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再说说对方韩之争的印象——在观看了录像后想到的

(2012-02-06 23:21:08) 下一个

看到一位叫解滨的博主打方的文章方舟子以假打假的一个例证和捧方的文章方舟子的文坛旧事,文坛美眉,还有其它…可见网上对此事的看法是两极化的。

刚刚看了张鸣教授和方对话的视频见链接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202/939c7a76-a8b7-4e7a-9f50-15f14a6378dd.shtml,让我对此有个直接感性认识,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都说中国人圈子是非多,大家虽然都到中文网来集合,现实中是生活在北美的社会中的,俺就生活在北美的农村,看到中文网上纷繁的是非,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真是好山好水好自在。

九十年代初接触互联网,印象最深的是YAHOO,也看过许多中文网如华夏文摘,FHY,及各大论坛,包括某功,那时中文网站和现在是无法比的,所谓的先锋也都是很低水平,相当于业余级别,和英文网站相比就差得更远,如果真是网络高手,发展到今天应该能比肩JERRY Yang, 也不至于没有工作到处指东打西了,拿祖师爷先锋等来唬后来新人是没有太大意思的。文章由于没有官气,还是很清新可读的,但毕竟是网络文章,思想性要差得多,基本一眼就能看透。

国内还是有高人的,记得李敖到北大去就说过国内深不可测,在看了张和的方的对话,不得不说,张教授不论在那个方面都是要高过方的,尤其是那种历史感,与对岸的李敖相比,方在见识,经历,学养差得很远,李是做过大劳的,这种经历对性格品德的磨练,远不是方这种网络青年能相比的,只是方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也许网络青年大都是这个状态,以下就说几点。

张教授开始就说这个事件现在说不清楚,将来也许能说情楚,在后边提到方在为党分忧,这是一位高官亲口说的,方以“五毛”轻松的打哈哈打过去,从方嬉笑媚态来看,俺高看了方,这里有种历史道德感,是张所注重而方所缺乏的,这里也可以看出国内整体道德水平的低下。在此提一下,当年的鲁迅胡适都是大教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有独立的人格,所以不尿当时的政府,中共被打成匪,鲁迅当时出手救过许多人,最著名的如瞿秋白,虽然没有成功,在今天来看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鲁迅对瞿打假(文人不服是很多的),落井下石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了,这种历史道德感在今天的体制下是很难想象的。

方是不是五毛不重要,而实际上方正在起着五毛的作用,为党分忧是肯定的,比如对李,贺,于的打击,曝光美使馆和异议人士的信息等等,他的夫人干的正活见下,方没有正当工作和收入,依附于夫人,为党收编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最终答案也许要若干年后才能水落石出。从对话来看,俺高估了方的为人品行。

方对韩批驳的解释也显示出方对文学批评是个外行,从方的解释来看,没有任何实际证据显示韩作假。以历史考据可以考证经典史实,但文学是意识思维,小说,虚构,胡说八道,十几岁的孩子受长辈的影响是能够写出七老八十的心态来的,这个是无法考据的。以同样的逻辑看方的中文科普,基本上都能从英语资料中找到观点思路,说方造假一点也不为过,但科普是不能以学术论文来要求的。文革时的口诛笔伐,前清时的文字狱都是这么考据出来的,只不过方用同样的方法来考据韩作假。另外方还自作聪明批驳过圣经,圣经是有许多资料拼凑斧砍而成的,没有任何学术逻辑,搞国学的都知道,没有人会去傻乎乎的考证。圣经是宗教教材,让人起信的,一旦起信会一贯而通,信仰的东东是不能用科研学术来衡量的,也可见方的人文背景是有相当差距的。

对学术打假的认识,张教授的见识也远高过方,国内还是有高人的,只是体制绑住人无所作为罢了。以加拿大的王志国案来看,北美有完善的行政法制来处置,很快就解决问题,而国内的扬院士以领导权威否认后,基本就不了了之。以学术规范,海归都受过完整严格的训练,但回去就走样,可见国内缺乏完善的行政法制来遏制造假。方的个人学术打假,除了为自己赚取名声,实际效果其实很有限,当然方最希望能把这块招牌一直抱下去。

方有文科背景,文笔好,有生物学术专业训练背景,做生物科普还是不错的,但没有文史方面的专业训练,以生物学术去搞文学考据而走上文痞的整人歧路,在看了录像后,俺高估了方的水平。网络标签化理想化,使俺高看了方的为人品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很难有高尚的独立人格,在政府这个未关进笼子的野兽下,方不过是一爪牙罢了。

方和韩都是网络青年,方在中文网络打滚时间要长一些,经验要丰富一些,练出一身牛二功夫,韩是小甜心,但以韩的素质假以时日未必不能练出一个牛二来。

由方韩事件来看,国内没有完善的法制环境,可以无法无天,粉丝大都是一些没有独立思考的庸才,发生打斗人吃人,都是一片鼓掌喝彩,可见一个道德水平下流的社会,很难有正常人发展的空间,也难怪富人权贵精英移民跑路。

下一帖谈谈法制。

 

 

 

2009518日,新华社记者刘菊花、冯晓芳《齐抓共管保障儿童网上安全》。

200969日,绿坝正式掀起盖头,当日新华社连发两条消息,署名记者全是刘菊花,新闻标题依次是,《工信部:71日起出厂和销售的计算机应预装上网过滤软件》,《工信部:计算机预装过滤软件是保护青少年免受互联网不良信息影响》。其中第二篇新闻第五自然段中的统计数据引发了网民的强烈质疑和谩骂。  

2009610日,新华社记者刘菊花《七月起计算机出厂需装过滤软件国家投4170万采购》

2010720日,新华社记者刘菊花《工信部:绿坝各项服务均工作正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