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哭泣的骆驼

(2015-09-25 00:39:04) 下一个

撒哈拉沙漠是三毛的经典作品,也是我高中最喜欢的作品。三毛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将自己与荷西在撒哈拉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本书更像是三毛的日记,她把自己在撒哈拉的生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不虚幻也不自谦。读起来就像是一个久别的朋友在对自己诉说心事。
  
  三毛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总是会让人觉得很真实,不管是文人大家还是普通读者读她的作品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一个人的作品代表了一个人的心性,三毛的作品也处处体现了她的洒脱。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其实我更愿意称它为哭泣的骆驼。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因为它里面的故事很有趣,有很多东西是在我们的生活里不曾接触的。可是到后来渐渐发现能打动我的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份好奇心。我为荷西对三毛的感情而感动,敬佩三毛的那份随性洒脱,也为最后的结局而惋惜。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却因为荷西的去世打破。
  
  我喜欢三毛的文字,可是知道了结局的我,却再也没有把这本书再看一遍的勇气了。三毛知道荷西去世的那一刻,心大概就是死了的,我的心又何尝不是呢?这样一段令人神往的
  
  爱情,这样一段本应只能在文字了出现的情感,就这样被打断的了。
  
  我因为三毛的故事,就这样爱上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可是也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就这样恨上了这个地方。三毛为了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属地来到了撒哈拉,她说这里她是她生命里的臂弯。可是我觉得不是因为这里真的是她的归属,而是因为这里有荷西。荷西是这个世界上最懂三毛的那个人,只有荷西才看的懂她背后孤独与落寞,也只有荷西才能做她的阳光。
  
  当荷西死了的时候,她明白这个世界即便是再繁华也无法填满她心的残破了,她的心随着荷西离去的那一刻就不再完整了。她也曾试着再一次的打开自己的心,接纳这个世界,可是没有荷西的三毛是不完整的。所以,当她安抚好这个世界的牵挂的时候,她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孤独的世界。撒哈拉的阳光在浓烈,也终究是照不进她的心里去了。
  
  三毛走了,走的那么决绝,可是我想她一定滴笑着的。那一刻,她一定看到了自己深爱的荷西正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热土上,等着她回家。她走了,也没走,因为在她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仍然还能感受到她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爱情的执着。
  
  撒哈拉的故事,写的不仅仅是三毛的故事,更是每一个向往爱情、渴望归属的人的故事。三毛,就像是一只哭泣的骆驼在撒哈拉的土地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净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taishanhongt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说谁谁' 的评论 : 很有贵族气息
taishanhongt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十全老人' 的评论 : 我也曾怀疑
taishanhongt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没想到,这么多喜欢三毛的,很欣喜
taishanhongt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ain01' 的评论 : 是啊,虽然现在很少读了,但那段青春岁月三毛一直在,不曾褪色至今
rain01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高中追的文,迷得要死。这麼多年过去了,却知道了其实她的文有她幻想和希望的成分存在。有点失落。现在的"人肉"技术太发达了。人家连她的公公婆婆都找到了,并且采访过。还有何西死以前的事。多的我就不说了,不愿你受打击,就跟当初我受打击一样。但她的文真的是写得好,清新自然,带人深临其境,同喜同悲。
Linren 回复 悄悄话 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她的文字每每让我感动和流泪。最喜欢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飘柳儿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看到你的这段博文,又回到当时的感觉了。三毛影响了我不少,也因她去了趟撒哈拉。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越来越怀疑荷西是虚构的。三毛好象有很多类似的妄想。荷西真那么重要,她又去招惹王洛宾老人干嘛呢?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一直都记得那个早晨, 学校的广播里学生播音员那沉重的声音:三毛走了, 追随她的荷西去了; 以及当时我的震惊,哀伤和眼中的泪! 谢谢分享!
说谁谁 回复 悄悄话 感觉身边的台湾妈妈都挺有文笔才华的。特别是出嫁后来欧洲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园地,还有很多人出了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