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记忆之体育馆

(2010-11-14 08:56:28) 下一个
每个人童年的记忆里都有一个最美好的地方,于我,是离家几百米远的体育馆。我不记得那座体育馆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更早的时候那个地方被称为跳伞塔,很难想象那个年代里会有一个地方专为一种如此时尚而不普及的运动而建,但从我有记忆以来,这片原名跳伞塔的土地上就伫立着我幼小的心灵中最宏伟的建筑——省体育馆。
 
那个时候的体育馆,包括体育馆隔壁的运动技术学院的大运动场,都是向公众开放的。再加上彼时我爹还没有长成如今略带慈祥的衰老头,完全是标准肌肉男一名,在别的小朋友学琴学画学书法的童年,我的大多数傍晚都消磨在了体育馆和体育馆背后绿草茵茵的运动场上。我至今记得跳远的沙坑,炭灰的跑道,和开着野花的草地。不过我终究没有继承我爹的终极运动细胞,相对运动场,我更喜欢体育馆。那个时候体育馆对我而言是神秘而巨大的建筑,从大门进去,会有光可鉴人的地板,巨大的立柱,都是别处见不到的。我记得有个夏天体育馆里兴起了一种电动小滑板,用一根操纵杆控制,可以加速减速以及转弯。那是昂贵的游戏,貌似以十分钟计价,我和玩伴凭着三寸厚的脸皮认了租电动滑板的大妈做了阿姨,从此一个夏天肆无忌惮的滑翔在体育馆光滑的地板上。更有趣的是很多时候会有比赛以及表演,我作为学龄前小朋友,很容易就能混进场去,我那时候看了很多现在想来估计类似于各种预选赛练习赛一类的水平较低的比赛,我把那叫做“吧片儿”,就是免费看戏的意思。那个时候只要有“吧片儿”我总是很兴奋,看完之后会出来在小卖部里花几毛钱买一瓶当时最流行的汽水,名叫“峨嵋雪”,全身心都满足而快乐。
 
后来,运动技术学院不满外来人员使用训练场地,关闭了通向体育馆的后门;再后来,体育馆的大门侧门包括小门一扇扇的上了锁。我看的最后一场“吧片儿”是某位流行歌星的演唱会,当时我娘带着我两个土人无比困惑的问验门票的大妈里面到底在搞什么飞机,大妈解释未果干脆放我们自己进去看看,我和我娘走进黑漆漆的演唱会场还没来得及找个座位坐下来,就被震天的音响声吓得落荒而逃。在体育馆大门关闭几年之后,我最后一次进入体育馆是十一二岁上和同学一起买了票去看著名马戏团的表演。我坐在便宜的里演台很远的座位上,恍惚想起儿时的“吧片儿”,有些茫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