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烟云

平常看到一些文章很喜欢,借博客保存下来。
正文

[书] - “新婚燕尔”、“秦晋之好” zt

(2005-06-17 11:14:59) 下一个

如果肯探究“新婚燕尔”、“秦晋之好”这两个成语的本源,是很容易产生沧海桑田的感慨的,因为它们的本义和我们现在引用时所赋予的意义实在有天壤之别。   

“新婚燕尔”、“秦晋之好”在现代汉语里通常以恭贺辞令的面目出现,喜滋滋地亮在新婚贺贴或洞房楹联上。辞书上也说,“秦晋之好”,泛称两姓联姻;“新婚燕尔”,也即“宴尔新婚”,形容新婚快乐;褒义是很明显的。可是上查其“历史”,却远不是这番滋味。   

先说“新婚燕尔”。   

“新婚燕尔”,语出《诗经·邶风·谷风》。《谷风》是一首写妇女被丈夫遗弃后悲痛感情的诗,通篇都以怨女的口吻倾诉丈夫另娶新欢、自己遭弃离家的不幸。其中有这样一章:“行道迟迟,心中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被赶出门步子慢,心里有恨气难散。路并不是那么远,你只送到大门坎。谁说苦菜味儿苦,比我痛苦荠还甜。新婚快乐迷着你,更比兄弟还缠绵。”显然,这里的“新婚”其实是“二婚”,“宴尔”也显然是与“二奶”的“宴尔”。这样的辞令写在贺贴上,哪里是恭喜?简直就是诅咒!   

再说“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用来泛称两姓联姻,缘于春秋时秦、晋两国经常相互通婚。秦晋之通婚,原来都是为政治和外交服务的,因而实在是一本糊涂帐。据《左传》记载,晋献公有一女三子。女儿伯姬,儿子是申生、重耳(晋文公)、夷吾(晋惠公),夷吾又有一子叫圉(晋怀公)。秦穆公有一女(嬴?)。婚姻关系是,晋献公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秦穆公的女儿(嬴?)先是嫁给圉(因而称作怀嬴),后来圉自秦逃归,便又配给了重耳(因而又改称文嬴)。这种婚姻关系,如果站在重耳的角度表达就是,姐姐的女儿先是做侄儿媳妇,后来又成了自己的老婆。婚姻关系乾坤颠倒、错综复杂到这种地步,即使叫最“前卫”的“性解放”者来看,恐怕也会瞠目结舌,却还偏要称“好”,实在匪夷所思。   

早些年曾流行一首叫做《三十以后才明白》的歌曲,内中有一句歌词很有意思,即“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时间的确是一种最具颠覆力的东西,它可以叫香变臭,使矮变高。成语作为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是精工锤炼出的固定短语,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即便如此,也架不住时间的打磨。春去秋来,世易时移,背信弃义的诅咒、乾坤颠倒的荒唐,居然也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时间磨去的不光是表皮的芒晕,而是彻底的脱胎换骨。   

“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这句话,是有忘记历史、背弃传统嫌疑的,算不上是好话,但它仍给人一些启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衣带渐宽终不悔”之类,往往是靠不住的。所以想起“旧恨”,多半是因为添了“新仇”,所以要强调“终不悔”,大抵是已经预见到了“悔”的危险。至少它也是一个提醒:矢志不渝者,对于“时间”这一麻醉剂,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arriage&MsgID=135211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