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欲飞

春阳明媚 旷野清翠 天阔气爽 拂袖欲飞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试论中医对心身关系的认识与心身层次观

(2014-12-26 13:31:20) 下一个

         试论中医对心身关系的认识与心身层次观

                  

 

人是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亦以群体形式存在,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的高等动物。他即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这种双重性便决定了对人的研究的复杂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存在一个关键的连接点--心身关系。人对于外界所有的一切的反映,都要通过感知觉等心理过程来进行。英国主教贝克莱主张,只有被感知的事物才是存在的,他说:'存在就是被感知”。我国明代的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种认为心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资是第二性的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与之完全相反的唯物主义观则认为,物资先于精神存在。物资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中医学也认为神本于形而生形是神的载体神为形的主宰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灵枢·本神: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张介宾在类经·针刺论中明确指出: 形者神之本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治无形则神无以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灵枢·天年: 五脏安定血脉利和精神乃居故神者水合之精气也。”指出了生命活动( ) 和心理活动( )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种形神合一论是中医心身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心身关系的本质就是形神关系即肉体与精神的关系【1】。现代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精神内分泌学精神免疫学等方面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已经证实了中医的这些观点。

 

形神是合一的,但具体而言,心身关系还可以进一步从不同层次上来探讨【2】。有学者提出心身关系大致可区分出三个层次来, 一是本能类活动, 中医称作“欲神”; 二是内脏和情绪及相应的生命调控中枢, 后者中医称作"元神“。 三是脑和意识思维等, 中医称作"识神"。 三者中, 体现着不同的心身关系,前两者主要是“ 身” 与“ 身” ; 后者层次最高, 表现为“ 神经--中介(意识)--神经【3】。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心理结构是在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中不断发展,成长的又一系统。因为成长的生理结构亦在发展定型中,后天的心理发展过程可能改变某些先天的生理结构,但不能完全超越脱离先天的生理结构。

 

典型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结构的人,就可能具有典型的不同类型的心理结构,这是心理学类型,生理学类型的基础。生理心理结构类型不同的人,其生理感受性,心理感受性不同,即先天易感性不同。因此在同一外界环境中可能选择接受不同的刺激,形成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心理反应模式,乃至行为反映模式【2】”。

 

而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根据人体禀赋阴阳之气的多少和五行属性把人分为阴阳五态人和阴阳二十五人每一类型都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可产生不同的心身疾病如以太阳人为例太阳之人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人也。”( 灵枢·通天) 此描述了太阳人的人格特征即志大才疏好高骛远常自以为是。“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也”。即是说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易患发狂及猝死等病证而太阴之人禀性柔弱耐心细致缺乏主动易孤独悲观忧郁寡欢此类人多发肝郁之证如郁证梅核气癌症等【1。现在的研究证实了这种人格特征与生物学基础相关联的观点,发现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的平衡性与情绪有关。即大脑的兴奋一抑制过程欠平衡, 调节皮层下结构、自主神经系统的能力较弱, 自主神经系统激活水平高, 以致于不能有效地协调交感、付交感神经系统互为拮抗又互为统一的机能活动, 造成情绪不稳定, 易波动, 紧张焦虑, 故而形成了焦虑抑郁、内向等个性特征4。那么,。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的平衡性与阴阳五态人和阴阳二十五人有什么关系呢?

 

“长期的经验导致了每个人所特有的反应模式。如在生理反应模式上,有的人把对紧张,焦虑的反应集中于(有意无意地)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了心脑血管疾病;有的人集中于(有意无意地)脾胃系统,产生了消化系统疾病;在心理模式上,有的对紧张的刺激采用内部压制的态度,结果是抑郁。。。所以,对同一客体,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反映。其核心的反应环节是:

 

                              生理感受      

               感受       

                              心理感受  

  S-O-R=S-O                                                 R

                              与原有状态比较

               认知,评价     与内在标准状态比较

                              (文化积淀,理想)

                      

刺激-主体-反应模式”【2】。这种先天易感性及后天反应模式与疾病有关的观点,与中医气质类型学说相一致黄帝内经中就阐述了少阳人易患气虚气脱诸疾; 金型人易患肺经病变; 木型人易患肝病等现代行为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也已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A 型性格癌症与C 型性格相关基因生物学研究亦认为人的气质和性格具有先天倾向基础同样的情志变化致病与否,何种器官致病,与个人的遗传基因生物学特征有关。

 

“在心身结构这个生理心理交界面上,心理神经内分泌,心理神经免疫等皮层内脏的相关,是心身结构的具体物质基础,偏于生理结构这一端;而情绪,也在交界面上,偏于心理结构这一端。情绪主要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来影响人的各生理系统,影响行为的。在患者身上便表现为各种心身疾病【2】。”

 

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的产生是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应以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五脏主五神五志素问·宣明五气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中尤其强调以主神明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张景岳指出: 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中医认为心对精神情志活动有主宰的作用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协调地进行并各司其职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心身和谐健康长寿正如张景岳云: 虽神由精气所生然所以统摄精气为运之主者则又在吾人心之神。”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虽然依赖于脏腑气血阴阳的滋养和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但精神心理活动对人的生理功能又能施加重要影响。现代科学亦证实, 应激等精神心理刺激是通过下丘脑-网状结构-大脑边缘系统起作用,通过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的抵抗力发生改变引起各种心身病证可见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为中介最终转变为生理致病因素导致躯体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志不节七情过火可导致人体气血紊乱脏伤而病至

 

 

综上所叙,中医对心身关系的认识早已超越时代,对于我们现在认识了解心身关系与疾病仍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心身层次观是对心身关系的进一步理解,与中医形神合一论,气质(人格)致病论与五脏情志论等观点相吻合

 

 

参考文献:(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