避了。13米甲把家中的神像,放在床上,头枕在山羊毛装的枕头上,用被遮盖。14扫罗打发人去捉拿大卫,米甲说:“他病了。”15扫罗又打发人去看大卫,说:“当连床将他抬来;我好杀他。”16使者进去,看见床上有神像,头枕在山羊毛装的枕头上。17扫罗对米甲说:“你为什么这样欺哄我,放我仇敌逃走呢?”米甲回答说:“他对我说,你放我走,不然,我要杀你。”

    这段经文举例指出扫罗仇视的三个情节,也同时指出为什么大卫被迫离开宫廷。第八节以下的故事,与十八章十节很相似,可能是同一个故事的重述,也可能作者在这里采取不同的文献来源,但不可能是扫罗被同一个邪灵制服多过一次。事实上扫罗手里时常握着矛枪,在以后几段经文中,也提及这矛枪。他一定多次想试用它。在这情形下,使这个王发怒,纯粹是他嫉妒大卫的军事成就。

    在第一次事件中(1—7节)扫罗的方法很不同: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冷血的计谋要置大卫于死地,也有几位宫廷官员参与。在某方面,这是非常危险的处境,大卫很难防备这些宫廷中欲讨好王的人从背后来的暗箭。这一次,是约拿单的忠诚和善意,使他采取坚定的行动拯救了大卫。这是戏剧般的讽刺,正是大卫要取代他作王的那位,他拯救大卫的生命。请注意透过约拿单,圣经作者强调大卫是无辜的,他没有任何不忠(5节)。

    在第八节以后如果扫罗亲自下手,并藉着与小部分宫廷官员在一至七节秘密合作,我们在十一至十七节中,发现他采用更为公然的行动来对付大卫。这一次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女儿,大卫的妻子米甲,她拯救了这位未来之王。她为要达成目的,使用欺骗和谎话,十三节的神像,显示她除了敬拜耶和华外,也敬拜其他的神;但叙述看没有就这些作出评论。极端的环境需要极端的措施;重点是大卫的生命系于一线之间。

    这个故事指出两个要点。首先,谁还会怀疑是上帝保存大卫的性命?大卫已预定成为以色列的王,因此扫罗的行动,亦不能改变上帝的计划。其次,值得留意有两个人,成为上帝的代理人去挽救大卫,就是扫罗的儿女约拿单和米甲,他们这样做,不但证实大卫得着所有人的心,也证明大卫没有任何叛国罪,或煽动叛乱的企图。如果大卫有任何正当的理由让扫罗攻击他,他不可能期望约拿单会站在他的一方去对抗王。因此大卫所以离开宫廷(18节),不是他背弃,而是无可选择。

大卫首次逃离宫廷

撒母耳记上十九章十八至廿四节

    18大卫逃避,来到拉玛,见撒母耳,将扫罗向他所行的事,述说了一遍。他和撒母耳就往拿约去居住。19有人告诉扫罗说,大卫在拉玛的拿约。20扫罗打发人去捉拿大卫;去的人见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说话,撒母耳站在其中监管他们,打发去的人也受上帝的灵感动说话。21有人将这事告诉扫罗,他又打发人去,他们也受感说话。22然后扫罗自己往拉玛去,到了西沽的大井,问人说:“撒母耳和大卫在那里呢?”有人说:“在拉玛的拿约。”23他就往拉玛的拿约去;上帝的灵也感动他,一面走,一面说话,直到拉玛的约拿。24他就脱了衣服,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说话,一昼一夜,露体躺卧。因此有句俗语说:“扫罗也列在先知中么?”

    无论大卫的将来如何,他在以色列境内的政治前途,实在是在扫罗的处置之下;扫罗乃联合的以色列的王,他的意愿是法律。滥用权力乃是扫罗和大卫故事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实际领袖和理想领袖的一个重要题目。以色列的王,无论是好或坏,对他们的百姓操有生杀之权——至少他们可以加害于百姓身上。

    大卫先去拉玛征询撒母耳,是很自然的事。撒母耳不但是先知,他可以向大卫提供意见;他又是前任的以色列领袖,他在政治的影响力可以给他一些协助。但是,我们发现撒母耳,不能给大卫提供意见或保护。有关后面的一点,值得怀疑撒母耳在以色列中现在除了道德以外拥有多少的影响力。

    但很奇怪,当大卫被追赶时,撒母耳可以给予他临时的解救。这章第四个情节,叙述上帝自己是大卫的拯救者。救拔的方法对我们很新奇,成为扫罗早期历史的一个小片段(参十9—12)。经文中受感说话指出欣喜若狂的情况(新英语圣经用“狂喜”“rapture”这个词),那些参予者,可能会用音乐和舞蹈,在某些程度上他们对自己的行动失去控制。首先肯定是扫罗的跟随者,而最后连王自己也失去控制。对撒母耳或他所监督的先知同伴,没有作出任何批评;但很明显对扫罗的行动却很轻蔑,他丧失所有的尊严。

    这是普遍的真理:好的及有价值的宗教经验,逐渐变为不大称心的事——宗教狂、顽固、不均衡等。经验永远不能代替或改变明白及顺从上帝旨意的真挚愿望,圣经向我们启示:“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五22);当这些很明显失去时,就要小心判断那些自称有上帝的灵的行动。正如耶稣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6)。

    就扫罗的例子,我们很容易解释他在拿约的经历,认为这又是他逐渐受严重精神困扰的一部分;但不要忘记,不但他先前惹动上帝的怒气,并且他攻击大卫,也是完全不明白上帝的旨意。这几章从不表明扫罗是这种环境下的一个无助的牺牲者,和全能者的玩具。他往拿约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去追捕一个无罪的人;如果上帝使他失去自制,并不是伤害扫罗,而是为拯救大卫。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