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叶蔓菁散文集《梦回故乡》之:家乡电影《玉麒麟》

(2014-06-27 19:25:05) 下一个
家乡电影《玉麒麟》

作者:叶蔓菁
(2014年3月)
 
(一)
 
半年前,常常到家乡论坛闲逛的我看到许多人在拱几个热贴,好热闹,帖子标题说了,是关于本地的电影,于是我也点开进去看看。一开帖子,哎呀,看到一幅超级猛男的电影广告画,太Man了。我是大妈级别的老人家,对这些男频的作品不感兴趣,于是没怎么关注,之后也就忘记了。我只喜欢小姐小生的那种文艺,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女频那种就有兴趣
 
然而,论坛上关于这个电影的热贴越来越多,还说是功夫片,电影名叫《玉麒麟》,看来粉丝众多,禁不住好奇,又去闲逛,得知尚在拍摄当中,许多人在报名参演呢。
有人说:“俺想演路人丁。”
有人说:“导演,我不会功夫,但想演个挨打的。”
……
这到底是什么本地电影啊?印象中,拍电影的导演、明星们都高高在上,摄影场地有警察把守,谁想演重要角色,传说中不是需要“潜”进去的吗?就是想演个群众,也得有点门路吧?记得有一年在多伦多市中心逛街,看到一个地方正在拍电影,我手里拿着个相机,于是对着拍摄场地来了一张,结果那个把守场地的警察立马过来,非要看到我把照片删除了不可。
家乡的电影却这么好玩,还可以报名参演,于是多看几个帖子,果然看到认识的网友去参演了,他私下里告诉我:“去演了一个挨打的角色!” 言下之意,有点得意忘形。
 
于是,把所有相关帖子统统搜索出来,认真地看了一遍,嗨,原来是我的家乡有一群特别喜欢电影的人,自称“草根电影人”,导演和主演都是李九,剧组有五十多人,他们自投资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子拍电影。却不知他们的电影作品质量如何,有点期待,希望能快快看到,但转而又想,拍完后会放到网上给大伙儿免费观看吗?也许不吧,也许,要看的话我老人家还得千里、万里迢迢地飞回家乡去,买上一杯凉茶,坐到一个小小的电影院里,那才能看到。要是果真如此,也行吧,总算是找到一个借口,回一趟家乡,顺便看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那也不错的呀。
 
之后,开始十分关注有关这部电影的任何帖子,得知拍摄完毕了,在做后期剪辑、配音…… 不少热心人士及时在网上通报,我就忍不住也到帖子上凑凑热闹,多跟贴,表示多人关注,他们的工作速度就会更快,这样就能快点看到电影。他们说了,会放到网上免费观看,太好了!
 
在2013年底的最后几天,李导演在网上说了,他们正在上传电影,好期待哦……,可惜等了一天,还没有看见电影的踪影,只看到许多期待电影的回帖。他们说了:上传电影很不容易。好吧好吧,元旦期间,本来有不少活动要参加,有朋友邀请去他们家玩,于是不得不舍弃网络,外出一天,到第二天才回来。
 
等第二天回到家中,马上打开电脑上网,家乡电影《玉麒麟》已经可以在网上播放啦,点击居然已达一千多,那么多人比我还先睹为快啊。
 
于是打开连接大电视的电脑,开始播放电影,老老少少坐下来观看。
 
片头的动画做得真好,都说加拿大的谢里顿学院是动画界的“哈佛大学”,难道做这个片头动画的人是谢里顿出来的?
 “六七十年代的岑溪,武风极盛。这是一群超级喜欢功夫的人,人们称他们为功夫佬……” 电影故事以一些历史资料开始。就是就是,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我在岑溪读小学那时,学校的体育老师还教我们学一些基本的拳术,记得学过一套拳法,叫“少年拳”,记忆是否有误?不管了,继续看电影。
 
电影的主角叫阿九,他和师弟山楂饼本来是孤儿,天龙山的武术大师收养了他们,把他们养育长大,教他们功夫,教他们做人。阿九和山楂饼成年了,师傅叫他们下山进城谋生,于是阿九和山楂饼只好辞别师傅,来到县城。
 
他们坐竹筏进城,滔滔的黄华河水上飘荡着一叶小小的竹筏,我的天哪!他们业余人士怎么拍到这个的?多危险啊!万一掉入河中,那可不得了啦!看我老人家焦急的,不过,电影上阿九、山楂饼和划竹筏的老农,不都在竹筏上稳稳当当的吗?滔滔江水汹涌过,竹筏已过万重山……,且慢,那摄影师呢?难为他了,拍摄出来的图片也还够稳,这是在江上拍的镜头呀,摄影器材肯定很重,那需要多大的手力和脚力才能稳稳当当地站在竹筏上扛住摄像机呢?不会头重脚轻一头跌倒吗?真是够疯狂了,这帮草根电影人!忽然想起,去年我和朋友们到丽都运河游玩,租了一条小船,我当时站在小船上用摄影机拍风景,小船晃荡晃荡的,还有一点风,我的摄影机就是很难定位,拍出来的景色东倒西歪、一塌糊涂。
 
继续看电影,阿九和山楂饼在县城居住了,住在师傅的一栋老房子里。住是有地方住,可他们需要寻找可以糊口的工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山楂饼和阿九进入同一家公司打工,然而很快,阿九就发现那个公司的秘密勾当……贩卖人口!阿九挺身而出,救出一个小婴儿,然后坏蛋追打,几经搏斗,坏人最终被绳之以法。
 
电影看完了,觉得很精彩,有几个亮点让人过目不忘。第一是那个瀑布,好美啊!见过中越边境的小瀑布,也见过尼亚加拉大瀑布,家乡的这个瀑布美就美在它是那么自然,是一种还未开发的原生态模样,甘甜温暖的水用手捧起来就可以喝,就那种纯净。第二是阿九和山楂饼在竹林里习武,武术动作不夸张不做作,是真功夫,那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武术套路,难道我孤陋寡闻?好吧,我是外行,但山楂饼身上那条裤子的款式我是认得的,那是以前家乡人穿的土布大袢裤,好土啊,土得掉渣啦!以前在家乡,这种大袢裤也是每个新生小宝宝的衣服呢,把大袢裤摆平在床上,把小宝宝放到裤子上,脖子正好是裤裆那里,然后把两只裤脚把小宝宝包起来,正是又温暖又舒适的婴儿用品,现今再找不到的。第三,阿九飞奔上宝马车的漂亮镜头,不说是草根业余吗?居然能做到这个,猛人啊!阿九你业余草根如此彪悍,叫那些专业人士情何以堪?
 
 
这是业余人士的作品呢,是有些许瑕疵,但能拍得如此,真是难得,暗地里为家乡的这帮业余电影人感到自豪,他们能干到如此,还有什么大事业不能完成的?!
 
家乡电影《玉麒麟》
(二)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家乡人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淳朴厚道、敢作敢为。从这部电影,我又看到了家乡亲人的品格,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伙伴陈十。
 
在我小时候,我家就在县城的孝坊河边,四周邻里的孩子都一起玩,一大帮孩子有十几、二十几个,孩子王是陈十。记得当时陈十大概十岁,其他孩子多数比他小,也有比他大的。脑子里有一个关于陈十的最深刻印象,有一天我正沿着青石板孝坊桥过河,突然看到不远处的龙眼树上,陈十已经爬到了树梢,他正在那里摘龙眼果呢,可是树枝太细,树枝啪地断了,陈十掉入孝坊河中,让我吃了一惊,可是他掉入水中之前居然来了一个漂亮的翻滚,就像个猴子一样,又让我吃了一惊。接着看到他在河里游泳,很快就游到了岸上,然后看到桥上吃惊的我,他还说:“很好玩。”
 
记得陈十常常带领我们一大帮孩子弄吃的,他给我们小孩子分配工作。
“你,老三、大姊、妹儿,你们四个去摘马齿苋,还去万寿果树旁看看,有桑椹也摘来。”
于是我们几个小女孩就准备出发,可是用什么装野菜呢,我说用小手帕,她们说用衣服口袋。
看到我们争论,陈十走过来,大声说:“你们真是笨!没看见菜市上人家怎么扎青菜吗?用稻草捆!”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田野里稻草梗多得是。
 
然后他安排狗儿和虾弟去田野的水沟捞虾,他自己和其他人到孝坊河里去摸田螺。正当我们几个小女孩在稻田旁的菜地里摘马齿苋时,远远看到虾弟哭了,过去问怎么啦,他说捞到一条蛇,“吓死了!” 虾弟说着,声音还发抖呢。
有人跑得快,奔去告诉陈十,陈十马上过来,那时候我以为他过来是安慰虾弟,结果不是,原来他居然想抓到那条蛇。
 
我胆子还算大,跟着过去看,看到陈十走进水沟,拨开野草,悄悄说了声:“不是蛇,是条黄鳝。” 他居然伸手把黄鳝抓了起来,然后一手抓着黄鳝,一手把长裤给脱了,把黄鳝放进裤子里去,再把裤脚裤头扎紧,然后穿着一个小裤衩,带着我们一大帮小孩子回家去。
 
我们去到陈十家,有人弄田螺,有人洗马齿苋……,然后烧火炒田螺、炒马齿苋,陈十和几个小男孩把黄鳝弄了,又放到铁锅上煎,煎熟后每个小孩从各自家里捧来稀饭,一起大吃我们的劳动果实。黄鳝煎得很香。记得好像是狗儿想吃黄鳝头,和陈十争了起来,陈十就让狗儿吃,但后来狗儿又发现黄鳝头不够熟,不要了,陈十又拿去放到铁锅上,烧火继续煎了一下,煎熟后自己慢慢地吃……
 
那是很遥远的记忆,我离开家乡将近三十年了,自打离开那里,就没有和陈十以及那帮小孩联系过,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如何?想着想着,觉得李九就像小时候认识的陈十,不像吗?要召集一大帮人拍电影,各个人有各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各个人的技能和特长也不一样,作为导演就要统一安排,要让合适表演的人发挥特长,不合适表演的肯定给撤换下去……,然而让人晕得吐血的是,李九既不是单位领导,也不是当地土豪,他只是岑溪烟草公司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搬运工而已,是一个真正的草根啊!他却居然有这样的魄力,指挥那么多人一起拍电影。那是拍电影啊,不是三天两天就能拍摄完毕的,从头到尾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呢!他们都说了,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拍电影都是业余的,为了合作,有人必须请假、或者调整自己专职工作的时间……。他们居然都办到了,他们拍电影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艺术,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呢?
 
 
电影里的其他角色,山楂饼、柴劈、杠上花、韭菜、大碌木、一碌蔗、反骨仔、沙皮狗……,单单这些名字就够好玩,都演得很精彩,觉得有许多地方拍得就像社会实录一样真实,让人过目不忘。山楂饼那漂亮的后空翻很夺目,柴劈那黑社会头脸让人怀疑就是真的,杠上花那玉林话讲得非常自然,看不出一点表演的痕迹,韭菜无论从表情还是功夫都表演得很自然,大碌木很逗很吸引人的眼球,甘姐那么可亲,让人想起以前的邻居阿姐,一碌蔗说的土话“垫个碌蔗”(像甘蔗一样直)让人禁不住要笑,打反骨仔那段如果有人说是事件录影,我一定会以为是真的……,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例如阿九切菜时大刀一砍就把菜刀插到菜板上,依稀记得小时候见过的大厨都这么干的,还有阿九做家乡酿豆腐,用拳头剁肉,亏他们想得出来,然后一抖炒菜的锅把五色蔬菜抛起再接住,太好玩了……
 
 
家乡电影《玉麒麟》
(三)
 
 
心想《玉麒麟》真是部好电影,我应该给国外的朋友们介绍介绍,让他们也看看我的家乡,看看我家乡的人。
 
忽然想起,去年国外许多媒体报道中国的房产泡沫问题时,有一份出名的报纸上用一张印度孟买贫民区的照片作为介绍北京房产问题的照片,这引起许多中国人反感:北京没那么差啊,怎么能用孟买贫民区的照片呢!
 
一天我和朋友丽萨闲聊,说到这个事情,她说:“北京肯定也有那样的贫民区,北京和孟买都差不多吧,能好到哪里去?图片大概差不多就行了。” 我说:“不是啊,北京没那么差,我去过北京的,我知道北京是什么样子,就没有那样脏脏的贫民区。” 我说他们登报纸也要讲究真实啊,可是我无图无证据,有理说不清。现在,有《玉麒麟》电影了,并且观众都能知道《玉麒麟》不是刻意拍最漂亮的地方,拍摄的场景很真实,所以,一定要让他们老外看看这部电影,看看真实的中国。
 
于是我发了许多邮件,给熟识的朋友一一介绍这部电影,把电影的网页地址贴给他们。在马来西亚巴六拜分公司上班的阿美最熟,发给她;在泰国的苏勒,发;在墨西哥的罗拉,发;在美国的帕特克,发;在香港的威娜,发……。虽然认识在世界各地的人不少,但是混得很熟的不够多,也就只能发那几个邮件了。
 
而加拿大本地的熟人,肯定得骚扰骚扰他们。
 
给所有熟识的本地朋友都发了介绍电影的邮件之后,一天,拨打了索亚的电话,索亚是有俄罗斯和印度血统的加拿大人。
 
“早上好,玛丽!又给我下订单啊?” 索亚跟我说。
“昨天下了一个大的,还不够吗?” 我说。
“那你催货啦?还早呢。”
“不是,我想请你看电影。”
“你请我看电影!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一句中国俗语是我教他的,他居然活学活用起来。
索亚立马口若悬河:“飞碟电影院吧?那里的三D电影院超级棒,上次热播《阿凡达》的时候给你公司送了那么多票,你都不去,真是的。” 飞碟电影院离我公司和他公司都不远,外观就像一座大飞碟。
“不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啦,我推荐一部网上的电影给你看,你自个在网上看,是我的老乡拍的,电影里面的场景就是我的家乡。”
“英文的?”
“中文的。”
“有英文字幕?”
“没。但你肯定能看得懂,里面有你喜欢的中国功夫。”
“嗯,我喜欢中国功夫,一定看,” 他说。
然后我把电影的网页链接发给他。
 
几天之后,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把话筒提起一听,是索亚。他说:“我看了你的电影。你疯了,你家乡这么漂亮,你来加拿大干什么!干活累得像狗似的” “干活累得像狗似的”,这是多伦多福特市长的一句名言,指亚洲来的移民干活卖力,像狗一样,虽说不雅,但实情如此,所以索亚和我时常在订单繁多的时候互相如此取笑。
 
索亚还说:“我喜欢那个瀑布,将来我回印度旅游,一定顺路去你家乡的瀑布看看,那里很美啊!”
“好啊!我也去。” 我说。
“你干脆回去算了,别在这里,干活累得像某某似的,累死你。”
“你赶我啊?我走了,新来的跟单员也许是一个最讨厌的家伙,整天催货催得你烦死……”
 
一天,收到阿美的邮件,她说:“那个瀑布好美啊!我下次度假,就去那个瀑布,你知道有什么旅行社可以联系吗?”
“这个啊,等你出发前,我一定可以帮你联系到旅行社。”
“好啊,谢谢你!”
 
我又写邮件问帕特克,问他看了电影没有,他说跳着浏览了一下,他说看不懂,对话不是英文,也没有英文字幕。
“噢,这样,那我看看我能否帮他们把英文字幕加到电影当中。” 我告诉帕特克。
“好啊,加了英文字幕,就告诉我。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首先你说了,它是一部草根的作品。”
 
 
又有一天,同事由纪跟我说:“你推荐的电影好极了,我那两个儿子喜欢得不得了!”
“真的!他们能看得懂?没英文字幕啊。”
“他们就喜欢里面的功夫,特别喜欢在竹林里打的那套拳术,还有带着许多手镯打的那套也喜欢,我儿子他们都跟着学呢。那叫什么武术套路?”
“啊,这个,我也不懂,不过,我可以找他们问问。”
“好,一定帮打听清楚啊!” 由纪说。
“行。”
 
于是,上网找到了李九,他盛情邀请我加入他们的QQ群。一进群,我就跟各位群友打招呼:“各位大侠!小的来报道了!我想给你们的《玉麒麟》电影加上英文字幕,我翻译,你们加到电影上,好吗?”
“工程巨大啊!我们都忙着呢,新电影已经在策划当中,等新电影拍摄完毕,再加英文字幕吧。” 他们这么说。
 
可是……,《玉麒麟》里面还有那么多精彩内容,没有英文字幕老外肯定看不懂的,那些是很深刻的思想精华,不是单单靠图片他们就能看懂的。
电影里阿九讲了这么一句话:“无论你多厉害,都玩不过生老病死,玩不过天。” 那是阿九对人贩子坏蛋的评论,看电影时听到这一句话时,曾勾起很遥远的记忆,小时候在家乡时我肯定听过这样类似的话。记得家乡话里,“耍老天”就是指干坏事,就是想跟天耍,耍得过天吗?耍老天的人肯定会输的。那是多么朴实的民间哲学啊,要是有英文字幕,西方的老外也就能见识见识我们那古老的思想文明了。
 
我和西方人聊天讲话时,常常会冒出一些中国谚语,他们经常会为之喝彩,例如之前说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们就觉得很新鲜很有趣,才知道中国人也是有中国人的幽默的。曾经让他们喝彩的谚语还有:“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还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吃饱了撑的”,“瞎折腾”,“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当这些谚语变成恰当的英语句子在日常生活里说出来时,确实能让西方人为之一震。
 
所以,这部电影很值得加上英文字幕,“一胆、二力、三功夫”,这是在诠译功夫的真谛;“深入其中,自然奥妙”,点明天龙山武功的奥妙和风貌;还有阿九和母猪阿娇讲的话“阿娇你上哪了?”,柴劈说的“山楂饼就是义昌江的鱼料”,这么特别的中式幽默,还有李九与山楂饼双双被绑时的谈话,虽然人在江湖,但始终兄弟情深等等……,不翻译出来,可惜了的。很希望中国人的思想精华能走出国门,让其他族裔的人认识并了解。
 
于是,本来每天就很忙碌的我,开始每日都花上一些时间,把电影里的对话逐句翻译。以前在家乡很多妇女都自己织布,每天织一些,一寸、两寸…… 日积月累,就成丈成匹,就可以做衣服做被子。我翻译电影的对话也要学习家乡妇女的织布精神,一天几句一段,日积月累,终能全部翻译完毕,也算是为家乡做点贡献吧。
 
 
后记:
本文贴出来后,才想起由纪叫我帮他打听武术套路的事,于是找到了李九,他说竹林习武的那套功夫是传统南拳,另一套是铁线拳套路中的龙形铁线。听他这么解释,外行的我还是不懂,于是上网查查,才大概弄明白什么是南拳,什么是铁线拳。南拳,泛指于明末清初后在中国南方形成的武术门派;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查找了这些信息,于是能勉强向由纪介绍介绍武术的套路。今天由纪又来问我,他的儿子们还想知道李九的师傅是谁。于是又找李九,他告诉我,他的功夫全都是家乡出名的拳师杨忠师傅和陆永昌师傅教受的,杨忠师傅毕业于桂林师范大学武术专业,陆永昌师傅毕业于广西武术队。师傅的教学结合专业和传统的武术基本功、套路、南北拳种,长短软硬器械、实战散打、擒拿等等。李九说:“师傅的功夫多得我一辈子也学不完。”杨老师、陆老师真可谓名师出高徒,谢谢你们培养出这位有武功、有思想的草根电影人,我们作为老乡也觉得很自豪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