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果园

写痛,你写得过偶么?
个人资料
汉代蜜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非典爱情》3 飞扬的青春

(2008-10-26 13:20:21) 下一个


苏梦醒上高二后,完全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她交了朋友,虽然不多,但是够用。她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显露出来——她的普通话虽然带着口音,比起这群南方人标准许多,汉语拼音不用死记硬背。她刚来的时候特别奇怪,为什么这群高中生还要练习汉语拼音,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原来他们分辨不了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卷舌音,完全靠一个字一个字死记。遇到这种作业,他们免去查字典的麻烦,直接来问她,她自然是一说一个准。

她作文好,知识面广,英语发音虽然带着浓厚的口音,但是语感好,语法准确,而且这些口音,也在半年后,在她的勤学苦练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老师让她介绍学习经验,她说:“很简单,把课文翻译成中文,再合上书,把中文翻回英文,对照找差距,背熟,就学好了。”

她的弱项是物理和化学,到高二已经不学。其实物理化学不好不能怪她,完全是因为这两个老师的口音太重,不是 H 市的口音,是不知道哪个山区的口音,她完全找不到方向,对这两科产生了极度厌烦的情绪,勉强及格过关。文科的老师,普通话都不错,就算万一听不懂,自学也问题不大。

至此苏梦醒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在班里渐渐崭露头角,深受老师喜爱。语文老师姓周,是个半老头子,很热心,组织了几个作文好的同学,办了个小小刊物“雨丝”,把他教的两个班的同学写得好作文或者习作刻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说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和写作兴趣。

苏梦醒和女同学李映红,男同学张勇,马承波都是雨丝社的积极分子,经常凑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或者写作感想,甚至写些小诗小散文交换着看,互相评论一番,选登在“雨丝”上。

她跟郑义成保持着断断续续的通信联系,有空多写,没空少写。他们的信都寄到对方的学校。她跟李映红家住得近,在一条路线上,上学放学经常一起走。李映红见她时不时就收到远方来信,下课坐在位子上静静地读,有时候会笑个不停,就问:“谁啊?什么事这么高兴?”

苏梦醒回答:“我哥。他以为上军校很神气,谁知道军校的生活全是军事化管理,苦不堪言,他被整得不轻。哈哈。”

李映红好奇地问:“你家人口很多嘛,你不光有个弟弟,还有个哥哥?你哥上大学啦?帅不帅?”

苏梦醒逗她:“比唐国强帅多啦,比高仓健还有男人气。”

李映红很积极:“什么时候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李映红在眉清目秀的南方女孩子中是个异数。她皮肤黑黑的,单眼皮,如果你硬要在她身上找优点,那么第一,她的身材跟大部分南方小姑娘一样纤细苗条,第二,头发乌黑发亮,整整齐齐地剪成娃娃头,很清爽利索。她经常感叹的就是:“你看看,别人都挑着父母的优点长,怎么我就拣缺点呢?我妈眼睛大,双眼皮,我就没继承,偏偏继承了我爸的单眼皮小眼睛;我爸皮肤白,我没继承,偏偏继承了我妈的黑皮肤——啥事体啊?”

苏梦醒安慰她:“女大十八变呢。再说我看你这样也很好的。”

李映红说:“好什么好?不行,等我高中毕业,一定先去开个双眼皮再上大学。我爸妈不同意我就不去上大学。”说着抓起尺子,在眼皮上划一下,形成一个双眼皮,问这位好友,“你看这样是不是好看多了?”

苏梦醒看得心惊肉跳,真怕她手一抖把尺子戳进眼睛里去,连忙点头:“是好看多了,你还是把尺子放下吧,当心把眼睛搞瞎。”

李映红的父母都是搞外贸的,苏梦醒冬天穿鞋子的问题还是李映红帮她解决的——她看李映红穿的一种靴子,尼龙的靴面,橡胶的鞋底和鞋沿,冬天下点小雨或者下雪,水都不会透进靴子里,没有雨靴的冰冷和臭味,于是就问她在哪里买的。李映红说是他爸爸单位的出口产品,问清楚梦醒的鞋码,过了一个星期,拿一双大红色的送给她。

苏梦醒不好意思,要付她钱,她说:“真的不要钱。我爸从厂家拿回来的,人家厂家也没跟他要钱。”

苏梦醒只好请她出去吃小吃。李映红对市区比她熟悉多了,带她去延安路吃牛肉粉丝和锅贴,吃得浑身冒汗,再去逛街。

李映红对自己相貌的遗憾只是偶尔冒出的情绪,大多数时间她很潇洒豪放,性格不太象江南的女孩子。这也是她跟苏梦醒谈得来,能成为好友的原因之一。她的爸爸是外地人,妈妈是本地人,她在家里普通话和本地话混着说,所以普通话比一般本地人要好,脑子能快速转换。她夏天喜欢穿裙裤,露着一双修长结实黝黑的美腿,不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我行我素。她说:“看不惯?看不惯闭上眼别看,我又没让你们看!”

她穿短裙裤的理由就是,方便!还有,她私下里对苏梦醒说:“我全身上下就是这俩腿最好看,不露腿露哪里?”

张勇议论文写得犀利,班中同学打趣他说他的“勇”字下面不该是个“力”字,应该是“刀”字,说他颇有鲁迅之风,下笔如运刀。高中的作文,因为向着高考方向努力,写议论文多,记叙文少。议论文并不是苏梦醒的长项,每每对张勇佩服得五体投地。张勇喜欢历史,喜欢看各类的历史书籍;苏梦醒也喜欢历史,但是她不喜欢看纯粹的历史书,喜欢看历史小说,两个人经常交换着书看。

马承波是典型的奶油小生,象大部分的江南小男生一样,个子不高,瘦瘦的,五官长得如女孩子般清秀,皮肤很白,写得一手好诗,词藻的排列与断句,往往令人拍案叫绝。“雨丝”里的诗,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在撑场面。

李映红有次拍拍马承波的肩膀说:“老兄,你别老写花啊草啊行不行?做人要有追求,就算你成不了北岛,能成个南岛或者东岛也行。来点阳刚的,什么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你看人家多铿锵,多耐人寻味。”

马承波气结。苏梦醒常常想,如果李映红的这张脸和马承波的脸能换一换多好?马承波一个男孩子,长着一幅女孩子的相貌,而李映红一个女孩子,不仅仅相貌像男孩子,就连脾气也像男孩子,造物主造这两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打个瞌睡,玩忽职守啊!

当时的杂志报纸,就中国电影中流行的奶油小生和日本电影演员高仓健做对比,很是热闹了一阵。苏梦醒这种文章读多了,有天脑子一热,写了篇《昔日男人今何在》给李映红看。平常对议论文不擅长的她,那天象是有鬼推着,刷刷刷思维如同自来说一样从笔端流出,远的从唐太宗说起,近的到毛泽东周恩来,写得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大意如今这世道,一代不如一代,男人开始退化,向着女人的方向发展。再过几十年,可能就找不到真正的男儿。

李映红拿去读,拍案叫绝,挥手批下龙飞凤舞的几个字:“已阅,建议女生们读完后传给男生们认真学习,如有必要,可组织小组讨论。”

第二天上午,全体女生都读完,传到男生手里,以张勇为代表的“男儿”拍案而起,发誓要一雪奇耻大辱。他倒是真的组织了“小组讨论”,几个男生被分派了任务,各交一篇反驳性文章,要把嚣张的苏梦醒驳得“体无完肤”。

第三天上午,三篇男生的反攻作文到了李映红手里。李映红在女生圈里传了一遍,分发任务,组织女生对这三篇文章进行“反围剿”。文科班女多男少,立刻有六篇作文对这三篇进行反攻倒算,一时间班级里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男生女生就“昔日男儿今何在”这个命题唇剑舌枪地进行进攻与反进攻,清算与反清算的斗争。

张勇同学著文说,高考的钟声还未敲响,我们的苏梦醒同学就被折磨得两眼昏花,目不能视,满街的男儿都视而不见,疾呼“昔日男儿今何在”,建议苏梦醒同学早点去医院治疗眼疾,满街的男儿看不清不要紧,高考考卷看不清,问题就严重了。

不久整个班级都卷了进去。马承波还特地写了两首打油诗来讽刺女生们。那一期的“雨丝”成了这个主题的专刊,分发到各班级之后,立刻在全年级引起争论,战火有向全校燃烧的趋势。

苏梦醒兴冲冲地把战果向郑义成汇报,并寄去“雨丝”一本以兹证明。李映红说:“他不会表扬你的,别忘了他也是男的。”

郑义成没有回信。他到部队去体验生活,回来才看到这封装在大号信封里的信,接着马上又要复习迎接期末考,实在抽不出时间。他考完试回到 H 市,才跟苏梦醒要了他们所有的“雨丝”杂志,花了一天的时间,复习完毕。

“怎么样?”四只带着眼镜的眼睛看着他问——李映红一再要求要参观她这位好友的“帅哥哥”,苏梦醒只好带她一起去。

郑义成笑眯眯地回答:“你们这群同学真能折腾!不错,写得都很好——好像女生比男生要凶啊。”

李映红解释:“所以说这世界阴盛阳衰嘛。”

郑义成指着马承波的诗说:“这个同学很有才华,诗写得好,就是语气太柔媚,缺少思想。”

李映红做出我早就说过的表情。

郑义成又指着张勇的几篇文章对苏梦醒说:“这个同学很犀利,只是这篇 ‘ 男儿 ’ ”章没发挥好,落在你的下风。”

苏梦醒得意地笑:“我那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所以才下笔如有神。”

李映红臭她:“我说你怎么一点也不谦虚呢?”

苏梦醒摇头晃脑:“谦虚?这两个字怎么写?”

两个女孩嘻嘻哈哈地笑做一团,郑义成也在旁边呵呵地笑。李映红忽然说:“哎,梦醒说你会弹琴,你弹首曲子给我们听听好不好?”

郑义成责备地看着苏梦醒,意思是你怎么什么都往外说。

最终他被两个小女生软磨硬泡,起身到厅里,打开琴盖,不是太熟练地弹了一曲。怕她们纠缠下去,建议出去逛逛,请她们吃饭。

两个人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跑去穿鞋子开门往楼下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zink 回复 悄悄话 “延安路的牛肉粉丝和锅贴” - !!!(只有一家,在弄堂口,平底锅上,滋滋冒油)


你是杭一中?
小泥山 回复 悄悄话 嘿,这个大饼子,在我脑袋上放沙发,怪不得我一天喘不过气来呢!
汉代蜜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锅饼的评论:

嘿嘿,可惜那个时候没博克,否则又是一场热闹的大战。


老锅饼 回复 悄悄话 这几个人很适合开博克,哈哈
笑死人
沙发!
还没看完,明天再看
小泥山 回复 悄悄话 呵呵,蜜瓜,我看错了。

“四只带着眼镜的眼睛”,我看成四双眼睛了。

看来我要赶快配老花眼镜去:)
小泥山 回复 悄悄话 好看!这男女大战,笑死了。

郑义成加四人小组,怎么后来只有他和两个小姑娘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