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个人资料
正文

保罗的信仰历程及四位信仰见证人

(2015-05-23 20:18:44) 下一个
  圣保罗(St.Paul 5-67)为基督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他的基督教神学理论,更重要的是他的一生信仰实践与信的结合,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人类信仰历程碑。本文将从保罗的一生以及见证他信仰的四位基督徒为线索,勾画出保罗的一生。
  大约公元后5年生活在罗马统治下的基利家省(Cilicia)首都大数城(Tarsus)(1)一家犹太人夫妇出生了一位男孩。作为一名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便雅悯支派的犹太人,给孩子起个名子叫扫罗(Saul),可以时常想起自己的祖先,即第一位以色列国王扫罗。对同样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犹太人这个名字也是一种荣誉和责任,按当时罗马法律,出生在罗马统治土地上的孩子自动享有罗马公民身份。基利家省位于当时西边的加拉太和东边的叙利亚中间,每年生活在异乡的犹太人都盼望逾越节,五旬节和住篷节这三大节日,这是他们必须回圣地耶路撒冷朝拜的时间。圣经没有给出扫罗童年的具体详细经历,从后来少年的扫罗被送到耶路撒冷迦玛列(Gamaliel)门下学习这个线索(使徒行传22:3 ),我们可以想象到扫罗的父母是一对严谨,保守,遵守摩西律法的法利赛夫妇(腓立比书3:5),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受到严格的希伯来文化和传统的教育。由于同时也受到当地希腊文化的影响,扫罗对外帮文化也有直接的接触,外帮人的信仰和习俗也会给幼小的扫罗留下印象。由于犹太人都有学一门手艺的传统,童年的扫罗在大数城学会了编织帐棚这门手艺。大约公元18年即扫罗13岁时,父母将扫罗送到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的拉比(Rabbis)中,扫罗的父亲选择了名师迦玛列,因为首先迦玛列是法利赛人,其次迦玛列的父亲是有名的拉比西门(Simon), 而迦玛列的祖父是有名的犹太教师希勒尔(Hillel)。尽管迦玛列本人是位严格的教师,但是他的思想相当开放。使徒行传5:38-39记载彼得和使徒们在公会受审时迦玛列主动为他们辩护:“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所为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矮小的扫罗起初也没有引起迦玛列的注意,但是聪明的扫罗求知欲望,顺服,和领导才能漫漫让迦玛列刮目相看。扫罗对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的认识也在这时建立起来:未来的君王,领导以色列人最终推翻罗马人的统治。时光荏苒,一恍10年过去,扫罗变成一位青年人。他于公元28年学成后离开圣城耶路撒冷回到自己的故乡大数。按犹太人传统,青年人必须自己漫漫开展自己的工作,赢得名声后才可被犹太会堂认可担当教师职位。公元35年左右扫罗在大数听到传言说拿撒勒有一个人名叫耶稣,号称自己是弥赛亚,否定律法,在耶路撒冷引起社会的动荡,后来被钉十字架,三天以后死而复活。作为一个对旧约有很深学问,明白弥赛亚是什么身份的法利赛人扫罗来说,耶稣也象以色列历史上任何一个自称是弥赛亚的人一样,是个大骗子。他怀着一颗义愤填膺的心来到耶路撒冷,要捉拿这些骗子。恰在此时扫罗亲眼看到耶稣的跟从者还不少,一名叫司提凡的人被犹太公会控诉,大胆论证耶稣死而复活,就是以色列人盼望的弥赛亚时,扫罗和犹太人气得把司提凡打死。但是司提凡的讲道,让扫罗陷入深思;司提凡临死时为打他的人祷告(使徒行传7:59-60),让扫罗百思不解。扫罗怎么也想不通一个被羞辱,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拿撒勒人就是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司提凡在大庭广众之下做的布道,和为打人的祷告成为第一个给扫罗传福音的人。
  扫罗和其它犹太人的祭司继续到处逮捕这些耶稣的追随者,从耶路撒冷到该撒利亚,从撒马利亚到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但是信的人却不断增加,这让扫罗更加胆战心惊。直到有一天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耶稣亲自向扫罗显现和启示(使徒行传9),并借着亚拿尼亚按手祷告和洗礼,扫罗生命彻底改变。亚拿尼亚这位基督徒圣经只提到一次,但是他成为扫罗受洗的牧师。扫罗在大马士革没有呆太久就南下去阿拉伯地区传道和修行(加拉太书1:17),圣经没有给出扫罗去阿拉伯地区的行程和目的,三年以后即公元38年当扫罗返回叙利亚时,他已经完全成了一位耶稣的使徒。然后他去耶路撒冷找耶稣的门徒们,当时耶稣的门徒都不信任他,唯有和他有同样背景的,出生在塞浦路斯岛的犹太人巴拿巴接受他,并引荐给彼得,同彼得驻了15天,且和耶稣的兄弟雅各见了一面,随后他就去叙利亚和他的老家基利家省传道(加拉太书1:18-21)。巴拿巴可以说是扫罗的属灵朋友和同工,由于巴拿巴的推荐,扫罗才得到耶稣门徒的接纳,而且同彼得吃住两周,可以说彼得是扫罗的导师,以后扫罗大大被神使用,成为基督的精兵。公元43年巴拿巴邀请扫罗来叙利亚的安提阿同他一起牧养教会,公元44年耶路撒冷遭受饥荒,巴拿巴和扫罗带着捐款从安提阿赶来,极大感动耶路撒冷的教会,到了46年耶路撒冷派遣巴拿巴和扫罗以及他们的帮手马可首次外出传道,这以后圣经上才正式称呼扫罗为保罗(使徒行传13),史称保罗第一次宣教,路线:安提阿->西流基->塞浦路斯(撒拉米,帕弗)->旁非利亚(别加)马可从这里掉队返回耶路撒冷,巴拿巴和保罗继续前行->彼西底(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从此福音传到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然后他们沿路返回,从旁非利亚(亚大利)直接坐船回到西流基->安提阿,完成3年的宣教工作。这时安提阿教会因为外帮人是否要行割礼后才能归入基督问题,争议不断。于是保罗和巴拿巴及其他兄弟,经腓尼基,撒马利亚来到耶路撒冷,史称49年“耶路撒冷大会”。保罗在大会上将外帮人信主的局面告知耶路撒冷门徒们,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外帮人不行割礼就可成为基督徒,基督教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信主的外帮人不断增加。49年回到安提阿以后保罗写下<<加拉太书>>。
  公元50年保罗和巴拿巴做第二次宣教准备,巴拿巴想继续带上马可,但是保罗因为马可半路跑回耶路撒冷而不同意巴拿巴的建议,于是两人分开。巴拿巴带上马可沿第一次宣教路线坚固教会。保罗带上安提阿教会的先知西拉开始了第二次宣教,他们先在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教会,然后去特庇->路司得,在这里保罗见到后来称之“我亲爱的儿子”的信徒提摩太,并且因为他的父亲是希腊人,保罗带上提摩太前往以哥念->彼西底(安提阿)->经过弗吕家,加拉太地区->每西亚,本来想去庇推尼,因圣灵不许,他们到达特罗亚,在这里保罗遇到医生路加,没有停留太久就直接从特罗亚坐船到达撒摩特喇->尼亚玻利->腓立比,在这里保罗和西拉被捕入狱,神解救他们后,他们经暗妃玻里和亚波罗尼亚前往帖撒罗尼迦->庇哩亚(西拉和提摩太呆在这里)->雅典->哥林多(带上百基拉和亚居拉),在这里保罗写下贴撒罗尼迦前后书,然后去->坚革哩->以弗所->凯撒利亚->耶路撒冷->安提阿,这时已是公元52年,顺利完成为期两年的第二次宣教。
  公元53年保罗在安提阿休整不到一年功夫,他又踏上了第三次宣教旅程,当他和安提阿教会的兄弟姐妹挥手时,他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的告别了。这次宣教也不象前两次起到播种的作用,这次主要是栽培工作。宣教路线:安提阿->大数->特庇->以哥念->安提阿->吕底亚(老底嘉)->以弗所,大约55年在这里写下<<哥林多前书>>,保罗在以弗所呆了两年半,见到亚波罗,提摩太这时也从欧洲来到以弗所和保罗同工,不久亚波罗去了哥林多。然后保罗去别迦摩->特罗亚->尼亚坡里->腓立比,在这里写下<<哥林多后书>>。冬天前往哥林多,在这里写下<<罗马书>>(57),然后回到小亚细亚的亚朔(Assos)->米利都->哥士->帕大喇->推罗->凯撒利亚(大家不让他前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大约五旬节时间被捕入狱。
  57-59年被囚在凯撒利亚两年,因为保罗有罗马公民身份,他享有去罗马申述的权利,59年他离开西顿->每拉->哥尼士->拉西亚->高大->马尔塔->叙拉古(西西里岛)->利基翁->部丢利->亚比乌->罗马。60年在狱中写下<<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61年写下<<腓立比书>>,史称监狱书信。62年获得暂时释放,探访周围教会,派提摩太去以弗所,提多去克里特岛。同年在腓立比写下<<提摩太前书>>,64年在哥林多写下<<提多书>>,最后在罗马写下<<提摩太后书>>。67年第二次审判时,没有同工和保罗在一起,在寒冷的冬天里,保罗被罗马政府砍头,在耶稣注目下殉道。“那 美 好 的 仗 我 已 经 打 过 了 , 当 跑 的 路 我 已 经 跑 尽 了 , 所 信 的 道 我 已 经 守 住 了 。”--<<提后>>4。7
 
(1)现今土耳其境内的一个小镇。
special thanks public websites that provide above map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