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与社会随想

(2017-08-22 21:03:03) 下一个

以前发在新浪博客,被盗了,把文章转过来。

2012-12-09 09:48:02
以前看言承旭的电视剧白色巨塔,对里边自私的行为很痛恨。在旭吧还在别人的帖子里发言。觉得要和同类人在一起才会缓解存在的问题。

现在细想起来,气愤是不必了,但分类和制定条条框框倒是类似社会制度的建立。就像孔子之类的做一些教育,让人统一思想,规范行为,让社会和谐。

最近在看一些李安导演新作的影评,电影还没看,因为想等儿子回家时和他一起看。但忍不住在看影评,都是些讨论人性的话题。这让我又想起了以前在吧里所说的话,忍不住想写在这里作个记忆标记。

其实人就是想要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活。如果无拘无束,有福享没人会推辞,身边有帅哥美女伺候着,没必要当正人君子。一天换一个,没人管得着。但因为是生活在一个群体里,因为还到不了想啥是啥的程度,要和别人互动,共处和合作,必须建立条条框框。

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人对这个圈子的人来说是招人讨厌的。应该把他清除到这个圈子以外。但条条框框本来就是人定的,又何来好与坏。对犯规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鄙视气愤,有的只是清醒的认识。

如果不认同这些条条框框怎么办,跟着混呗,但游离于这个圈子之外,保留一些自我,千万不要去做救世英雄,那不会有好下场。我过去就有过那种愤青的想法,现在还是很景仰那些先驱者,可我自己已经没有了那种愤世嫉俗的热情,更多的是反省自己。

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找同类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共处合作环境,让自己尽可能地按自己期望的样子活。最小的圈子就是夫妻。这时沟通就凸显重要,要别人知道你看重什么,你也要知道别人怎么看。达成一种默契。性格坦率肯理解别人是沟通的关键。诚信这个东西很重要,因为这里涉及到契约。涉及付出和回报,涉及妥协。但诚信没法被要求。它是后天的社会产物,这要看每个人的教育,文化,信仰,习惯和对自己的约束程度。这也是找同类的一个考虑点。
说到这里,我对自己的和对朋友的要求基本就出现了。一,肯沟通肯互动,即肯倾谈肯倾听。二,讲诚信,多少是有些行为约束或者做人准则规范的人。三,善良。 四,实事求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