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客

借此地把我在加拿大多年来经历过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正文

《他乡红叶》系列第二集:泥瓦匠的本色 (同事篇)

(2011-08-31 18:55:30) 下一个
主题歌声起(省略)
  
(注:本故事所有情节及人名,地名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作者保留版权。未得书面许可,不得翻印转载,也不得改编成任何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作品。)
  
  
华生是个普普通通的大陆移民,来自天津。普通得再不能更普通了。干着普通的工作,拿着中等收入的工资,开着美国生产的小面包车,住着普通的房子。长着一张北方男人特有的四方国字脸。浓眉大眼,狮鼻阔口。带一付Oakley的变色眼镜。笑起来大嘴碴儿一裂,透露着朴实,憨厚,忠诚,老实,再加点天真和自信。不久前华生从公司渥汰华总部的特种债券部调到政策部工作。按照渥汰华当地华人4大俗的标准,华生带眼镜,吃中餐, 占据两项(其他没沾的两项是不开日本车,不在北电(Nortel)上班),算是半俗半雅的普通华人。
  
  琳达是华生的白人女同事,也是华生进政策部时认识的第一个人。而且她与华生办公室相连,工作上是邻里。因为琳达在这一领域已经干了三年,尽管年龄上琳达比华生还要小一些,对华生来说琳达算是个“老人儿”。当华生第一眼看见琳达,就被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和活泼欢快的性格吸引住了。看过《还珠格格》的人一定对赵薇那双眼睛有印象。如果认为赵薇的眼睛算大的,那琳达的眼睛至少要大出两圈。琳达的小脸细长削窄。两只灰色的眼睛更显得又圆又大。白人多认为蓝眼睛,金发是美人的标准(Legally Blond)。但是华生觉得像天空一样的灰色瞳仁,四周衬着清澈的眼白给人一种深邃缥缈,神秘莫测的感觉。琳达的大眼睛下面是一个微微上翘的小鼻子,非常性感的椭圆型红唇,加上一头似火的红头发。可以说小脸像玉雕石刻般精致,完美无暇。琳达的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很好。用市井的语言说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短裙下露出两条健康秀美的小腿。由于琳达体形迷人,长得像个少女。更加之天性乐观。初见时会给人象高中生的感觉。琳达整天嘻嘻哈哈。在好几个办公室外就能听到她在电话上大笑。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逗得我简直快要尿裤子了。”
  (You make me pee in my pants)
  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你想不乐都不行。
  
  有时华生奇怪,大老板彼得从哪招来这么多漂亮的女职员。各个像电影明星一样靓丽。连暑期临时打工的女学生也一个比一个漂亮。她们穿着也如时装模特,庄重入时。华生暗自数过琳达的洋装外套,至少不下15套,三个星期不重样。当然,星期五大家都着休闲装,牛仔裤,牛仔裙。但是即使是休闲装,也穿得非常有品味。怪不得当华生的妻子拿着他们政策部全体同仁圣诞合影照片时,看着几位女士都有倾城倾国之貌,咬着牙对华生说,“你们老板一定是个大色狼。专挑长得漂亮的女孩雇佣。”
  华生忙替老板正名:我以天津人的声誉保证,彼得可是个百分之百的绅士,绝对不是色狼。
  
  这些女士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各个聪慧异常,智商和情商极高。就是有时脾气大了点。常和老板顶嘴,“我不想干这个”,“我对这个项目没兴趣”,“要干你自己干,我才不加班。”
  (I am not interested in this project; I don’t like to do this; I would not do overtime)
  而老板总是和蔼可亲地哄着她们“没问题,完全可以。”
  (OK,OK!)
  倒像美女们成了老板。华生的妻子听了立刻叮嘱他:你可不能学这些女人。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华生当然知道这些浅显的道理。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北美,美女生来就如同嘴里含着金匙子。漂亮的脸旦和魔鬼般的身材就是横扫一切的通行证(当然一般只对男士有效)。甚至报上还发表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当漂亮的女孩子加入某个团队,该团队的工作效率至少提高20%。华生自己也有亲身体会。记得有位来自一个著名的评级和商业网络公司“木笛”的女推销员-瑞白卡,是位国色天香级的美女。身材,个头,面貌可称是十全十美。人也温柔文雅,幽默健谈。华生和她聊天时常想,如果本人有权决定买哪家的服务,就一定会买瑞白卡的。能博得美人一笑,何乐而不为。
  
  但是不久华生发现,漂亮的女士脾气都比较大。尤其琳达发起脾气来,也不好惹。琳达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可要飞轮子了。”(I will fly the wheel)
  每当政策部与其他部门之间有什么棘手的矛盾,常常由琳达出面摆平。她成了政策部对外联系协调的首选人员。在刚进政策部时,华生要在每天下午4点半股票证券市场关门以后作一个例行公事的计算入档。刚开始时华生被反来复去的程序一时搅混。而培训时记的笔记本又忘在多伦多妻子那儿。实在想不起来该熟先熟后。折腾了半天,不是死机,就是结果错得一塌糊涂,无法交差。只好硬着头皮再去问琳达。琳达一听问题,小脸一沉说:“你已经是个高级职员了,怎么像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一样,什么都要问人?我这可是第三次讲解给你了。下不为例。”
  华生赶快拿出新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记下来。唯恐漏掉半句。不过大部分时间琳达还是通情达理的。因为琳达认为华生是个聪明人。当然,她指的聪明人是实干家,不是那种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琳达私下常说,“我就喜欢和比我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例如华生。绝不愿意与那些思想迟钝的人共事。不论他长得多么帅,也会把人闷死。尤其不喜欢那些绣花枕头外面光的人。”(I don’t like those with style only, but no contents)
  
  华生讨厌从事那种千篇一律,例行公事的烦琐工作,认为这种工作干常了会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他喜欢挑战性的工作。一边干,一边学,其乐无穷。当然,干不出来的时候,也会几夜失眠,冥思苦想,弄不好还要头痛。不过至今为止,还没有什么任务能难倒华生。一次在彼得的办公室闲聊,大老板彼得问华生:“你认为你自己的强项是什么?”
  (What is your strength?)
  华生想了想,不想说什么套话,就开玩笑地说:“别人干不出来的工作,我能干出来。”
  (If nobody could do the job, I can do it)
  彼得听了后笑了笑说:“有意思,”
  (Interesting)
  接着又问:“那你的弱项又是什么呢?”
  (Then, what is your weakness?)
  华生懂得对此类问题,即不能说我没有弱项,又不能在老板面前刻意贬低自己,妄自菲薄(在老板面前永远不要主动地说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话)。就接着刚才的话头说:”如果谁都能干的话,别人会比我干的更好。”
  (If everyone can do it, they might do better than I.)
  这时老板彼得听了开怀大笑,连说回答的好
  (Good answer).
  
  从此,每当政策部来了新人,彼得带着新人逐个办公室介绍。介绍到华生的时候,老板常说:“这是华生,主管…..嗨,别人不管的事他都管。以后你干不出来的活,就找他吧。”
  华生听了苦笑不得,一边握手一边打招呼说:“欢迎你加盟”(入伙) (Welcome aboard,英文直译就是“欢迎你上了我们这条贼船”)。“对,没人愿意干的事都甩给我了。”
  
  由于政策部是个新建机构。刚开始时,彼得只带着琳达和华生两个兵。加之彼得新官上任三把火,什么差事都往身上揽。华生和琳达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像消防队员一样(Fire fighter),疲于奔命似地应付各方面的任务。彼得常常安抚华生说:”我知道你们很忙,一个人干着3-4人的工作。给你亮个底,我们部有14-16人的编制。别着急,等我把人员都配备齐。那时我会让你一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什么具体工作也不用干,就坐这儿给我搞研究,替我想大政方针,愿景规划。看看怎样能把政策部的工作干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士为知己者死”,有了彼得这句话,华生更死心塌地地为老板卖命了。从彼得的身上,华生学到了好的领导艺术,诸如如何有效地与别人交流,如何能调动属下的积极性,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部里的女秘书曾发过四句笑话描述上下级的关系的各种组合,各方攻略,及预期后果(所谓3-P和 1-O):
  聪明的老板,聪明的雇员,业绩优秀;
  聪明的老板,蠢笨的雇员,闷头干活;
  蠢笨的老板,聪明的雇员,提级涨薪 (才能留住属下);
  蠢笨的老板,蠢笨的雇员,加班加点。
  (Smart boss, smart employee, profit;
  Smart boss, dumb employee, production;
  Dumb boss, smart employee, promotion;
  Dumb boss, dumb employee, overtime).
  彼得其实很聪明,但是常常显得很谦虚。讨论问题时先给华生带上高帽: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比我懂的多。然后彼得再讲出自己的看法。他的意见常常很尖锐,入木三分。
  
  政策部有个习惯,每到周五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自发地到外面餐馆聚一次。这个习惯是由一个名叫亚当的小伙子发起。亚当祖父辈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亚当本人出生在加拿大,是个地道的黄香蕉。但是他能说广东话。30岁上下的亚当是个钻石王老五。1米85的大个,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带来母亲为他准备的正宗中餐午饭:鱼香茄子煲,白斩鸡等等。让人看着直吞口水。但是亚当的老娘每周五放假罢工,去魁北克省豪儿市(Hull)那边的赌场去耍钱。可怜的亚当只好买着吃。亚当的特长是社交活动专家和饭局组织者(social butterfly and party animal)。在他的号召下,似乎已成了习惯,周五大多数人都不带午饭,到外面去吃饭馆。每周换一家。似是要吃遍渥汰华。周五常常是早上11点左右,亚当挨个办公室征求意见:今天去哪儿饭局呀?这周五,亚当又忙起来。去哪儿吃呢?
  有人提议珠城酒楼(中餐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不好(no),上礼拜刚吃过。
  华生提议:韩国烧烤 (Korea Garden)-好是好(well),可是现在是六月,吃烧烤会上火。
  最后琳达推荐一个加勒比海风味的餐厅:如题(Roti)。大家都没去过,也没听说过。所以决定去品尝一次。中午11点55分,大家准备好出发了。
  
  华生开出他的福特“自由星”小面包车(Freestar),拉上了5个人(亚当开着他的Nissan带上另外三个人)。同事们都管他的小面包车叫“我们的小巴士”(Our minibus)。由于天气很热,华生开足了冷气。顺着琳达的指引,很快到了麦克阿瑟大街(McArthur Ave.)200多号的“如题”。这是个由小二层楼住家改成的餐厅。后院做为停车场。由于时间尚早,停车场上还空空的。停好了车。从前门鱼贯进入了前庭。一个很宽大的柜台摆满了各种名酒。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台大电视。餐厅在靠街的一面有一溜大玻璃窗。一看就是把两间房间打通改装的。大约有十几张桌子。由于华生一组有十个人,就把靠墙一面的两张大桌子拼起在一起就坐。华生正好和琳达坐了对面。当服务小姐拿来饮料单时,琳达建议点这里的鲜榨果汁,别有一帆风味。琳达点了木瓜汁,华生则点了菠萝汁。
  
  这家餐厅的招牌饭是卷饼包大菜(Wrap)。华生看着菜谱如坠五里云雾。心里说,咱是傻子过年看邻居。琳达是个美食家。像亚当一样,吃遍了渥汰华的各种风味小吃。看着华生犹豫不决的样子,琳达指着菜谱上的羊肉卷饼说(Lamb Wrap),“你可以试试这个。我想你不常吃羊肉吧。”
  琳达自己准备点牛肉卷饼(Beef Wrap)。华生当即表示同意。
  
  点完正餐后,饮料送到,大家开始了闲聊。当时正值世界杯足球赛的小组循环赛。电视屏幕上正在实况转播阿根庭队对塞黑队的比赛(分组赛中最精彩的那场比赛)。身为超级球迷的华生,由于背对着电视机。一边听着琳达又说又笑,一边不住地扭回头看球赛转播。琳达笑着说,“你像我老公一样,一有足球,饭也不想吃了,就知道看电视。看你扭着身子挺累的,咱们调换一下座位吧。”
  华生有些负疚地同意:“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因为我最喜欢巴西队和阿根庭队。”
  琳达说,“我对足球不感冒。”
  于是两人就调了180度。华生则能一边看球,一边从容地聊天。
  
  本周末计划干什么是周五餐桌上的保留话题。帅哥亚当说,他有位朋友结婚,他应邀要到坎崴尔(Conwell)去参加婚礼。秘书玛丽和新认识的男朋友去她的别墅渡周末。琳达准备和她母亲一起把花园好好收拾一下,再种些新植物。琳达曾给华生看过她家后花园的照片,真是姹紫嫣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宛如人间仙境。可惜琳达说的那些花的名字对华生来说就如同医学上的病名或药名一样,听着直发蒙。随声夸了琳达两句后,华生严肃地问道:“据说我的后院是前一个房主请专业人员设计的(Professional design)。我刚住进的最初一年,有许多好看的花草。但是才2-3年,花死了不少。野草也疯长起来(Weed)。邻居批评我该治治野草了。我拔了一些高的。但是我不知道哪些是花,那些是野草。有什么方法识别吗?”
  琳达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说,“告诉你个诀窍:好拔的是花,野草特别不好拔除。”
  华生听了叫苦不迭:“我拔了十多棵,都特别好拔。我越拔越觉得不对劲。看来我把特意种的花都拔掉了。”
  
  琳达知道华生的妻子住在多伦多。就问:“你周末是否要回多伦多?”
  华生告诉她本周不回去了。上周末干活太累了。琳达开玩笑地问:“你又干了什么大工程?”华生答道:“说了你也不信。从上周五到周日晚7点开车回渥汰华,我几乎一分种也没闲着。干了一个价值8千刀的大工程。”
  琳达听了夸张地喊起来:“额的神呀!”(8 thousand dollar project. Oh, My God!)
  
  华生一边喝着菠萝汁,一边给琳达讲起来。上周末华生一回到多伦多的家,妻子就紧紧的抱住他,哭列列地说快活不下去了。原来厨房的下水道已经堵了三天了。而且房客开始不知道,还继续用。结果溢出的水从水池下的厨柜内流入地板,把已装修好的地下室顶棚给淹了。妻子已经请房客们停止使用厨房的下水道,改用一楼洗手间,或洗衣房的下水道。只等华生回来修。但是怕他上班分心,妻子忍住没告诉他。
  
  华生打开遮挡下水道的厨门一看就气大了。当初的建房商为了省事,在一楼地面上部分没有装U型弯管(英文是P-Trap)。也就是说,一旦堵了,如果从上面不能疏通,就只有拆地下室顶棚,割开管道。那要比清除U型弯管的难度大得多。(顺便奉劝在加拿大买新房的人,一定要求建房商在每一个排污水管道下的地板/地面上部装一个U型弯管。一旦堵了,只要把U型弯管的一头拆开就能解决了。)
  
  华生到地下室一看,顶棚有一块面积约4X8英尺的板墙湿了。而且里面的存水已把顶棚压弯了。华生找了一个接水的水桶,就把顶棚的干墙板扯开了。脏水一下子流下来。不少溢出桶外,把崭新的地毯弄脏了。妻子看着漏着大洞的顶棚和玷污了的地毯不住地埋怨:瞧你把顶棚也捅破了,地毯也弄脏了。华生只得好言相劝:地毯脏了可以洗,顶棚坏了可以修。要是这个周末修不好下水道,今后一个星期你别想用厨房做饭了。妻子说那你快修吧。
  
  周六一清早,华生不敢像往常一样睡懒觉了。换上当作工作服的牛仔上衣和牛仔裤,着手解决难题。华生找出家中备用的25英尺长的蛇型弹簧管(俗称Snake)。从下水道口入口把蛇头导入。用手动摇把顺时针方向稳稳摇动。蛇形管一寸一寸地钻入下水道。过了一会儿,似乎顶到了什么,蛇行管不再前进了。抽出一量,才进了4-5英尺。试了三次结果一样。华生说只好到地下室。把镶嵌在顶棚里的横管锯开,从那儿伸入再疏通。大学同窗四年的结发妻子只听华生吹过自己是个能工巧匠(Handyman),但从没有机会验证。这是买房子后遇的第一大难,又不愿意花钱请人干,一切只好依着他。在地下室,华生把已撕破的顶棚再次扩大。找出横管的走向。华生决定一不作,二不休,用手锯锯开了顶棚里的2寸粗的塑料下水管。
  
  长话短说,华生接连拆开顶上和地面竖墙的3块干墙板,也接连锯开横竖上下三处下水管,仍疏通不了。华生说看来手动弹簧疏通管的力量不够,只有去建材商店(Home Depot) 租电动蛇形管了。花了50加元租来的蛇形缆索(只允许用四个小时)一试仍然不能进入到堵塞的地下部分。看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无奈只好打电话请专业管道工来修。星期日早晨,一位大个子修理工拎着沉重的电动缆索进来。先声明因为是周末,收199加元。虽说贵了点,但是保证打不通不收费。华生一咬牙,干吧!大个子修理工到地下室看着已经拆得面目全非的顶棚和板墙,和锯的七零八落的下水道,埋怨说“你应该早叫我来。”修理工把缆索的头输入紧接着地面上的下水道口,开动了电动缆索。只进了不到半米,就又停住了。灌水一试,还是没通。反复三次,他对华生说,他判断很可能堵塞的地方在地面以下的管道(都是废话),只有把地下室的水泥地面挖开,看看能不能找出,然后锯开地下的管道再试。但这要花很多钱。在华生的追问下,修理工说出了报价:把地面以上部分的下水管和板墙恢复成原样要1,400加元,加上挖水泥地面和最终疏通修好下水道共4,000加元(仅租电动震荡挖掘工具一项就要每小时80加元。谁也说不好几个小时才能挖好)。如果需要请他出证明,找房屋保险公司索赔,他则要8,000加元。反正是保险公司出钱,你不必掏,不要白不要。华生说那您先请回,容我想一想。大个子说你要付我199加元,因为不是我不能疏通,是你不想马上干。结果什么都没干成,200加元买了一句话:挖开地下室的水泥地面。华生劝妻子说这200加元花的值。妻子一听差点没背过气去,“什么都没干成,拿走200加元。还想要8千加元。这是宰人还是抢钱哪。”
  华生解释说:“没大个子这句话,打死我也不敢刨水泥地面(阿Q精神胜利法有时还是有效的)。现在自己挖地,花200省4,000,还不值吗?”
  
  华生把崭新的地毯掀开,找出榔头,錾子和大镐,在房客的帮助下,抡开膀子刨起地下室的水泥地面来。真正干起来要比相像的容易得多。仅半小时,他们就刨开水泥地面并找到地面下4英寸粗的主下水管。锯开了最接近主下水管的地方。又去建材商店(Home Depot)第二次租来电动蛇形缆索(又是50加元)。经过进三个小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水管终于疏通了。用后花园的水喉冲刷了近半小时。华生和妻子顾不得身上的污泥,拥抱着庆祝成功。华生用最短的时间把所有黑塑料下水管(ABS DWV Pipe)用特殊胶沾好。放水试验,畅通无阻,滴水不漏。又到建材商店买了两块4X8的干墙板和修水泥地面的材料(看官记住,到此为止已花去500多加元了),在驱车赶回渥汰华前抢时间把水泥地面抹好,又把顶棚的板墙补好,但是竖墙的板墙只有等将来有时间再做了。
  
  “这就是我价值8,000加元的一个周末的工作。”说完华生喘了一口气。
  琳达听得两眼发直:“你说你不但会修水管,还会拆装地下室的板墙,补修水泥地面?真是不可思议。”
  于是华生掰着手指象说绕口令一样数着:自己曾经干过-
  瓦工,木工,铆工,焊工,
  车工,钳工,铣工,锻工,
  水暖管道,板金模具,
  修车修房子,修锁配钥匙……
  (Bricklayer, carpenter, riveter,welder,
  lathe operator, fitter,miller operator,blacksmith,
  plumber, die and modeling,
  fixing car and house, lock smith and cutting key )。
  琳达听完了尖声叫起来:“额地神那,你还有什么不会吗?”
  (Oh My God! 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 can not do?)
  
  华生看着琳达兴奋的小脸,心里也很得意。为了逗她开心,就添油加醋地继续吹:“我最拿手的是焊工:电焊,气焊,氩弧焊。铝,银,铜,铁,锡,不锈钢;这么说吧,凡是金属,我都能把他们焊在一起。”
  听着听着,琳达眼神中流露出欣赏的目光,那是对多才多艺男士的赞许。

正餐卷饼包肉送上来了。只见一个超大号的椭圆形盘子里,一边有一块大约半英尺见方的白面薄饼,看来里面包了不少羊肉。另一边有些煮熟的青菜,绿菜花,四季豆等。外加两粒鲜红的大草莓。华生看了,忽然想起前一天晚上看的中文古装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中攻城的一个镜头。杨过从想刺杀郭靖为父报仇而转为舍身救郭靖。华生心里给这道菜起了个名字:“固守襄阳”。这四方的卷饼好比襄阳城;绿豆角等菜肴好比蒙古兵。两大粒草莓好比蒙古王爷忽比烈和国师金轮法王。真可惜不是同论坛的一群华人网友们一起吃饭,不能把自己的天开异想与他人分享。
  
  华生学着琳达用刀叉把卷饼切开。里面的卤好的羊肉露出来。有些象红烧羊肉的味道。让华生佩服的是居然连卤肉汁也卷在饼内。华生想按照中餐老祖宗‘色香味俱全’的教导,要是我开饭店,就把饼和炖肉分开上来,不必把肉卷在饼里。那样不但厨师和吃客都省事,而且让顾客一眼看见卤肉会更增食欲。琳达津津有味地吃着她的红烧牛肉卷饼。还问华生味道如何。华生连声说好吃(delicious)。这确实是心里话。羊肉很鲜美,火候掌握的又洽到好处。不过比起他在西安吃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的羊肉来还是有些逊色。就说:“我也能做出这种味道。甚至比这更有风味。”
  对华生的中餐烹调手艺,琳达佩服地五体投地。这里面还有个故事。
  
  几个月前政策部的另一位美女伊丽沙白怀孕犯口。整天喊着嘴里没味儿,肚子饿又吃不下公司咖啡厅卖的食物。为了保持自己天仙般的容貌和双手,她自幼从来不下厨。看见谁的办公室内有新鲜好吃的东西,抓过来就往嘴里塞。琳达和她是好朋友,常常从家里带饭给她。一次华生参加的讲演俱乐部(Toastmaster Club)举办自带午餐连席会(Potluck Lunch),华生做的天津锅贴是必不可少的保留项目。看着伊人憔悴,遂生恻隐之心。华生对伊丽沙白说明天多做些锅贴给她当午饭。第二天,给她端去一大盘猪肉韭菜锅贴,足够两个人的量。对她说:“你自己享用吧,不过吃坏了肚子别找我。”
  从那天起,伊丽沙白逢人便讲:“华生给我做的中餐锅贴,真香啊!”
  琳达听了气得找华生来抱怨:“我每天给她带饭带一个月了,也没听她说声谢字,更没人知道,还不如你给她做的一顿午饭的影响大。天理何在!”
  
  琳达吃着饭,忽然沉思起来。吃完正餐后,有人点了甜食。华生和琳达只要了咖啡。琳达问华生:“你说你干过泥瓦工?”
  华生诚恳地说:“在中国上大学前和大学暑期期间,我曾在建筑工地打过工,盖过房子,垒过大墙,抹过水泥地面。”
  琳达说:“我妹妹的房子外墙砖裂开一道缝,有时间你能帮助修一修吗?”
  华生胸口象被锤子敲了一下,立刻明白了:吹牛是要上税的。他搪塞地说,“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很长时间不干了。而且加拿大的房子结构与中国的不一样,我不一定会修。”
  琳达怕华生真的不答应,连声说,“不管能不能修,你去看一下。求你了,行不?”(Please, please)。简直象个小姑娘一样撒起娇来。
  象大多数男人一样,华生最受不了美女的两句好话。只好答应道:“好,有时间我去看看。”
  琳达说:“今天是周五,也是我们和会计部一年一度的娱乐比赛。今天4点半下班后一起打保龄球。”
  华生说:“你不提我把这事给忘了。”
  琳达提议打完保龄球后就顺道去她妹妹家先看一看。华生答应说好吧。
  
  那天天气很闷热。从公司开车去保龄球馆正好路过华生的家。下午下班后,他就先回家把身上的牛仔裤换成了短裤。到了保龄球馆,琳达第一个发现华生换装了,就说,“你真聪明。早知道我也回家换成短衣短裤,天气真是太热了。”(I feel too hot)。
  老板彼得一旁不动声色地接碴说:“你要是换成短裤,我们看了可就要燥热得走火入魔了。”
  (If you changed into shorts, we all feel too hot)。
  大家听了轰堂大笑。琳达的脸腾的一下红了,娇羞地瞪了彼得一眼说,“你学坏了!”(You are a bad boy)。”
  华生才发现绅士开起玩笑来也不让人,彼得似乎曾经也黄过。
  
  打保龄球时,琳达,彼得,华生和女秘书玛丽分在一组。另一组是帅哥亚当和会计部的印度裔小伙子莫哈莫德,以及两个打暑期工的女大学生阿曼妲和露依斯。比赛结果自然是以亚当为首的年轻人赢了。
  
  玩完保龄球,天色已晚,华生开着车跟在琳达后面驶到她妹妹的房前。这是一幢40-50年的老房子,坐落在高尚住宅区“爱它喂死它”大街上(Alta Vista Drive,听起来有点溺爱的味道)。琳达的妹妹劳拉已在门口迎接。由于天已经黑透了,劳拉怕门口的门灯亮度不够,又接了个手灯让华生看清损坏的地方。华生不看则亦,一看倒抽了一口凉气,心想这房子怎么还没塌呢。
  
  这是一幢地面上只有一层的独立房子。坐南朝北。此类房型术语称为“棒阁楼”(Bungalow)。不知为什么,华生从心里讨厌这个名字,进而不喜欢这类房型。“房似看山不喜平”嘛。只有一层的平房,即不棒,又没有阁楼。更主要的是这类房型所有房间都在同一个平面。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必须走出来打招呼。否则就得憋在自己的房间内等到客人离开。不象两层楼的房子,不想见的客人,可以躲在二层不下来。另外二层楼有个楼梯。不但有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感觉。而且每天上下楼梯可当做锻炼身体(但华生没想过等他老了退休了,逐渐老化的膝盖将不能承受日益臃肿的躯体。那时爬楼梯就象征着受惩罚,不再是乐趣)。
  
劳拉的房子正面对在大街。中间是一道大门,两边两个窗户,象二郎神的眼睛,一字排开。地面上还露出地下室的半截窗子。混凝土地基高出地面约80公分。一楼窗台齐胸高,离地约1米30公分。最引人注意的是右边的窗户。从窗台的内角开始(靠门的一侧),外墙红砖裂开了一条缝。最初只有几厘米。一直沿斜下方向西边的外墙角延伸扩大。最后在墙角处形成有一块半砖宽的大裂缝。这还有情可原。不知劳拉从哪找来的填充材料。用鲜艳橘黄色的发泡塑料灌满了裂缝,甚者流到砖墙平面以外。远远望去,红砖墙上有一条1米半宽的橙色大裂缝,象毒蛇吐着蛇芯,看了使人有一种不祥之感。
  
  华生知道这种情况如果发生是在中国的砖混结构的住房,实属灾难性的损坏。即使房子不塌,右边的窗子迟早也会掉下来。而加拿大的房子多是2X4的木制结构。外墙砖并不承重,只起装饰和防雨作用。华生的第一个想法是可能因为地基下陷,引起了外墙裂开。那可就麻烦大了。非自己的能力所及。华生与琳达和劳拉商量:今天太黑了,什么都看不清。明天是星期六。我一早就来。把窗子下面,裂缝以上的砖都取下来。看看里面的木结构是否变形了。如果地基,窗子的结构没有变形,我把砖重新砌回去就好了。如果变形,就不是这么简单。必须请专业承包公司大修,我也无能为力。商定后,华生开车回家了。一路心想,今天怎么这么长,这么累。
  
  周六早晨,象往常一样,闹钟7点半准时把华生吵醒。NND(奶奶的),周末也不能睡个懒觉,什么世道。记得国内某位名人曾经给成功人士下了个定义:成功人士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华生想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只有等到退休才能有资格当成功人士。洗漱完毕,简单地吃了点东西,找出多年不用的工装衣裤,带上修房子修车用的工具箱,华生开车驶向“爱它喂死它”大街。
  
  到了劳拉的家,琳达和劳拉早已把门前的空地收拾干净。她们还请来了两个帮手。年纪大一些的是琳达的丈夫欧文,看上去有40出头,前额有些谢顶。握手问候显出一派绅士风度,象是在官场上混的人。另一个阳光大男孩是劳拉的男朋友。高高大大,却长了一张娃娃脸。象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话有些腼腆。每说一句都要先看看劳拉,象是在做请示。劳拉似乎已经习惯了,眼神中透露出慈爱的目光。
  
  在早晨的阳光下,华生才能更仔细地端详琳达和劳拉。不亏为孪生姊妹。不但身材,体形相像,都有天使般的容貌,而且说话的声音几乎一般无二,闭着眼听很难分辨出是谁。只是相处长了会发现琳达性格更活泼开放,大喊大笑,呼啸来去,旁若无人;而劳拉则矜持稳重,慢声细语,不行于色,毫无张扬。想来她们的父母定为有这样一对姐妹而自豪。可能是为了不让华生和她们的老公,男友认错人而闹出笑话,姊妹俩特意穿着色彩对比鲜明的衣着。琳达穿了一件红色图案的麻布衬衫,下穿牛仔裤。劳拉穿一件墨绿色的上衣。姊妹俩犹如两只美丽的蝴蝶,不断地在房前屋后穿梭周旋。
  
  华生提议先取下几块红砖,看看砖后的结构是否移动或损坏变形。大家都同意。华生从他的面包车上搬下了工具箱。拿出榔头和錾子,细心地敲打着墙角裂缝最下面的第一块砖。因为这是幢40-50年的老房子。现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一模一样红砖。华生要额外小心,保护取下的砖完好无损,才能保证第二步砌砖工程的质量。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华生终于把第一块砖取下来。至少要取下10块砖才能看出个究竟。为了加快进度,华生从自己车上的工具箱里拿出了手电钻,安上专门用于混凝土的特殊钻头。在砖缝中隔几厘米打一个眼。欧文和安迪再用錾子凿下砖来。这样进度是快多了,但是粉尘飞扬,有碍健康。劳拉立刻从屋里拿出了一打崭新的口罩。每人一个。说这还是当年闹非典时准备的,没想今天派上了用场。只见华生不停地钻孔,欧文和安迪叮叮当当地凿,琳达蹲在地上把取下的砖刮干净。劳拉则跑前跑后为每个人服务。
  
  当取下第十块砖(共四层),已经过了11点。墙上露出一个大约1米乘40公分的三角形的大洞。后面的木结构和防水材料清晰可见。华生检查后,向琳达和劳拉解释,看起来房子的结构和地基都没有有发生变形和易位。裂缝可能因为日久天长砖与水泥收缩导致墙砖裂开。华生主张把裂缝以上,窗台以下余下的两层11块砖都取下来。同时派一个人去采买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准备下午一鼓作气把拆下来的外墙砖砌回去。琳达和劳拉以华生为马首是瞻,齐声同意。劳拉立刻分工到个人。欧文老成持重,接受了去建材超市(Home Deport)采买的任务。安迪继续协助华生拆墙。琳达则把拆下的砖清理干净备用。劳拉自己则准备午餐和给大家打杂。
  
  华生详细地告诉欧文买哪些材料和工具:
  买一袋垒砖用的水泥(Mortar Mix),
  一个砌墙用的大铲(10 Inch Brick Trowel),
  一个抹墙缝用的抹子(Tuck Pointer),
  最后因为砖是红色的,溜墙缝的水泥也要红色的(Parging Mix)。
  对了,还要点线绳吊线用。
  
  12点,一切安计划完成。劳拉主张先吃了午餐再接着干活。5个人来到屋里的厨房。站在早餐桌边吃着金抢鱼三明治(Tuna Sandwich),喝着可乐。华生心里想,这真是白人的风格。如果在中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这顿午饭非得摆上几桌,四凉四热,加上大鱼大肉,好酒伺候。嗨,看来想吃好的,还得自己回家下厨了。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华生才知道劳拉是M大学地质专业博士毕业生。现在联邦政府环境部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工作。她的专长是极地的地质地貌变化。经常去北极考察。这不最近网上热传由于大气的温室效应,导致北极的千年冰架破裂。连北极熊的生存都受到影响。劳拉说她很快就要再赴北极取样,为政治家们制定环保政策提供科学数据。华生不禁肃然起敬。琳达象孩子一样问道:“你看见过北极熊吗?”
  劳拉说只是远远地看见过熊妈妈带着个小熊。琳达无限想往地说要是能抱着小熊该多好玩儿呀。劳拉说你真抱上就不好玩了。
  
  一旁安迪顺手打开了CD播放机。一段优美的歌声回荡在屋内。华生听了问道:“这不是歌剧《幽灵歌声》的片段吗(Phantom of the Opera)?”
  劳拉说:“是的。这是其作曲家安德鲁-劳艾德(Andrew Lloyd) 的名曲集锦CD。”
  华生顿时陶醉在克里斯汀和拉乌尔那感人肺腑的歌声中(Christine and Raoul)。琳达好奇地问华生:“你是怎么到建筑工地的,又怎么学了这么多种手艺?”
  华生回忆着说:“因为家里穷,为了帮助作为单身母亲的妈妈抚养年幼的弟妹,我中学时缀学到工地打工。准备先攒下一笔钱。由于我年轻力壮,脑子好,学的苦,加上手艺好,肯卖力气,我真的挣了不少钱。”
  “那后来怎么又不干了呢?”琳达问。
  华生说:“一次工伤我从相当于3层楼的高处摔下来。右手前臂摔在一个水泥台阶上,右手手腕摔成粉碎性骨折。左手小指挫在地上,指关节脱臼,三节手指挫成一节长。手术抻出来后至今仍不能正常握拳。脸部磕在一根铁管上,上门牙把下嘴唇戳穿。外面缝了两针,里面缝了5针。你没看出我的右下嘴唇特别厚?我打着夹板在家躺了三个月。那三个月,我想了很多很多。妈妈劝我改变生活方式。我悟出了我的人生道理。干体力工作不适合我。我做了个对我来说是扭转乾坤的决定:我要念书,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用脑力来谋生。从那后我发奋读书考大学。我曾在40米高的6层大楼框架平台上写诗言志:
  
  风拍胸兮日晒身,
  巍巍高台锁雄心;
  愿将今生十年寿,
  换得所需才学真。
  
  你看我现在不是和你在一起工作,而且有机会帮你修房子吗。”
  
  劳拉在一旁听着眼睛湿润了,鼻子酸酸的。她们的父亲是位身怀两个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可算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己从小学,中学,大学,博士,到进政府工作如同坐上软席特快列车,即舒服又顺利,一帆风顺。周围的朋友也都来自中产阶级的家庭,和“贫穷”二字根本不搭界。可是眼前这个男人似乎是从另外一个世界走出来的。讲述着只有迪更斯小说中才存在的艰难经历。使人难以相信的是一件小事竞能如此地改变人的一生。劳拉想假如没有那次工伤,华生难道还会挣扎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吗?用寿命换取知识,这样的想法真是闻所未闻。是因为年少无知,以为生命可以任意挥霍;还是真的一贫如洗,除了时间和年轻的生命,别无他物用来赌博。但是这一切听上去又是那么自然,表达了年轻人奋发向上,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勇气。更使劳拉钦佩的是华生脸上自始至终面带笑容地讲着他的苦难过去。对人们普遍存在的对蓝领阶层轻视贬低的世俗观念,这个男人似乎不肖一顾。不但不向世俗低头,反而为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岁月而自豪。生活本身就是书。华生的出现使劳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吃完了午餐,所有人来到了门前。华生一边把砌墙的水泥从袋子里倒到地上,一边给安迪讲解着混凝土一石二沙三水泥的混合比例。不过加拿大的材料是已经混合好的,不必自己费心再弄。添水拌好了水泥,华生开始砌砖了。他先用钉子在墙角裂口上下两端钉上钉子,用线绳找出垂直于地面的垂线。在建筑工地上的人都懂得跑大墙(砌平面墙的砖)最容易,垒墙角最难。能把大角的都是老师傅。因为如果墙角垒不正,房子盖起来准是歪的。当年在一位老师傅的指点下,华生曾偷偷地用一幢房子练过把大角。
  
  华生一只手熟练地翻转着手中的红砖,寻找着最佳的边,角,和平面,如同NBA篮球运动员在指尖上耍动着篮球。琳达看到眼睛发直,连声叫好
  (Holy, Moly! Don’t you feel heavy?)。
  华生解释挑砖如同第一次相亲,人都想把最佳外表显示给对方作为第一印象。盖房子也要把每块砖的最佳表面对着来人,而把有残缺的一面藏在鲜为人知的里面。华生还提到他的老房东老铁练过铁沙掌,这么厚的红砖,一掌下去就能劈成两半。琳达象小孩子听神话故事一样,吓得只差把舌头吐出来了。
  
  华生计算着拆砖前墙角处最初的12厘米缝隙要用砌砖的水泥找补平。6层砖每层要比正常的用料多出2厘米的厚度。这样才能使新修的部分看起来过度平缓,均匀美观。他垒好了墙角的头两块砖,就开始垒平面。这时不但要有墙角的竖线绳,还要拉上平行的横向线绳,使砌好的砖与墙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就这样一块又一块,先墙角,后平面地把三角窟窿补上。华生不时地用线绳一端拴上个大螺钉等重物,单眼吊线找墙角垂直,再用大铲轻轻地敲打着已经砌好的砖做调整。天生好奇的琳达也学着华生的样子用线绳拴上重物单眼吊线,但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她那美丽的左眼闭上,只用右眼看东西。皱着鼻子,咬着嘴唇,试了几遍,最后只好放弃,用一只小手捂住左眼,大叫着:“我会用一只眼吊线了。”
  
  劳拉还拿出照相机,不时地照几张劳动的场面。琳达兴奋地说,“我们可以成立个建筑包工队了。华生是技术总监。我当销售经理,”指着劳拉,“你是财务总监。”
  欧文开玩笑地说:“那她就要掏腰包购买先进设备了。”
  劳拉笑着说:“那时我收的钱肯定比支出的多。我的银行账本就会涨水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精心施工,华生把21块红砖都完好的砌好。直了直腰,腰部重新体会到多年遗忘了的酸疼和劳累。只剩下溜砖缝了。先用花园的水喉把已经砌好的墙都浇湿,再把欧文买来的红色材料对水和好。华生用大铲把灰铲到托盘上,用小抹子熟练地把横竖砖缝都填满抹平。
  
  这时邻居对着劳拉房子的侧门跑出来一个16-17岁的高个子姑娘。一边跑,一边用手抹着眼泪。琳达,劳拉和华生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想知道出了什么事,是否需要帮助。一位上了年纪的白人大婶也从门里跟出来。嘴里心疼地说着:
  “甜心,不要伤心,还有下一次呢。”
  (sweetheart,don’t be sad. You have next time)。
  小姑娘赌气地说:“别管我。”(Leave me alone!)
  推起停在前院的自行车就跑了。大婶无奈地摇了摇头,走过来和劳拉打招呼,“这不俺家姑娘刚过17岁,去考驾驶执照。因为闯红灯给废了(failed)。回来就哭起来,非说考官难为她。现在的年轻人啊……“又过来看着华生即将完工的工程。对劳拉说,“你请的师傅真能干。”
  (Your contractor did a beautiful job)
  劳拉低声地解释道:“他不是师傅,是朋友。”
  琳达插嘴道:“华生可是位高级金融专家。”
  大婶忙说:“对不起,我不知道。那就更难得了。看您的活干的多漂亮。真是能人啊。我的房子有着同样的问题。2年前请了一个专修房屋的公司,又挖地基又拆墙。整整花了我两万加元(20 Grand!)。我要是有您这样的朋友就好了。”
  华生,琳达,劳拉听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差点把下巴掉下来。大婶进了她的门后,华生轻声地问劳拉:“买工具和材料没过200加元吧?”
  劳拉说,“连150加元都不到。”大家心照不宣地明白了今天劳动的价值。
  
  华生象写中文草书一样潇洒地用抹子写出横竖撇捺,很快地把所有墙缝补齐。补完最后一道缝,华生退了几步,从远处欣赏着自己的劳动作品。只见一面红砖墙,整整齐齐,除了新补的砖缝处有些残余材料的痕迹。华生把琳达和劳拉唤过来,说要给她们变个魔术,“这是我最喜欢干的一道工序”。
  只见他举起水喉,用高压喷射的水柱朝新补的墙上冲洗。强力的水流把残余的砖缝补料冲刷掉。剩下一面完好整洁的红砖墙。阳光下几乎看不出有修补过的痕迹。琳达和劳拉高兴地大叫起来“太棒了,盖了帽了。”姊妹两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接着琳达又给了华生一个拥抱(hug)。劳拉对华生连声道谢,“你的手艺真是不可思议。”(unbelievable work)。
  
  华生详细地讲解了今后两天的善后工作。应该每天早晚向砖墙,特别是砖缝的地方浇水,使水泥在48小时内保持湿润,才能使水泥在最佳状态下凝固。接着华生把工具都冲洗干净收拾好。门前的草坪恢复了夏日的凉爽和整洁。
  
  回到屋里,喝着软饮料。当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劳拉低声地对华生说:“真是太感谢你了。你看我是否应该付你一些钱?”
  华生听了一口饮料差点喷出来。连忙说:“千万不要提钱。我和琳达是朋友,和你也就是朋友。朋友之间帮忙是应该的。提钱就见外了。”(Giving me money is insulting me.)
  劳拉听了点头称是:”那好,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喝完了饮料,华生一看表,下午3点半了。就说我下午还有些事,先走了。琳达和劳拉一再挽留华生晚饭一起吃烧烤。华生说,“你们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我真的有事,改天吧。”于是拎自己的工具箱放到车上,开着他的小面包车回家了。
  
  第二天一上班,华生看见琳达的办公室门前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琳达在办公室的屏风墙上贴上了7-8张新冲洗的照片。第一张是房子修复以前的红砖墙上露着橘黄色大裂缝。接着是华生拆取红砖的镜头,由第一块砖起,到21块砖都取下来。还有垒砖的镜头。最后是完全修复的照片。连华生自己看了都不敢相信能把损坏的墙修的如此美观,照片上看去全无任何曾经破损过的痕迹。琳达有声有色地给大家讲着昨天的劳动过程和花絮。特别提到邻家大婶如何把华生当成打粗工的建筑师傅。琳达连连夸华生不但多才多艺(multitalented),而且干什么都是专业水平(Professional level)。正说着,会计部的风流才子皮埃尔挤过来看热闹。皮埃尔堪称这一层楼的花花公子。唱歌跳舞喝酒耍钱样样精通,浑身散发着法国人的艺术气息。琳达对皮埃尔说:“华生能帮我垒墙,约翰能能帮我挖树。你说你能帮我干什么?”
  皮埃尔尴尬地一皱鼻子:“我能帮你吃!”
  
  一会儿,大家都散了。华生坐下准备开始工作了。女秘书玛丽发放信件走进华生的办公室。一边放下信,一边对华生说:“我家的地下室板墙让孩子给捅了个大洞,你看能不能帮我修修?”
  华生头摇的象波浪鼓一样说:“不行不行,我可不会修板墙。我只会垒外面的砖墙。”
  
  
  后记 (几个月后,琳达已经调离了政策部)
  
  圣诞节前的一个中午,华生和堑钡燃父鋈嗽诠?镜目Х忍?晕绶埂T对犊醇?沾锒俗鸥章虻谋热??吖?此担骸拔夷芎湍忝且蛔莱苑孤穑俊?br>  大家都说欢迎欢迎。琳达坐在了华生旁边的坐位上。一会儿,琳达低声对华生说,“劳拉让我给你带来了圣诞礼物,我已经放在你的办公桌上。她现在是你的粉丝(She is your fan)。”
  华生听了心头一热,问道:“劳拉可好?”
  琳达说她很好。最近刚刚提升为付部长助理,参与起草政府新的环境保护政策。华生说:“替我向她问好。祝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
  
  回到办公室,华生看见桌上放着一个精美的圣诞礼品袋,内装两瓶冰酒,一个古典音乐的CD和一张圣诞卡。圣诞卡上劳拉流利的笔体写着:华生,感谢你的热情相助,使我家房子的外墙完好如初。祝你和家人圣诞愉快。
  华生又从礼品袋里拿起了冰酒。一瓶是安省出产的
  查屉得察亩1999年产
  Chatear Des Charmes
  Icewine Riesling 9.5%,
  1999
  
  另一瓶是BC省产的
  美森坡2002年产
  Mission Hill
  Late Harvest Riesling 11%
  2002。
  在精致的盒子外面都挂着个作为样品的迷你小酒瓶。正看着,帅哥亚当走进华生的办公室。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问问题,就看见两瓶酒。一把抢过去。“好家伙,这等名酒,谁送给你的?”华生知道亚当持有‘美酒品尝师’的证书(Wine Tasting Certificate),而且是饮酒的行家。就问“这是好酒吗?”
  亚当随手在纸上写下加拿大冰酒类最上等的五种酒:
  
  美森坡2002年产
  Mission Hill (BC)
  Late Harvest Riesling 11%
  2002。
  
  康泽漫2001年产
  Konzelmann (ON)
  Select Late Harvest Riesling 10.5%
  2001
  
  查屉得察亩1999年产
  Chatear Des Charmes (ON)
  Icewine Riesling 9.5%,
  1999
  
  胡雁酒2004年产
  WildGoose (BC)
  Icewine Riesling 9.9%
  2004
  
  海尔牌2002年产
  Hillbrand (ON)
  Icewine Cabernet Franc 12.0%
  2002
  
  华生佩服亚当的知识丰富。又问:“这酒很贵吗?”
  亚当点头同意此类冰酒价格不菲,每瓶都要50-60加元,“到底是谁送给你的礼物?”
  华生笑而不答。又打开CD的花纸包装,原来是一盘原装未开封的作曲家安德鲁-劳艾德的金曲精选《The Premiere Collection: The Best of Andrew Lloyd Weber-the Original Recordings》,正是修房子那天在劳拉家里听到CD。当时自己只是无心的称赞了一声好,没想到细心的劳拉竟然记下,作为礼物还了华生的心愿。亚当看着桌上的礼物有些眼红地说,“我用我妈妈送我的X-Box游戏机跟你换,行不?”
  华生摇头拒绝。
  “那我再加上一套还没开封的上等饮酒器具如何?”
  华生怕他纠缠起没完就一边向外推他,一边说:“实话告诉你,千金不换!”
  亚当嘟囔着:“重酒轻友,真不仗义。要是有人给我送这样的大礼该有多好呀。”
  (第二集全文完)
篇尾付主题歌声起:
  
  七绝<枫叶吟>
  
  舒毫点墨写春秋, 苦辣酸甜满纸愁。
  欲唱乡音红叶曲, 人生百味泪先流。
  
  2007年3月7日于加拿大渥汰华奥林村赏雪庐
  
  人物表
  
  男主角:华生-中国大陆移民。任某金融公司小职员。年龄不详,看上去31-46岁(1960-70年代生人)。
  
  女主角
  女一号:琳达-华生的白人女同事。年龄不详,看上去30岁出头(女士的年龄不能问)。
  女二号:劳拉-琳达的孪生姊妹。地质学博士。在联邦政府环境研究机构任职。
  
  女配角:
  妻子-华生的妻子,大陆移民。本集不出场,仅为画外音。
  伊丽沙白-华生的白人女同事。年龄不详,看上去30岁出头。
  
  男配角:
  彼得-华生的大老板,白人。40岁出头。
  亚当-华生的男同事,亚裔。29岁半。
  欧文-琳达的丈夫,白人。在省政府任职。看上去近40岁。
  安迪-劳拉的男朋友,白人。工作不详。看着象个阳光大男孩。
  场景:
  1. 华生的办公室;
  2. “如题”饭庄;
  3. 华生多伦多家中的地下室;
  4. 宝龄球馆;
  5.劳拉房子门前和屋内;
  6.公司的咖啡厅的午饭桌旁;
  7. 华生和琳达的办公室墙角。
  
  
  故事简介:大陆移民华生调到公司在渥汰华总部的政策部工作。第一个认识的人是白人女同事琳达。琳达为华生提供了最初的简单培训,使华生能很快上手。华生对琳达存有感激之心。一次当琳达得知华生曾经干过泥瓦工,就请华生为她妹妹劳拉修补其房子外墙砖的裂缝。在一个周六,华生和琳达,劳拉两家人一起把裂开的21块红砖取下来,又买了全套工具和材料,把砖重新砌好。使之看上去全无任何曾经破损的痕迹。琳达和劳拉很感激华生的帮助,邃成为华生的“粉丝”。逢人便夸华生的多才多艺(multitalente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