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正文

913事件: 一个疑点和一个瞎猜

(2011-10-26 12:04:31) 下一个

前些天一直在看舒云写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原书扫描后的PDF版)。书中对913事件众多当事人的采访很详实,是一本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过的,有关这一事件最全面详细的记述。对913当夜发生的事情,作者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资料,但稍有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些材料的处理和组织稍显杂乱了一些,书中并没有提供一张913当夜重要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时间表,让象我这样喜欢钻点牛角尖,弄清来龙去脉的人不得不自己动手整理出一张时间表来。这项工作多少费了些时间。比如为了查对一个电话的具间,我不得不来回来去地翻看这份电子版文件,尽量找全有关内容。

好在功夫没白费,一个大概的时间表总算整理出来了。照着这份时间表上的时间顺序前后对比,我发现了一个疑点。这个疑点不是关于书本身的内容,而是关于913当夜的一个重要事实。以此疑点为根据,一些其他事情也变得越发充满玄机(至少在我看来)。舒云在书里没有直接讲这个疑点,但是或多或少讲到了与该疑点密切相关的其它几件事,本文后面会提到。虽然我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其它书、材料或者贴子谈到这一疑点,但我相信应该有其他历史研究者或爱好者也发现了它,只是由于本人阅读范围不够没注意到而已。无论如何,把它写在这里,只是为了引起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必须事先声明,本文的出发点完全出自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不含任何政治倾向性。欢迎大家就事论事,但与政治有关的话题还是免了罢。

9/12到9/13那个晚上,出场的人物众多,来往电话频繁,在本文开列出一张完整的重要事件时间表,第一太长,没必要;第二可能会分散读者对那个疑点的注意,因此本人只列出一张简短的时间表,只包括与那一疑点有关的几个事件。

9/12晚8:15,林立果乘坐三叉戟飞机降落在山海关机场。下飞机后他告诉机组(机长兼第一驾驶员是潘景寅),明天(9/13)林副主席要坐这架飞机,但他没告诉机组人员目的地是哪里(舒云书698页)。书中这一页里没有提起飞时间,但后面的内容里提到,林立果原定的9/13那天的起飞时间是早上7点30。

9/12晚8点多(是在林立果离开机场后,具体时间不明),潘景寅通知机组人员,明早(9/13)6点起床,6点半吃饭,早点到机场准备飞机。之后其它机组人员回去休息,潘景寅一夜未睡,他来到调度室和调度室主任李海彬聊天,一直待到9/13日凌晨12点左右。

9/12日晚10:30(这个时间在书中几个地方出现,但彼此有矛盾,有的说是9点多),林豆豆告诉刘吉纯(北戴河林彪住处警卫科长),林立果和叶群准备“劫持”(究竟是否是劫持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本文用引号只是为了与原书一致。下同)林彪去广州或香港。之后直到红旗车开出林彪住处,期间林豆豆几次找过刘吉纯、李文普(林彪秘书)、张宏(中央警卫团,即8341部队副团长,负责北戴河地区领导人安全)等人,要求他们设法阻止林彪离开。

9/12晚10:40(汪东兴的回忆说是9:40,与其他人的回忆都不同,这里采用多数人的回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会议的周恩来被秘书叫出来接了张耀祠打来的电话,张汇报了林豆豆报告的情况,并告诉周山海关机场已经有一架专机于当晚8点降落。周打了几个电话确认消息并做布置后,立刻赶到中南海毛的住处向毛报告,并着手将毛转移至人民大会堂。整个过程汪东兴也有参与,但是汪对两个重要过程和时间的回忆与大多数人不同,这一点很令人起疑,后面会讲。(参考舒云书518-520页)

9/12晚11:15,李文普打电话给张宏,告诉他林彪准备走。张宏随后给北京打了电话。

9/12晚11:30,周恩来给叶群打电话,告诉叶最好不要晚上飞行,不安全,有必要的话他会来北戴河见林彪。

9/12晚11:30后,林立果给周宇驰打电话。

9/12晚11:40,林彪等人乘坐红旗车开出北戴河住处,直奔山海关机场。

9/13凌晨12点前后,潘景寅接到北京保密电话,李海彬只听到他连声说好的好的,最后说明白了。放下电话,潘景寅立刻去叫醒了三名机械师,但没叫其他机组成员,潘并且要李海彬准备加油车给飞机加油。

9/13凌晨12点多(具体时间不明,应该在12点30以前),潘景寅又接到北京保密电话。接完后告诉李海彬:谁要问这架飞机来干什么,就说是训练。问什么时候回北京,就说有故障。(参考舒云书699页)。注意,这两个神秘的北京电话就是我说的那个重要疑点,后面会详细说。

9/13凌晨12:32前后,搭载着林彪父子和叶群的三叉戟起飞。除潘景寅和三位机械师外,其余机组人员都没上飞机,包括副驾驶和领航员等重要岗位的人员。

时间表就是这样。现在来说说那个疑点,也就是那两个打给潘景寅的来自北京的神秘电话。之所以说它们神秘,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没人清楚(包括舒云)究竟是谁打来的这两个电话。

山海关机场调度室里有两部保密电话,一部直通北京,一部直通北戴河。潘景寅接的那两通神秘电话都是那部直通北京的电话打来的。一般来说,电话响起来后,第一个拿起电话的应该是李海彬,因为他是调度室主任,职责所在。之所以到现在也无法知道打电话者的身份,要么是李海彬自己也不知道;要么是他知道,但一直不公开。

先看看潘景寅接到第一个电话前后的行为。时间表显示,9/12晚8点多,林立果离开山海关机场后,潘通知机组人员9/13 早上6点起床。显然,他的这番安排是按照原定的起飞时间---即9/13号7点半--作出的。之后潘就一直待在调度室里。凌晨12点前后他接到第一个北京电话,然后他就立刻去叫醒了三名机械师,准备给飞机加油。由此不难作出猜测,给他打电话的人知道红旗车很快就要到机场,让潘立刻准备飞机,而且让潘知道,他将独自驾驶飞机。我作出后面这个猜测的根据,是潘根本没去叫醒副驾驶和领航员。如果神秘电话没有这样的明确指示的话,无法理解潘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神秘电话也让潘认为,自己独自驾驶不会有太大风险,因此他接受任务时没有犹豫。这点后面会说。

那么打电话的会是谁?

既然是那部直通北京的电话,那么打电话的人当然只可能在北京。因此,林彪父子、叶群(这三人当时都在赶往机场的途中)和北戴河林彪住处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可以排除在外。

当天晚上,在北京掌握红旗车已经开出林彪住处这样详细情况的有几个人?只有四个:毛、周、张耀祠、汪东兴。其他毛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比如理发师周福明,也知道林“逃跑了”(周恩来来见毛时告诉了周福明),但不知道具体行踪。另外,周宇驰虽然不知道红旗车具体开出的大致时间,但他知道林立果当晚要逃走。根据时间表,林立果在动身前大约10分钟,也就是11点半左右给周宇驰打过电话,告诉他南撤广州的事已经暴露,不可能实施,让周宇驰立刻“北上”。从周宇驰后来乘直升机朝蒙古方向飞的行动看,他是明白“北上”的意思的。他当然知道林立果给他打完电话不久很快也会“北上”,所以周宇驰也应该算当晚的一个知情者。因此,只有可能是毛、周恩来、张耀祠、汪东兴、周宇驰这五个人中的一个,直接(亲自打)或间接(通过别人打)拨打了电话给山海关机场调度室,对潘景寅作了一番如此这般的布置。

好了,根据资料能作出的判断猜测只能是这些,再往下走只能瞎猜了。瞎猜就瞎猜,本人来试试瞎猜一把。各位不妨权当是演义,不必当真。

最有可能打这个电话的是周宇驰。他在时间上有这个可能,在职务上也有这个权力。但是从潘景寅有意抛下领航员这一点看,我认为不可能是周宇驰让他这么干的。身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的周宇驰不会不知道在没有领航员的情况下在夜里朝境外飞,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走山路还要危险几十倍。退一步讲,就算是周宇驰情急之下慌张,在电话里让潘准备独自驾机飞苏联,那么潘听到这样的命令不会只说‘好的好的明白了’而没有任何疑问。因此我认为,周宇驰不是那个给潘打电话的人。

那么打电话的会是周恩来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周恩来在当天晚上的全部行踪言谈都有不止一个旁人在场,他当晚的行踪几乎可以精确到分钟,在时间上没有可能。而且,周在军界没有职务,即使他想打这个电话,也只能通过其他军方的人来打。另外,本文最后还会谈到另一件事,从一个侧面证明打电话的不是周。

那么张耀祠呢?他在职务上没有给隶属于空军的潘景寅下命令的权力,级别也不够。他打电话给潘,潘不可能只说好的好的。潘在接电话时的说话方式,我个人认为电话另一方的那个人,首先不令潘感到陌生和意外;第二拥有令潘绝对服从的权威。第二点很重要,因为除了那两个神秘电话,潘当天晚上还接到过其他几个人打来的电话,这几个人在职务上都有对他下命令的权力,这几个电话在书中都有记录。

李作鹏在11:35和12:06分别给山海关机场打过电话,当时的空军司令吴法宪和专机师政委胡萍也给潘本人打过电话。这些电话内容全都一样:命令三叉戟飞机立刻飞回北京。而对这些电话,潘景寅通通以飞机出了故障无法飞行搪塞了过去。

这就有意思了。所有这些潘景寅的上级都指挥不动潘景寅,一个北京电话却让潘景寅立刻照办执行,毫不迟疑。在我看来,北京电话另一边的人才是潘景寅真正的幕后指挥者。

我认为,打电话的很可能是汪东兴。

不妨再来看看与这个疑点相关的其它两件事,它们或许能够证明我的这个猜测。

第一件事。前面提到过,9/12晚林豆豆曾找过张宏几次。第一次是在大约9点20,当时在场的还有刘吉纯等人。林豆豆请张宏设法阻止林立果和叶群对林彪的“挟持”,保证林彪的安全。张宏当时答应得很痛快,态度也十分鲜明,说会尽力保护林副主席,必要的时候会采取武力制服林立果和叶群。(参照舒云书第641-643页。)之后张宏向北京打电话请示。第一次请示是向张耀祠,张耀祠让张宏直接找林彪通报情况。张宏在与姜作寿(8341部队大队长)商量后没去,但他在与姜作寿的交谈中流露出的态度仍然没变,说必要时“带两个人把林立果和叶群抓起来”。之后,林豆豆得知林彪等人已经准备动身,再次来找张宏,而此时张宏的态度不知道为什么变得模糊起来,无论林豆豆怎么请求,他要么只是答应,却即不下令也不行动,只在屋子里转;要么干脆一句话不说。不久,红旗车开出,张宏再次向北京请示,不知道是向谁,书里没提。这次请示完以后,他态度大变,不仅没下令去追拦红旗车,还对林豆豆说“中央指示你们一起上飞机,跟着走”。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在我看来,张宏明显得到了这样的指示或者暗示:不要阻拦红旗车,也不要阻拦飞机起飞,而且最好要让林豆豆跟着一起上飞机。

张宏从谁那里得到这样的指示?在职务关系上,他会请示张耀祠,而张耀祠会请示汪东兴(另外再报告其他人比如周),因为汪是8341部队的大总管。

另外一件事,就是汪东兴的回忆。他对两个重要时间段的回忆,与大多数当事人都不同。一个时间是周恩来得到报告的时间,汪回忆的时间甚至报告人都与其他人的回忆不同(舒云书第518页);第二个时间段是向毛汇报的时间和经过,汪的回忆与张耀祠、周福明、吴连登等人的回忆都不一样(舒云书第519-520页)。

这些人里肯定有一方记错了,会是谁?

我看过一本《汪东兴日记》,写于他当年跟随毛转战陕北的几年。日记里,除了在行军途中或者在战斗中的时候无法记录,其余时间都坚持得很好,而且记录得比较详细。如果当天有会议,必记录着议程、经过和重要发言;如果是出去执行任务,必记录什么时间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人、谈了什么话。艰苦时期尚且如此,到了和平时期,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实际上,汪东兴建国以后每天都记日记,这一点有不少人的回忆能证明。我现在非常想看到他建国后写的那些日记。如果将来有一天,这些日记能够不被修改或删除地重见天日,虽然不能保证9/13那夜的很多事情会真相大白,但至少能看看日记的主人是否比其他人记得更准,还是相反。

当然,那一天能不能来,只有天知道。

既然是演义,不妨让我再继续演义一番,猜测一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个人相信在事件的过程中,在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之前,毛、周恩来、汪等人包括潘景寅,都不知道飞机的目的地其实是苏联,事先知道的人只有林立果、叶群和周宇驰。

9/12晚上,周和毛在得知林豆豆的报告后,凭直觉认为林企图南飞广州另立中央,弄不好已经开始部署刺杀毛的行动。因此周立刻转移了毛的住处,并且对外严格保密。(舒云书第521-522页)

毛周一开始的想法是试图劝阻林彪留在北戴河住处,由于种种原因没成功。在得知红旗车已经开出林彪住处后,三叉戟飞机飞上天似乎已经无可避免,毛意识到这是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于是吩咐汪打电话部署。汪先让张宏劝林豆豆上飞机,随林彪一起去,然后给潘景寅打去了保密电话。潘其实一直在演无间道,他应该早就是汪(也就是毛)的人了。汪在电话里告诉潘,林乘坐的红旗车很快就到机场,他们很可能要飞去广州。汪让潘不要带其他机组人员,自己驾飞机起飞,然后找机会在国内其他地方迫降,到时候地面人员会协助他。潘领命执行。这个电话,至少在打完的头两三个小时内,只有毛、汪、潘三个人知道。周恩来当时不知情,他一直在四处部署试图让三叉戟飞回来,并说自己愿意亲自去接。

假如汪的计划成功,飞机得以在国内某机场安全迫降,那么林彪几乎不可能再去广州,因为此时已经下了禁空令。毛的想法是,广州那边见不到林不会轻举妄动,这一招“迫降”轻松化解了林的全盘计划。当然,林是否真的如后来的起诉书里说到的有所谓计划,目前无法知道,但我个人不认为他有。

不让潘带其他机组成员,是因为汪不能确定其他机组成员是否是林彪的人,也就不能肯定其他成员也会象潘一样服从他的指示。迫降的时候,万一这些机组人员拒绝合作并从潘手中夺过飞机驾驶权(两位副驾驶都比潘的飞行技术好),他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因此潘只叫醒了三名机械师,一来必须有机械师给飞机加油;二来机械师不会驾驶三叉戟飞机,无法替代潘,迫降时他们即使不愿意合作也无能为力。

潘 在飞机上能听到地面的呼叫,但一直不回答,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林立果用强制手段不让他回答;二是潘自知身负秘密任务,如果回答他该怎么说?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潘一开始不知道飞机要去苏联,否则他绝不可能抛下领航员独自驾机起飞。对他来说,只要有地面导航的配合,没有副驾驶和领航员也能够在国内的任何机场平安降落(舒云书第756页),因此他接电话时毫不犹豫地答应执行。他没想到,起飞后才得知目的地是苏联,于是才有了飞机在空中绕大圈的怪异航线。我认为,他是在磨时间,试图劝说林立果和叶群,告诉他们飞机在这种状态下(没有领航员,油不够)不可能飞到苏联去。结果就不用说了。

假如张宏和潘都按照汪的指示执行并且成功,那么林彪一家最终将在迫降地点被“请”回北京。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面前,整件事情有了一个对毛来说很有利的解释:林彪企图带领全家飞去广州另立中央,途中遭到忠诚的空军战士反抗,最终被迫中途迫降。

我的演义到此为止。

最后再来一段真实史料,或许能给我的演义增添点依据。这段史料很多人都知道。周在913事件后变得异常多疑。有一次在国内乘飞机,在飞行中,周对飞机是否在朝着目的地飞产生了怀疑,看着飞机下面的河问机组人员这是不是长江,说怎么不象长江呢?周要了一张地图仔细对了半天才放心。

周对自己乘坐的飞机的机组人员不信任,这在以前从来没发生过,显然他在担心自己会莫名其妙地被降落到一个自己没打算去的地方。这种听上去有些不可理解的担心不要说普通人,就连一贯谨慎的周,以前也从来没有过。那么是什么事让他变得多疑,殚精竭虑到了如此程度?大伙自个琢磨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咚咚咚咚 回复 悄悄话 分析的很有道理,赞一个!我个人怀疑是毛的手笔,汪只是个执行者,就如蒋介石与戴笠。毛后期极度自大,可能觉得林就算另立中央也不是对手,所以放林走。周反而有兔死狐悲之感,所以极力反对,周后来听说林在蒙古坠机,是骂了娘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