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二十六: 知道一点儿,也许能救命

(2006-11-01 06:16:37) 下一个

BY:梁力

人在旅途,充满回归自然的豪放。风餐露宿,也变得诗意融融。最富刺激的,或许就是面对凶险和危机,能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我们在旅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与它们相处并避免其伤害呢?

毒蚊,是一种小而可怕的飞虫。进入丛林中,千万不可以穿凉鞋和短衣短裤,鞋带和裤脚要扎紧,扣好衣袖衣领,最好戴上帽子。不要随意在草地和阴暗潮湿的地方坐卧,更不要把手伸进树洞,土穴,草坑当中,这种行为经常被在其中栖息的小动物们视为侵犯。

“打草惊蛇”是最有效的办法,尤其在夜间十分管用。可以用木棒或竹棍等长长的器具,一边走一边敲打路面和周围的草丛,蛇类会自动躲避。“星星点灯”也是好主意,用手电或其他照明工具也能达到驱散蛇类的目的。这种做法主要是提醒它们,有人在路上走,对双方都是保护。

见到有蛇昂首吐信,这是攻击的信号,不能硬斗,只能远距离地投石块,或者用棍棒驱赶。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试图去打死它。如果距离足够远,你也足够镇静,可以尽量减小自己的动作,让蛇认为你对它的威胁并不大。

如果毒蛇真的追过来,不要慌不择路地逃跑。最好是立刻向左右拐弯躲开,或者向上坡的方向和相对光滑的路面跑开。倘若你图省劲,拔腿直溜,特别是朝下方冲,那毒蛇就追得更快了。

一旦确定被毒蛇咬伤,力争在数分钟内得到处理。原则是排除局部的毒液,抑制蛇毒扩散和阻止蛇毒吸收。立即用索状物,如毛巾,布条,绳子,野藤等在伤口的近口端系紧,在系好的绳索内套上一根小木棒旋转扭紧。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防止肢体远端缺血而坏死。然后用小刀以蛇牙印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度应该达到皮下。

双手从周边向切痕压挤至少20分钟,并用肥皂水,淡盐水,或清水不断地冲洗。还可以用茶杯,罐头瓶等以拔火罐得方式吸出毒液。办法是点燃鸡蛋大小的火团,伸进罐中燃烧片刻,取出火团后迅速将罐口边沿与皮肤紧密结合。这样,罐中的负压可将一部分毒液吸出,如此反复,尽量多吸出毒液。必要时,还可以口含烧酒将毒液吸出,但必须确保口腔内没有任何伤口,细微的伤口都会感染中毒。

伤口周围涂抹蛇伤药,并口服蛇药片。这时。别以为万事大吉,必须尽快送往医院继续观察救治。被咬伤的人要多喝水,不要行走,尽量用担架抬着走。

马蜂和黄蜂是常见的,它们窝于灌木,树枝,草丛和岩洞之中。蜂群素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特点,因此,发现了蜂窝不要因为好奇而捣动。出现了蜂群袭击时,应该是立即就地卧倒或者蹲下,用雨衣等蒙住暴露的部位,切忌用手乱拍或者奔跑。

蜂蜇人的时候,尾部会分泌一种含有蚁酸的毒汁,一旦注入人的皮肤,引起局部红肿,剧痛。蛰伤处可以用苏打水和肥皂水擦洗,也可以用清凉油涂抹。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和虚脱的症状,应该立刻平躺,补充水分,服用抗过敏药物,旅行同伴设法就医治疗。

蜈蚣和蝎子,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恶毒”,在它们的体内,藏着毒液,注入人体后,很快酒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被蝎子蜇伤的伤口尤其疼痛难忍。蜈蚣和蝎子有畏光性,多在晚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皮,腐木,石隙等地方。蜈蚣有一对尖形颚牙,咬人后毒液顺着牙注入皮内,蝎子的腹部最后一节膨大为囊状,附有毒腺的尾钩。尽管伤人的方式不同,但伤口的处理方法基本是一致的。

用氨水或苏打水,肥皂水等碱性液体清洗伤口并涂抹在伤口,最好是用水溶化蛇药片涂在伤口周围。用冷水浸湿毛巾局部冷敷,防止毒素扩散。要特别注意的是,蝎子蜇伤后,应该在伤口处拔出毒钩,被蜈蚣伤后如果出现了发热,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因该立即服用抗过敏药物。

漆树,是一种人接触后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植物。漆树多生长在树林边缘和灌木丛中,全树均有毒,尤其是树皮渗出的汁液,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后皮肤出现红,肿,痒,痛,还会出现水泡,一般在人体的面,颈,四肢和阴部。进入林前最好向当地人学习漆树的辨认常识。

行路时发现漆树要尽可能地避开,有过敏史者不要随意敞开衣领或卷起衣袖。万一想找“方便”之处,应该先观察周围有无漆树。发生了漆树过敏,只要有条件,立即洗澡,换衣,晾晒行装,清除沾染在身上和衣服上的致敏物质,消除病因,必要时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水蛭,叮人后会吸附在人的皮肤上吸血。这时可以用防晒油涂抹,水蛭会很快掉下来,它留下的某种物质会使血流不止,可以用创口贴贴在伤口上防止感染并止血。

旅行肿如果意外受伤骨折,受伤的部分不能随意移动,用衣服盖上伤者保持体温,不时检查伤者的脉搏跳动情况。如果是腿和臂骨骨折,要用三角巾固定。若骨折处还有伤口,应该首先确认纱布是无菌时才能使用,手不要触动伤口,用纱布轻轻盖上,不要压紧。

休克的症状是脸色苍白,颤抖,出冷汗,脉搏微弱,或者某个部位过度疼痛,这时要帮助休克者仰卧在阴凉的地方,为其宽衣,将湿毛巾搭在额头降温,并补充含盐的水分,尽早医治。

应当提醒的是,所有的急救措施都只能够救一时,若遇到严重的伤情,必须立刻送往医院,不能拖延治疗时间。

旅行过程中,避免动物伤害的首要原则,是“不侵扰原则”,因为绝大部分的动物并没有主动攻击人的习性,除非它们以为自己受到了威胁。

动物们其实会自己躲避人类,因此旅行者防止受伤的最好方法也是“退避三舍”,保持足够的距离,切勿因为好奇心过重而使动物们误解并发起攻击。

单独或结伴走在山林中时,可以大声地说话或唱歌,“提醒”动物们避开你。

遇到如松鼠,兔子等可爱的小动物时,也不要过分接近,更不能捕捉它们带走,以免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伤害它们。

我们和动物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只要我们以爱心去面对,以小心去防护,就能与动物们共享美丽的大自然。

附注:本文的原作者是梁力,艾丽思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和编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说得是,一怕什么都忘了:)

我认识一个人,遇到一条昂首吐信的蛇,心里还念叨要镇静,镇静呀,三秒钟后,大叫一声,撒腿就往山下跑,跑啊跑,回头一看,蛇没了,高兴极了,再往前一看,蛇在前头等着他呢!

所以嘛,读牢背熟,融化在血液里,还是有好处的,没准儿会在关键时刻不由自主地化为行动。
audree 回复 悄悄话 怎么给克隆了两个呀
audree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不错,就怕野外来真的了, 就麻爪了。什么都记不起了。
audree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不错,就怕野外来真的了, 就麻爪了。什么都记不起了。
audree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不错,就怕野外来真的了, 就麻爪了。什么都记不起了。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是啊,这些经验在野外旅行的时候,不仅管用,而且也是对动物们的一种保护。

以我的个人经验如是。

也希望其他的朋友们做补充:)
风谷 回复 悄悄话 嗯, 很有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