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飞神

网球罗教练, 开设网球班。www.6636.ca Yukai.luo@gmail.com 905-890-1026
个人资料
正文

清华学堂

(2011-04-19 23:14:47) 下一个
             
       2011年4月24日是母校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以前在清华学堂上过机械制图课,对老式木地板的脚底各支声印象深刻。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在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华学堂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校名。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为那桐手书。




       作为清华大学第一座建筑,清华学堂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1911年4月29号,学堂里传来第一阵读书声,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按照美国方式,清华校庆安排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1925年,清华设立了新制大学部,开始招收大学一年级学生,并创建了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其间,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当时清华学堂是清华园内第一座“大楼”,虽然高不过两层,但因四大建筑那时还未落成,故在当时的校园建筑中已是鹤立鸡群了。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在这里,当时清华学校的学生在毕业留洋前,已可以预先领略一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了。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学堂曾是培养国学人才的摇篮。1925年,清华增设新制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学校特别注意延聘名师,先后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著名学者担任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他们和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荟萃于清华学堂,培养学生分别研究中国文、史、哲诸学。国学研究院开设了古史新证(王国维先生)、中国通史(梁启超先生)、方言学(赵元任先生)、人文学(李济先生)等课程,除中国通史在同方部外,其余课程均在清华学堂117号教室讲授。由于种种原因,清华国学院于1929年终结。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行政等领导机构基本都设在清华学堂大楼里。解放初期,学堂西部仍是校领导机关(校委会)所在地,东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华党总支的办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大楼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那时,人们步入清华学堂,会看到门厅和长廊上悬挂了琳琅满目的名画,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清华学堂是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早期建筑之一,保护修复它,仍需做很大努力。在七八十年代,这里曾为精密仪器系工程制图教研组所用,并有全校公用制图教室。目前,清华学堂大楼是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注册中心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2010年清华学堂着了大火,最近刚刚修好。清华学堂大楼作为早期清华的象征,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历史魅力。 

More Information: www.6636.c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