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向《红楼梦》学习描写人物

(2015-12-07 20:59:14) 下一个

            

    文学作品通常都是有血有肉的,而这些血肉正是塑造 人物艺术形象。曹雪芹以不寻常的十年辛苦,写出《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个性鲜明,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作为文学家的端木先生,从自身创作实践中体会应该如何从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他把《红楼梦》作为教科书来阅读和研究,并呼吁今天的文学创作者们应该“向《红楼梦》学习描写人物”。他说: 

    “我喜欢红楼梦里传写人物的生动手法。还没有说话,就听见那人的声音了。红楼梦里的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踪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 

    端木先生将《红楼梦》里的“传写人物的生动手法”,加以总结,用他自己的语言给以表述。这里择其要者,概述如下: 

    首先,他认为《红楼梦》描写人物高明的一着是“多态”的写法。如“红楼梦里写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照的,一个是心胸窄狭,多疑多忌;一个是宽大为怀,深沉狡 猾”。但是《红楼梦》的高明之处,不是停留于此,而是在“着力写宝钗黛玉”的同时,“也着力写袭人晴雯”。《红楼梦》的作者懂得“红花”与“绿叶”之间的 关系,他“着力写袭人晴雯”,正是要通过对次要人物的“精彩”描写来突出、烘托主要人物宝钗和黛玉。读者从袭人的言行看到了宝钗,从晴雯的身上看到黛玉。 这是因为: 

    晴雯和黛玉在本质上是一个。这一个要强、真情、任性、直率、朴素、倾心的性格,套上了丫头身份,便是晴雯,套上了小姐身份,便是黛玉。写一个共同的本质,在不同的阶级教养之下呈露出各种姿态。 

    反之,袭人和宝钗亦如此。这一切是从人的本质方面而不是从外部的形态来考察和认识的。端木先生说:“这种写法,我以为是写人物最好的方法。” 

    其次,端木先生认为《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另一种成功的手法是“打岔”。如“宝玉未出场之前,先从黛玉母亲的嘴里和贾母的嘴里,说出一个顽劣异常、疯疯傻傻的 惫懒人物”。但是,“等到宝玉真个出场,却是一个转盼多情、情思万种的青年公子。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又如,小说中先写平儿的为人是温柔平和、对人敦厚,不因地位而刻待他人。读者看到平儿,想凤姐为人也可能如此,但实际上,二人相反,凤姐是伶牙利齿、心辣手狠、两面三刀的雌老虎。这种出人意料的“打岔”,给人以深刻的对比印象。端木先生认为,“曹雪芹的过人之处,全在这里”。 

    第三,端木先生认为《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最高明、最重要的手法是“全在他体会到了那人物心里的最深处。而在最适当的场合把这点儿揪出来给人看”。如小说第6回写贾蓉奉父命到凤姐那里去借屏风这件事,当贾蓉办好后要离开凤姐住处时,书中写道: 

这 凤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请蓉大爷回来呢。”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凤姐,听凭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吃 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这是运用“春秋”笔法来描写人物,文字不多,其意含蓄而深刻。小说作者用心良苦,精心地把这段情节安排在初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这个久经风霜的“生人”面前,把 凤姐与贾蓉婶侄之间的这点儿嗳昧关系,生生“揪出来给人看”。作者巧妙而自然地通过这一描写,暴露出贾府这个“诗礼之家”中乱伦的丑恶内幕。 

    当然,上述三点并不是《红楼梦》一书中描写人物的全部手法。今天的红学研究者们对《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手法,发掘得更深、更细,概括得更科学。但是,读者看到,早在40年前,端木先生能够细心地从《红楼梦》中总结出上面谈过的三点,已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读来也是深有启发的。 

    同 《红楼梦》描写人物有关的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文学作品要表现主题,完成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都离不开语言。正如已故的著名作 家老舍先生说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能想象,晦涩难懂,干枯无味,乃至辞不达意的语言,能够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这 一点,作为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端木先生,恐怕要比我们一般读者的感验要更深切一些。因而,他在谈到《红楼梦》的语言时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 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端木先生曾说过,“我从母亲所讲的故事中吸收了具有东北民间色彩的大众语言,但我是从《红楼梦》中学习了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打开端木先生早年的作品,如 《科尔沁旗草原》《鴜鹭树湖的忧郁》《浑河的急流》《爷爷为什么喝高梁米粥》等,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他对故乡语言的熟悉,是令人惊奇的。那些沁着乡土芳香的 大众语汇的运用,正是他学习《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来源: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冷溪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诗人的分享!

祝您及家人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