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写我真情,写我本意。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留下一点痕迹供后代们借鉴,让他们了解,原来我们这一代是怎样地生活,怎样地思想。
正文

现代艺术的困惑

(2015-06-26 03:29:13) 下一个

艺术随笔(二)
       现代艺术的困惑            

(我所指的现代艺术是与传统艺术相对的艺术)

 

 

我家附近有一座画廊,装潢简洁现代,绿茵环绕,曲径通幽,是个陶冶艺术的绝佳环境。我留意观察一阵,也许新西兰本来人就少,那里几乎人迹罕至。我曾试着和管理人员联系能否在那里办个画展?她翻了翻我的作品照片,扔在一边说:“对不起,我们这里只照顾现代艺术画家,您的作品不属于现代艺术,老板不会同意的。”我说:“参观一下可以吧?”她立刻换成了笑脸:“欢迎!”

画廊规模按新西兰标准算是大的,有几间展厅,分别展出电视影像作品和一些我也说不清的古怪物件,空空荡荡的展览大厅毫无人气,就我一人站在当中像是到了月球的感觉。这原本就是创作者的幽默?还是现代艺术的窘境?我不敢确定。有一点我敢确定,这个画廊的处境就是新西兰现代艺术的写照。

展览室空无一人已是新西兰现代艺术画展的常态,本来有兴致迈进画廊的人就不多,遇上现代艺术坐堂更是门前冷落。公众认为现代艺术是个比高等数学还难懂的莫名物,真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所以这里的兴趣学习班、绘画俱乐部乃至高等画廊写实绘画仍是主流。我所接触过的洋人朋友无一例外喜欢写实作品,有的甚至偏激到排斥一切现代艺术。

当然我这样介绍并非说明在新西兰写实绘画一统天下,我也见过用马桶刷子画画的学习班。不要笑,她们可是非常严肃认真。一个社区画廊的经理曾指着我们一批专业华人画家的写实作品痛批为不是艺术,而旁边的画家们的学生作品(都是成年初画者)他却溢美为真正的艺术。新西兰官方或权威美术机构大力推崇的也是现代艺术。我上面讲的画廊就是因为有政府资金支持,只好听命于政府,展出作品必须是现代艺术。

总之,现代艺术在我们这里的生成状态大体是上层热,底层冷。精英热,大众冷。

本人以“阶级”划分属“贫下中农”,焦大一级。与“潇湘馆”、“怡红院”无缘。那些上层人物想什么,喜欢什么从无知晓。为什么推崇现代艺术也不明其心机,只好以画论画,老实端出“小人之心”。

现代艺术并非“糟粕”一片,我也不歧视现代艺术,有那么多人喜爱它,必有他的道理。我以前的文章中也说过西方现代派反本溯源他的老祖宗是欧洲古典传统画,血缘绝对正统。这说明现代艺术是欧洲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欧洲古典艺术有其辉煌的成就,而西方现代艺也不乏优秀作品。在意大利一个著名的旅游小镇,我无意中踏进一间小画廊,却惊诧那里的作品不同凡响。有写实的,也有装置艺术的,统统世界一级。尤其装置作品设计独具匠心,制作精雕细琢,凸显作者对创作的严肃心、负责心和认真心,如此精美的装置艺术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也是初次打动我心的。由于室内禁止拍照,我只能流连徘徊于作品之间尽量装载更多的精神记忆。置身于这些精品之中,我甚至萌生出一种莫名的占有欲,当时就做起了白日梦:我要是土豪,什么名包、香水都不要,就在这里随便挑一件抱回家才是最大的乐趣。

很遗憾,这类令我心仪的现代艺术作品非常稀少。反而大部分作品多是叫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没有作者本人的解释或说明,哪怕是业内人士恐怕无人知晓他想干什么。

记得在电视里看到新西兰一位颇有名气的现代艺术家介绍她的作品,全是清一色的半圆,只不过颜色不同,笔触不同罢了。听她介绍才知道这张画是画她的家人,那张画是画什么事儿,张张有出处,件件有名堂。她滔滔不绝讲了整整一档节目,除了那“半圆”留在我脑子里,其他全是空白。我承认,她也许达到了她所需要的目的,“半圆”成了她的代名词。可是我不甘心,艺术呢?艺术在哪儿?只知一味地“出新”却冷落了感染人心的使命,这是现代艺术吗?创新不是坏事,随着社会不断地变化,寻找更新更能表现新时代的艺术手段,这没错。可是,不要忘记,手段不是目的,它只不过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如何让人们在你的作品里产生情感共鸣才是艺术家的使命。也是艺术的“普世价值”。你的“新”能启人思考,拨人心弦,致人感悟才是真正的“新”。如果你的“新”仅是力求标新立异,追寻感官刺激,渲染不知所云那不叫艺术,那是“哗众取宠”。

其实出“新”并不难,找一个没人做过的事,把它做大做巨,再云遮雾罩地忽悠一番,最好让人家听不懂,艺术家的王冠似乎就戴在你的头上。

但我不认为这就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没那么复杂,他很简单,打动人心就齐活,不管用什么手段,写实的,抽象的,画架上的或装置的等。将你的心注入作品中,将你的情感锻造入作品里,人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你的心,你的情感,这就是艺术。当然这比出“新”多了一层,也就更难了,付出的心血更多了,这就要看你对艺术的诚心与否。

我不希望现代艺术成为皇帝的新衣,明明赤裸裸无物,却偏偏慑于他的权势极尽夸耀恭维之能事虚构为辉煌灿烂的服饰。尽管你吹的多么天花乱坠,神乎其神,多么高深莫测,终究敌不过孩童的纯真与直言——他确实没有穿衣服。

我敬佩现代艺术开拓者的勇敢和探索精神,他们敢于披荆斩棘,敢于舍身为艺术长河开辟更多的出口。保持艺术的鲜活他们不可或缺。我想这也许是西方官方和权威人士极力支持的原因。

梵高画了一辈子的画,无人问津。死后成名。他的伟大不在于现在的辉煌,而是活着时期的穷途潦倒却仍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这需要常人没有的勇气与执着。

现代艺术如今的处境与梵高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总觉得很多人追求的是他的后面,而不是前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有一个审美观念上的跃变,那就是从生活中可体验的形向现实中不存在的形甚至于无形转变。它的审美趣味打破传统的经验,给人更多想象和再造的余地。此外,大众艺术和精英艺术是可以并存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也可以并存,不必要用一种去否定另一种。

正如楼主所言现代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求新求变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性使然。许多创作具有实验性质,不都能成功。把它们与已被普遍认同的传统作品比较可能有失公允。但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想要不花或少花力气蒙混是不成的。也有些是对现代艺术存在误解所致。作品要有观众才能完成其使命,创作只是一方面。许多华人审美比较传统,希望艺术家们能够成为桥梁沟通艺术和观众。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非常认同你对艺术的定义!不光是绘画艺术,所有门类的艺术无不如此:触动人的内心,让人感动给人温暖!
wgp66 回复 悄悄话 毕加索,马蒂斯以后的彻底看不懂,,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现代艺术就是嘴巴艺术,比谁更能忽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