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儿童的天堂

(2011-08-30 09:57:15) 下一个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是不是天堂,目前也就了解了点皮毛,就着这点皮毛,倒是觉得这里很多地方确实让人感觉还挺人性化。

国内的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推崇,为了多往孩子脑袋灌东西,学校、家长是八仙过海,教改这样改,那样变,学业负担未见大改观,或者是让人觉得有过之无不及。埋首于题海中的孩子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种种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说“头悬梁,锥刺股”,至少也是要“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到这,岔开下话题,想到了一个故事,先来贴一下:
-----------------------------------------------------------------
成功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个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

故事说到追随兴趣,圆满地做事,就是成功。让我马上想到了Randy Pausch的The Last Lecture: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然后那个J.K. Rowling在Harvard的Commencement Address中强调的是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不管是兴趣也好,想象力也好,都不会是在题海中得来的吧,也不会是在高压下产生的,更不能是牺牲了健康等等的换来的吧!

成功就是在学校考高分,出学校赚大钱,这样的想象力是不是太贫乏了?

开学了,看着读初中的小朋友每天回家的作业就是拿着彩笔涂呀画呀的,让人疑惑,怎么就不见做题呢?看着他穿戴整齐去Boy Scouts,让人感慨,这里的花样还不少!看着他拖个拖鞋捧着吃的去party,呵呵,真是有点羡慕了,真是好日子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