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张寡妇之死

(2016-08-06 13:56:01) 下一个

张寡妇之死

潘文鸣

  过去,贵阳市内最繁华的地方是大十字,大十字往南走,在右边的贯城河边,有一个小巷叫汇灵巷,小巷里有个小院,里面住着一个年轻的寡妇姓张,邻居街坊背后都叫她张寡妇。这个张寡妇也就三十多岁,身材外貌都不错,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出身,在众多平庸的世俗妇女里,应该说是一个很打眼的年轻女人。

  解放后,共产党宣传新婚姻法,对寡妇改嫁持支持的态度,但张寡妇却一直单身而没有再婚。为什么?原来她虽然年轻美貌,但膝下已经有6女1男共7个儿女,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家都生活在普遍贫穷的境况之中,哪个单身男人能够养得起张寡妇一家8口人?其次,在毛泽东时代特别讲究出身成分,张寡妇的丈夫是国民党时期贵州的一个县长,50年代初期被共产党镇压处决,她不仅成了寡妇,而且还是反革命家属,在那个处处讲成分,人人讲政治的社会里,就是张寡妇长得再年轻,再如花似玉,哪个男人不怕政治上受牵连?所以,张寡妇只能自叹命苦,背着“反革命家属”的黑锅,守着7个儿女艰难度日。

当然,张寡妇的丈夫当县长时积累了一些钱财,但从县份上来到贵阳市,买一套房子,置办一些家具,一点积蓄已经花光,一家8口人很快就成了城市贫民。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中共在农村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搞互助组和合作化;在城市则设法让每个人都进入一个单位或组织,这样就便于对农民和市民进行管理和洗脑。张寡妇当时有一份工作,就是在市内一个缝纫社上班,但每个月的工资也就20块钱左右,全家8口人吃饭,靠她一个人的收入,肯定入不敷出,很难活下去。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张寡妇家里有架缝纫机,白天她在缝纫社上班,晚上就在家里加班,做私活。开始是给7个儿女缝缝补补,后来逐渐给街坊邻居做件内衣或短裤,收点加工费。在这个过程中,张寡妇遇到一个好心的男人,那就是齐伯。这个齐伯和张寡妇是缝纫社的同事,齐伯原来的职业是裁缝,会裁又会缝。一般人学踩缝纫机并不难,认真学,几天就可以上机;但是能够把布匹按身材高矮和胖瘦裁剪出合身的衣裤,那可是一门很不简单的技术。齐伯是裁缝师傅出身,由于当年不准单干,他只好进缝纫社打工糊口。好在齐伯由于妻子不能生育,只是夫妻两个,妻子在街道当主任,还多少有点补贴,所以,齐伯夫妻两个人的日子没问题。既然齐伯和张寡妇是同事,又是邻居,下班以后,张寡妇在裁剪衣服上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不免向齐伯请教。齐伯知道张寡妇家庭困难,每逢张寡妇来向他来请教,他也总跟着张寡妇到她家,手把手地传授他的技术。就这样,在齐伯的支持和帮助下,张寡妇的裁剪技术也渐渐上路,帮邻居街坊缝缝补补,或者是用自己家节约的布票买点布,做一些大人或儿童的衣裤,偷偷拿出去出卖。就这样,张寡妇的工资加上她打夜班挣的外快,一家8口人的生活勉强维持下来。时间一长,张寡妇觉得齐伯是她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心里不胜感激;齐伯也觉得张寡妇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能够吃苦耐劳,属于贤妻良母类型,不像自己的老婆那样厉害。于是,张寡妇和齐伯彼此之间的内心里就互相产生了好感。日久天长,街坊邻居对张寡妇和齐伯不免就有些闲言碎语。不过,背后的闲言碎语也好,或者指指点点也好,对张寡妇一家的生活倒没有什么影响。

50年代末期,张寡妇的大姑娘初中毕业以后找到一份护士的工作,接着第二年二姑娘也进了一家国营药材公司打工,张寡妇一家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日子也逐渐宽裕。在这种情况下,张寡妇的经济压力减轻,每天夜里加班就少了,人的心情也快活不少。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突然席卷全国,张寡妇家刚刚有些起色的日子再也无法平静。

  首先是北京红卫兵南下串联队来到贵阳,贵阳市很快也掀起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红色恐怖运动,并兴起了抄家之风。张寡妇是历史反革命家属,自然属于横扫之列。一天,带着红袖套和穿着军装的红卫兵来到汇灵巷,在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的指点下,红卫兵敲开张寡妇的家门,一面要求张寡妇交出反动的封资修黑货,一面开始抄家。几个年轻的男女红卫兵小将,往日都是中学生,一夜之间忽然变得凶神恶煞!结果,他们把屋里屋外翻了个底朝天,既没有发现什么反动的照片和变天账之类的罪证,也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几个红卫兵十分扫兴地扬长而去。张寡妇感到祸从天降,一夜无法入眠。

接着,红卫兵隔三差五揪斗牛鬼蛇神,张寡妇自然在劫难逃。开始,挂上“历史反革命的臭老婆”的牌子的揪斗,尽管弄得她胆战心寒,抬不起头来,脑子里也闪过一死了之的念头。但是,当她回家看到自己7个儿女以后,她有点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几个年幼的子女。另外,想到被批斗的人那么多,心想别人能熬,自己也熬吧……

  但是,没有多久,贵阳的造反派搞了一次浩浩荡荡的大游街行动。那就是把贵阳全市的所谓牛鬼蛇神和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全部集中在一起,开个批斗大会,然后把这些人排成长队,从贵阳市的城北的中华北路,横穿贵阳市整个城市,一路向中华南路游街示众。笔者当年曾经亲眼目睹了这次游街的盛况,估计有上千被批斗对象,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分别写着诸如“历史反革命”,“逃亡地主”,“右派分子”,“坏分子”,“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反动资本家”等等,还有什么“投机倒把分子”,“跳黑灯舞的流氓分子”,“卖毒品的犯罪分子”,“劳改释放犯”……整个游街的队伍有几里路那么长,甚至有的人被打断了腿也不放过,把他放在板车上拉起游街。而沿街观看的群众则是成千上万,就像节日一样热闹非凡。就在这次牛鬼蛇神大游街的队伍里也有张寡妇。只见她披头散发,满面泪水混着汗水,胸前的牌子上写着醒目的毛笔黑字“历史反革命臭老婆张某某”,另外,还在她的脖子上挂了一双破鞋,这意思很清楚。

抄家也好,批斗会也好,张寡妇都忍着心中的痛苦,咬着牙坚持过来,但这次挂着牌子和破鞋大游街,已经超过她的心理忍受的极限,游完街回到家里,看到几个姑娘的眼神,也缺乏同情和理解,好像还有些埋怨她做错什么事情,于是她一病不起,而且拒绝喝水喝吃东西,三天以后,就命归西天,离开人世!死时年仅40多岁。

  张寡妇死后,是齐伯按贵州的风俗,给她熬了艾叶水,擦洗身上,然后赶制一套寿衣换上,带领她的6个女儿和小儿子,把张寡妇送进火葬场,把张寡妇化作青烟升上蓝天。

  对于张寡妇的死,汇灵巷的街坊邻居议论了几天。善良而又有同情心的,知道张寡妇的遭遇,说她命苦,7个孩子可怜;站在旧道德立场的,说张寡妇作风不好,没脸见人,才选择自杀;站在官方立场的,则说她是自绝于人民……

可悲的是,人们当时都认识不到:如果没有中共那套杀人的阶级斗争理论,没有毛泽东的一再发动那么多整人运动,直到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把中国拖入灾难的深渊,而是从1949年以后,就努力把中国建成一个法制社会和文明社会,那么,张寡妇一家的悲剧难道会发生吗?这其中包括张寡妇的丈夫是否犯有死罪?

            2016/8/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