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平凡往事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回国杂记之 一个生不如死的人

(2014-10-16 08:28:48) 下一个





(四十多年前,小舅和我们姊妹三人的合影照)

最后一点贡献
去年十月我借去河南讲学的机会,在表妹的陪同下,顺便探望了一下病榻上的小舅。因脑梗而与世隔绝,只是尚未脱离苦海的小舅,竟在我反复的按摩下,意识突然清醒过来,并出人意外的认出我这个四十年未见面的外甥来。当时他几次尝试着坐立起来,可想而知都以失败而告终了。但就在那一刻,我却仿佛对人生有了重新认识,而且大彻大悟到一个真理,什么叫血浓于水,尽管我一直以为小舅早已淡出我的生活,甚至不如我刚认识的一个外人,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局外人。其实不然,否则当时我就不会那样感到揪心般的痛。更让我集悲悯,感恩,无可奈何和千方百计想为他做点什么等心绪与一起,可谓百感交集。我一直在想他一定有自己的王国,只是不为人知罢了,不然他的眼睛里不会再有光芒,而且竟能认出我来。
我回来后,我一直对同样年迈的母亲采取瞒天过海的伎俩,但天算不如人算,后来母亲还是从我发表在杂志里的文章中知晓了一切。当她哭着问我是怎样一回事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但还是避重就轻,有选择的告诉她一些情况。
 
就在我探望后,小舅搬出了疗养院,住到她女儿的家里。算是我为他最后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晃四个月过去了,为了研究整个家族病史,已经托了表妹很久,关于她一家抽血的事情,才在对小舅进行例行体检时画成了圆满的句号。但就在我们收到表妹从河南寄来的血样时,几乎同时获悉小舅仙逝了。
 
我想这是小舅对我们,可能是人类做出的最后一点贡献。
 



记忆和现实像两匹受惊的野马,把我的思绪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背道而驰地撕扯。那个曾俊朗、潇洒、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结过四次婚、有着六个子女的小舅,在经历六年前的一次脑梗病魔打击后,便神志不清,卧床不起。小舅是个天才,虽然因为没钱只读到中专毕业,而且还是学地质的,但绘画才能算是无师自通,当年文革期间河南省的大型宣传画,尤其是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曾多次受过奖励。为此改革开放后,曾在国民党做高官太太的二姨回国探亲,把省吃俭用供小舅读书的母亲骂了个狗血喷头,怨她没供小舅念大学。母亲嘴笨,委屈的一个人默默哭了很久。二姨哪里知道父母当年挣那点工资,不但要供我们一家五口生活,还要资助爷爷、姥姥、姥爷和小舅。


记得最后一次见小舅,我年仅六岁。不曾想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见面时,他已是一个形容枯槁,病入膏肓,苟延残喘的垂暮老者。如何让我不恍如隔世,感慨造化弄人!


此次应邀到新乡讲学,趁着在郑州转飞机的空挡,在表妹的陪同下到坐落在郑州老城的一家养老院探望病榻上的小舅。其实仅凭儿时的记忆,建立起来的点点亲情早已被岁月和世俗消磨殆尽。我甚至想不起还有个舅舅活在世上,因为他和我的生活没有一丝交集,都不如陌路尚有擦肩而过的机缘。而之所以能顾及于他,多是念及年近90岁的老母亲,想替她完成一份心愿,也算我尽了孝道。


走进简陋、肮脏不堪的养老院,怪味刺鼻。透过走廊的窗子,历历在目的是房间里挤满了一张张目光呆滞、扭曲和麻木不仁的陌生面孔。两个送饭的银色金属车横在本就拥挤的走廊过道里,让人不知不觉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再就是那些从不知哪个房间里传出的此起彼伏,乖戾尖叫声,让人毛骨悚然,神经紧绷,不禁有种想尽快逃离的冲动。


想到除父母外现存在世,寥寥无几的几个长辈之一,生活在这样一个肮脏不堪的环境中,我心里不禁一阵揪痛。


我跟在表妹的后面,收腹侧身来到门上挂有10号床位的房间里。当我的目光跟着表妹的脚步来到一个让被子包裹得只露出一张缩成一团的脸时,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中盘旋起来。表妹俯身对小舅说道:

“爸,你看谁来了?某某来看你了。”

小舅一点反应也没有,目光迷离,呆滞。

表妹拿出包裹里事先准备好的一件内衣想给小舅换上,小舅表现得非常抗拒,显然是受过惊吓,只见他用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双臂紧紧护在胸前,浑身瑟瑟发抖。表妹表现得非常有耐心,一边轻抚小舅的额头,一边柔声细语地说道:


“乖,不怕,就换换衣服。”


口气完全像哄孩子一般。但即便如此也只穿上一只袖子,就在小舅的抗拒下半途而废了。


表妹紧接着又熟练地拿起护工放在床头柜上的一碗面糊糊,给小舅一匙一匙地喂着饭。抽空还不停地给小舅擦拭嘴角因喘息喷出的面糊。


我愣愣地端详起小舅,极力寻找记忆中能与之相匹配的画面,但很快就崩溃了。这哪儿是我记忆中的小舅啊,从游离漂浮的眼神里,我见到的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漠视和绝望。当我被泪水模糊的视线,停留在小舅嘴边那些不知何时残留在嘴角上细沙般的饭渣时,我情不自禁地俯身拿起床底下的脸盆,在护工的帮助下,调好一盆冷热适度的温水,端到小舅身旁,弯腰给他擦拭起来,从脸部、脖子到手,最后是双脚。我这辈子只在父母生病时给他们擦过手脚和脸,而且都是发生在儿时。隔着毛巾,我感觉到仿佛我的手在触碰一根根粗细不等、棱角分明,且冰冷的骨骼,心里不免阵阵发酸。于是下意识的腾出一只手来给小舅按摩肩部,我也想如表妹那样抚摸小舅的额头,但又怕因此让他感到冒犯。小舅毕竟是个男人,男人最不堪被另一个男人像对孩子那样抚摸头部。越是无能为力时,越会敏感地联系到一个男人尊严。


我继续在小舅的臂膀和肩部用心地按摩,还不时地去热水盆里把毛巾温热了给小舅擦拭脸部,生活经验告诉我,如此这般会让人感觉舒服些。对一个缺少关爱的人而言,哪怕是最细微的体贴也能让其温暖如春。


因为下午要赶飞机,我的时间只有不足二十分钟,我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其实我很后悔,为什么不早些来呢?我犯了严重的经验主义。因为事先知道小舅因患脑梗已经不明世事了,又怕给他的家人们添麻烦,所以我故意到最后时刻才来看望他们。此刻我陷入深深的忏悔和自责中,有些无地自容。


就在我的按摩和擦拭下,小舅突然激动起来,瞳孔里放出锐利的光芒,刺我得生痛,并挣扎着要坐起身来。几经努力几次都没有成功,激动得整个脸部向中心抽搐,并哭出声来。


“他认出你了?真是奇迹!”表妹惊呼起来,又接着说:“他一直这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清醒的时候很少。”


我赶紧用手托住小舅的后背,一方面想缓冲一下他身体下坠的速度,另一方面是想给他一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暗示一种亲人之间才有的关怀和爱护。


接着我不失时机地拨通远在沈阳的家里电话,让妈妈和小舅说说话。


妈妈显然很激动,用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方言和小舅说了几句话,小舅虽不能说话,却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当我发现母亲的声音出现哽咽时,我立即挂断了电话。我担心母亲会因此犯病,母亲的心脏一直不好。


看到小舅还是专注地看着我,似乎有许多话要对我说,我突然想起妹妹几天前发到我手机上的几张母亲的照片,立即找出来,放大了端到小舅眼前,小舅认真地看起来。当然我做的一切虽比不了侍奉在他跟前的表妹们,但毕竟尽了份心意。我自知没权对随时随刻照看他的人们指手画脚,但我还是决定用建议的口吻告诉他们给小舅换个人呆的地方。表妹说她也有这样的打算,我这才心安了些。我知道这里的费用已经是小舅退休工资的全部了。


在表妹催我离开时,我正在琢磨就这样走了,小舅是否会承受得了的问题。走出养老院的大门,我长出口气,又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听到她无恙的声音后,我才奔向停车的地方。


听表妹说,小舅的养女对他很孝顺,就让她一起来吃个便饭,由我请客。付完饭费,我把身上所有的钱全拿出来分给两个表妹。我心思很乱,动机也很模糊。许是想让她们多少帮我尽一份心意吧。我原本就想把母亲给小舅的钱加上我送的老山参交给舅母便万事大吉。此刻,我却恨自己这次出来没多带钱。


当我在机场向送我的表妹挥手道别时,眼里却都是小舅的影子。。。。。。


在飞机上,我的心一直揪痛。下了飞机,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回自己家,而是匆匆忙忙赶到父母家里,不知为什么就想立即见到他们,虽然我也就呆了不足一袋烟的功夫,但安心了。
 

临走前,妹妹硬把她身上的钱都拿出来给了我,我明白,她也想出份力,尽一点心意。我不要,推脱半天,可她执意如此,在一旁的母亲也不住地劝我收下:


“留着打车用。”


1500元钱,打车用?我只好暂时留下,满足她们的好意,以后慢慢找机会还给她们。小舅的情况我只对妹妹一个人讲了,并嘱咐她对母亲三缄其口,就是怕母亲接受不了。


几十年的疏远、淡忘、忽视,被血浓于水的自然规律一下子拉得很近,近的就像一辈子都不曾分离,这就是人间血缘关系的力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满儿' 的评论 :
谢谢!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7824' 的评论 :
欲哭无泪!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aile' 的评论 :
很残酷,但没人愿意选择死亡。
满儿 回复 悄悄话 很感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还是不同的。脑梗其实还是能明白事务的。需要关心和照顾。
7824 回复 悄悄话 记得在芝加哥看过一个画展,表达的就是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家是在和这群人深刻接触之后想替他们表达他们对过去,对亲人,对现在,对未来的各种想法。
7824 回复 悄悄话 不能说他获得没有意义了,他有他的世界,只是无人了解他的世界里有什么,他也有痛有感情。
Kaile 回复 悄悄话 他虽活着,但没啥意义了。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cch' 的评论 :
听说过,医护人员的素质确实不同。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815' 的评论 :
尽力而为吧。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总算见到了。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朽木1976' 的评论 :
理解!
ccch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815' 的评论 : 在美国,去看过十几年前认识的美国老太太,现在已经住进老人院;回国,也去过当地最好的老人院,看望老同学的父母。中国的老人院,与美国的老人院,相比太大,那怕是中国号称”最好的“。。。美国老人院的人情味、护士的职业性、人性、发自内心的爱心,在中国看不到。。。
m815 回复 悄悄话 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四十几年见上_见.太遥远了的国度
朽木1976 回复 悄悄话 出国以后,对远房亲戚大都如此来去匆匆。。。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