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古文翻译

温家宝的翻译把温引用的名言“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翻错了,这两天在网上有各路大虾小侠在指责她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显露出中文修养不足”。。。。。。 批评之声不一而足。
正文

一个德国特别“大学”的翻译

(2010-03-27 03:30:58) 下一个
填写学校名字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例如我在德国学习的学校,说起来德国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地名“波鸿(Bochum)”就有点不对的反应。而且在加拿大我只是按照中文翻译说“Bochum University (波鸿大学)”。而实际上这个大学的名字:Ruhr Univesitaet Bochum .因此前几年因为没有找到完美表达的中英文翻译而不提,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障碍。

      德国基本上每个城市都建有学校,很多大城市都有著名的大学,因此大学的名字也都是和城市名字连在一起如“柏林大学”、“埃森大学”、“科隆大学”等等,可是我念的这个大学用的是整个工业区域的名字“鲁尔(Ruhr)"而这个词在德语里还有 “安静”的意思。我学习所在的学院相对很独立,我们学习采用的评分制度和证书颁发都和学校整个体系不同。因此当时可以认为是鲁尔大学波鸿什么什么研究院。虽然后来院里尽量和真个学校保持一致,不降低毕业标准,但是大学的名字还是这样。

    当初德国的教育部开始考虑引进美国的教学放案,全国只有几所大学尝试开设英语教学的课程,很大原因为了多招收外国学生。部分学校是和美国联合授课,或者是美国在那里设置的课程,但是招收的是各个国家的学生。我所在的这所学校的英语授课课程用的都是德国的教员,而且他们同时在南非开设课程。也有请南非的教员过来授课。但是整个课程的设计却也结合了美国的授课方式,虽然课程设置是硕士,可是说实话我们这些学生什么专业的都有,而且学英语语言专业的也不少,可想而知授课的内容不会很深。国外的课程看中的不是深度而是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学习很多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后感觉好像读的还是语言本科。德国教师的英语很有德语特色句子冗长而工整,在那里听了很久的德国式英语慢慢的人也像机器一样,倒是听中文更舒服了。不过他们还是认为我的英语不好而且是不能给我学位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为留学后可能会失业找个借口而已。现在看来全国海外留学生的就业情况就知道当初德国人早把中国看透了。
www.blog.sina.com.cn/globalgarde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