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梦的博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涓涓细流过,静静万物洗。
个人资料
正文

只有梅花是知己——为“梅花忆我我忆梅“(图)

(2010-07-24 21:22:47) 下一个
 
只有梅花是知己——为“梅花忆我我忆梅”有奖征文特意而作
[ 2010-5-30 19:57:26 | By: 玉林华戈 ]
 






只有梅花是知己
——为“梅花忆我我忆梅”有奖征文特意而作
□ 梁智华

       把梅花比喻为知己,不是我的首创,而是被人们称为“民族魂”的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所说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生前的时候,据说就十分喜爱梅花,他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并且,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在这里,我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我想,鲁迅之所以把梅花说成是知己,个中缘由无外乎是因为与梅花的色香、姿态、神韵、品质等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吧?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梅花视为高雅、纯洁、刚正的象征,把梅花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当成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精神的化身,并称之为“国魂”。纵观我国的文学艺术史,我们就不难发现,梅诗、梅画的作者之广、数量之多,都可以令任何一种花卉望尘莫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喜欢上梅花,大概是在中学时代吧?先是读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创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对梅花开始有了初步的印象。毛泽东在看了陆游的同题咏梅词后,诗兴大发,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全词气势磅礴,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抒发了革命豪情,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梅诗。稍后不久,我的父亲因公出差到湖北,又恰逢学校放寒假的有利时机,遂把我也一起带去了武汉,我因此跟随父亲有幸游览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武汉东湖磨山梅园。那天,正是绿柳吐芽、莺啼婉转的初春时节,我和父亲迎着还有些寒冷的春风前往磨山梅园,就立即被这里的梅花吸引得流连忘返:一踏进梅园,我们除了闻到了一股股直沁心脾的幽幽清香外,还惊喜地发现了一簇簇白的、红的、绿的、粉的梅花,如花海,似彩霞,令人心醉神怡。看吧,“绿萼”、“台阁”在苍松的映衬下,如碧空闪烁的繁星晶莹;铁干虬枝的“龙游”、“垂枝”,是那样古雅、遒劲;“朱砂”、“杏海”花朵繁茂,花蕾丰满厚实,富有弹性,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洒金”在同一花枝上往往开有三四种颜色的花,或在白色花瓣上呈有红色条纹或红色斑点,颇有一番情趣;“台阁”却在盛开的花朵中心,又生出一个柔嫩的花蕾,宛若在年轻妈妈怀抱里的一个婴儿……整个磨山梅园依山傍水,300多种梅花在800亩园地上竟吐芬芳,争奇斗艳,蔚然大观,难怪会被人们推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了。

       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在金融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就职,因工作的便利条件,曾到过不少地方采访,并抽空游览了一些赏梅胜地。比如,罗浮山冲虚观的东晋梅,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昆明黑龙潭的唐梅,杭州超山的宋梅,这些地方的梅花尽管历尽了人间沧桑,但是依旧昂然挺立,吐艳散香。而西湖的孤山,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南京的梅花山,以及大庾岭等具有悠久历史的赏梅胜地,更是“一片梅林香如故”,不知吸引着多少中外游客啊!你瞧,每逢春寒料峭季节,这些地方的梅花便欣然盛开了,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清香馥郁,芬芳扑鼻,令人目不暇接。“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梅先天下春”,这也许就是梅花最可贵之处,也是鲁迅把梅花说成是知己的原因之一吧?

       在2009年年初,我到浙江省开会,恰好正值“首届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举办期间,我又有幸在杭州市超山风景区里品味梅花的暗香疏影。大家都知道,杭州的超山、苏州的邓蔚和无锡的梅园,曾被人美誉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而超山的梅花,则以“古、广、奇”三绝而闻名于世。。“古”是指超山拥有“唐梅”、“宋梅”两大古梅;“广”是指超山梅花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誉,每逢花季,连绵不绝的一片片梅海,甚为壮观;“奇”是指超山梅花中有长出六个花瓣的绿萼品种,十分难得,极为罕见。每年初春二月,超山的梅花便花蕾绽放,白花平铺散玉,方圆十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天花乱出,甚是壮观。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瓣白的红梅,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随风飘动,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已故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生前就十分酷爱超山梅花,并选择身后与超山梅花相伴。至今,超山里仍然保留有吴昌硕墓、吴昌硕纪念馆。一位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这一届梅花节主要以超山梅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超山梅文化、金石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在体现“十里梅花香雪海”和“历史文化名镇”的背景下,不仅要把超山打造成以“古、广、奇”闻名遐迩的观梅、赏梅、品梅胜地,而且要把超山打造成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旅游综合体。最为让人称道的是,在梅花节期间,人们不仅能在超山风景区赏梅踏春,一览吴昌硕先生笔下“十里梅花香海”的胜景,还可参观吴昌硕纪念馆、金石书画长廊,领略金石文化的内涵,令人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轻松愉快的一天。

      同年年底,广州市举办“萝岗香雪文化节”,我和几个朋友应当地知己的热情邀请,专程驱车广州市,在萝岗区又有幸看到了迎风怒放的万株梅花。一位当地朋友告诉我,“萝岗香雪”是20世纪60年代羊城八景之一,每年冬至前后,骑着单车到萝岗踏“雪”叹梅,是不少老广州人青春岁月里的一段美好回忆。一些中外游客及国家元首甚至慕名而来,诗人郭沫若曾两度游览。但可惜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气候变暖、虫害侵扰等原因,“萝岗香雪”的盛景一度消失了20年。从2005年起,萝岗区政府以弘扬“萝岗香雪”历史文化为主题,对香雪公园进行了修建,种植梅花4000多株,打造融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南国第一梅园”,2009年全园梅树总数近万株,重现了“萝岗香雪”的迷人景致。那一天,我们一行人吃过午饭后,就跟随着当地的一个朋友来到了萝岗区的香雪公园,就亲眼看到,公园内和公园门口正对的“梅花世界”区域内大片种植的青梅已经陆续开放了。放眼望去,只见满园洁白的梅花犹如漫天飞雪,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正在兴致勃勃地驻足观赏。该园的梅树将近有一万株,以青梅为主,开白色花,主要有大叶青和鹅树、横核等品种,花梅则开粉、红等色花,主要有宫粉、朱砂、绿萼、美人梅等品种。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很快也加入到了赏梅的队伍之中,不少人还纷纷与梅花合影留念呢。正是:“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   


       赏梅的经历多了,自然也就有所感悟。梅花的香韵之所以为人们所折服,所倾倒,皆在于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独立傲霜的风骨,那暗香盈袖的品质,那素淡清雅的风韵,都是其他花卉不能同日而语的。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在人们的眼中,梅花本身就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象征,也正是梅花的这种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和优质的生活。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无论是上至显达,还是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都是青睐有加,深爱犹甚。“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梅花与松、竹一起合称为“岁寒三友”,把梅花与兰、竹、菊一起尊称为“四君子”。所以,在辛亥革命后,有人甚至把梅花推崇为“国花”,这自然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欣赏梅花,不仅要欣赏梅花的外表,更要深刻地欣赏梅花中所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把梅花当成知己,鲁迅固然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但比鲁迅爱梅更深的还是大有人在,像宋代的林逋、元代的王冕等人,他们都是一些很有故事的人!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就是非常突出的一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而元代的王冕,也是一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人,他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他所创作的《墨梅》七言诗也很有嚼头:“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一出,马上名扬天下,被后人与林逋的《山园小梅》一起奉为咏梅的绝唱。

       如今,又到了寒冬天气,又是梅花傲雪怒放的时节,我和几位诗友尽管未能出门前去欣赏梅花,但我们却聚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谈论犹如知己的梅花,一边吟咏梅花,那也是其乐融融啊!尤其是当我们谈到已故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为我们所留下的吟咏超山梅花的七言诗时,更是感慨不已!吴昌硕在诗中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此诗一出,超山“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胜景从此不胫而走,名闻天下,吴昌硕的这种以物寄情,大力推荐祖国风光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于是,我们几人一时兴起,决定就以吴昌硕这首诗的飞堆韵进行再创作,来一次即兴吟咏梅花。这不,老黄首先按捺不住自己,打响了头炮:“严冬残酷百花悲,冰雪独欢是腊梅。银野茫茫呈似火,人间送暧把春催。”老张接着吟道:“不与百花争芳菲,风雕雪砌异别类。美香何必东风酝,别样青春赢口碑。”八贵堂则吟道:“隆冬万里雪纷飞,大地冰封独见梅。傲骨冲天齐斗艳,花飘只为送春归。”而我呢,当然也不甘示弱了,信口吟道:“怒绽枝头破常规,英姿何惧寒风吹。不开绿苑花丛里,只在严冬吐芳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