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博客

我是长篇移民小说《飘零的红枫叶》的作者,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正文

已出版的长篇移民小说《飘零的红枫叶》连载五

(2010-01-24 20:16:54) 下一个

十年磨一剑:移民小说《飘零的红枫叶》已在国内出版发行。在各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和当当网上有售,并在新浪网读书一栏中登载
链接地址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22118.html

                                        圣诞聚会

转眼间圣诞节到了,为了庆祝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圣诞节,小慧打电话给荆明,约她们一家聚一聚。

荆明说:“我家地方大,到我家来吧,我再约钱鹏、李美一家和赵洪、张郁一家一起来。咱们这几家都是被‘成功移民公司’‘骗’过来的,大家在一起谈谈感受。”

圣诞节中午,几家人都来到了荆明家,几个主申请人在国内的移民公司见过面,但家属们见面还是第一次,每个人都做了自我介绍。

一个大约三十来岁、谈话很爽快的高个子小伙儿首先开口:“我叫钱鹏,是学工民建的,出国前在建筑工程公司做工程监理。” 说完,钱鹏指了指一位穿着入时、漂亮的女士说:“这是我妻子,叫李美,毕业于对外贸易大学会计专业。我们来加拿大一年多了,我在工厂做过钢窗,也在路边给人擦过车。我十分怀念在北京时的生活,在那儿经常和哥儿们一醉方休,业余时间和老婆一起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有房子、有地位。可在这儿几家合租一套房子,连酒都舍不得买。哎!”

李美反驳钱鹏的话:“这里的环境好,服务设施及社会保障措施齐备,我喜欢这儿。我准备申请上大学,将来有了加拿大的学历,还怕找不到好工作吗?”

“难怪两眼泪汪汪,原来是老乡见老乡。”小慧酸酸地说。

这时,坐在钱鹏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儿笑着说:“我叫赵洪, 他指着身旁一个白净清秀、十分腼腆的的女孩儿说:“这是我妻子,叫张郁,学英语专业的,出国前是一家外贸公司的秘书。”

“开饭了。”大家正说着,女主人荆明喊了起来。

钱鹏发现桌子上摆着很多啤酒,兴奋地大叫:“谁买了这么多‘金水’?”

张郁说:“圣诞节是加拿大最隆重的节日,我想大家一定馋啤酒了,等我申请到上大学的贷款,我带的美刀儿就没用了,不花,留着干嘛?”

荆明摆好了饭菜,还烤了一只火鸡。除了荆明一家外,其他人还都是第一次吃,所以,火鸡很快就被大家一抢而光。

荆明一边给大家倒酒一边说:“我告诉你们说,哪儿的酒最便宜,什么时候有特价 …… 。”

在小慧的记忆中,荆明习惯用“我告诉你们说”这句口头禅来发布信息,通报行情。她对加拿大的有关法律、政策了如指掌,且津津乐道于怎么运用政策和法律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小慧看来,她简直就是 “加拿大通” 。她有一份收入足以维持家庭开支的体力工作,她很喜欢这份工作,用她的话说:“我不打工的时候,浑身上下哪儿都不舒服,一打工锻炼,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她希望丈夫边打工边学习,她说:“一天不干,一天没钱啊。”

汤哲告诉大家:“我在国内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老婆让我先打工攒点儿学费,将来准备参加 JAVA 的培训,在加拿大 JAVA 用得很广泛,相信找工作不是一件难事儿。”

汤哲的女儿七岁,她摇晃着小脑袋一板一眼地说:“我特别喜欢加拿大,这儿的学校里有很多玩具,上课时不仅可以玩儿,老师还经常和我们一起又唱又跳的。学校经常举办游泳、溜冰等各种比赛,还给我们发吃的,带我们去旅游参观。”

荆明接过女儿的话茬补充道:“这里的孩子学习没有压力,老师也不管、卡、压学生。学生称呼老师都叫名字,师生之间就像朋友一样。”

看着这一家乐观的态度,小慧好像受到感染,也有点儿喜欢加拿大了。

圣诞节过后,小慧已在袜厂工作一个月了,超过试用期两个星期了,工作稳定了。她催促姚汉尽快辞工,以便集中精力学习语言。

第二天上午休息的时候,姚汉告诉老板:“ I …… 。”(我想辞工,从下星期一开始。)

老板挽留他:“ If you…… 。”(你如果在我这里坚持干半年以上,你就可以拿到失业救济金,如果现在就辞工则什么也没有。)

姚汉已经拿定了主意,老板只好惋惜地耸了耸肩。

                                    LINC 学习

多伦多有许多政府出资开办的英语学校叫 LINC (全称: 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Newcomers to Canada ),只要是新移民或难民,就可以在那里免费学习英语。学校还专门有免费的托儿班,提供给孩子水果、饮料和点心等。

姚汉选择了他家楼下的一所 LINC 学校。

那天早晨,姚汉走进学校的办公室,对工作人员说:“ Today I just want to try. (今天我想试听一下。)”

可工作人员不由分说,首先要姚汉的移民纸,复印后又还给了他。接着,让姚汉在高级班试听。课上讲的都是语法,而他欠缺的听力和语言交流却涉及的很少。

姚汉想换一所学校。可是移民纸已经复印了,不知道政府是不是要付钱给学校,如果再换一所学校,政府是不是要双重付费呀,那不等于是浪费国家资源吗?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姚汉听荆明说:图书馆附近有一所 LINC 学校挺不错,姚汉决定再到那里看看。

经过测试后,姚汉走进五级班教室,有十几个学生分散地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西人女教师正懒洋洋地坐在前面讲解。随后,她给每人发了一份报纸,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语法方面的问题让大家回答,说完就出去了。大家仅用了 15 分钟就做完了,可过了大约一个小时,老师才回来,

中午,大家三三两两地边吃饭边聊:我们拉家带口的,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来这里学外语,我们的弱项是听和说,而学的内容却是是语法和阅读。有人说:老师敷衍了事,混时间。还有人提议:应该跟校方反映一下。马上就有人回应:反映过,但没效果 …… 。”

听到这里,姚汉深深地叹了口气:没办法,这是政府出资的完全免费的学校,效果自然不好了。看来只要“吃大锅饭”,洋人的觉悟也不比国人高多少。

下午课的内容对提高听力还有些帮助,看来还得坚持上课。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他发现班里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熟悉的面孔都见不到了,而且,走的大部分都是男同学。原来:女同学来这里,一是可以提高英语,二是让人帮忙照看孩子。

这样学英语,水平提高得太慢了,没时间陪老师这样混下去,得想一想别的办法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