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影视音画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进海明威的家

(2015-11-08 21:15:18) 下一个

(以上我拍的)

(这张是网上的清晰图片)

在芝加哥风雪交加的一个周末,我无处可逛,便来到了海明威故居。


海明威故居,和一排外形相同的洋房并排,很多人开车弛过,都不会注意。


在我们阅读外国文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喜欢前苏联的和法国的,而美国文学似乎印象不深,除了海明威、杰克伦敦,就没有太多其他人了。而且,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阅读和理解起来不比列夫托尔斯泰和大仲马小仲马等更容易。


海明威故居是一座掩映在古树绿荫中的两层小白楼,海明威在这里出生并度过童年时光。据悉这栋房子曾经几番易主,后来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根据海明威家族的照片,借助基金会收购和家族的捐赠,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曾经的面貌。


在海明威的故居参观,第一感觉是精致。无论是转角的楼道,还是床上的帷幔,甚至是餐桌上的碗碟,镜子的框边,都是展示了这一家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生活品质。


第二个感觉是温馨。讲解员告诉我们,海明威的祖父常在餐桌大谈自己的惊奇经历。海明威的祖父曾经营房地产,参加过南北战争,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父亲是个医生,喜欢打猎,热爱自然。海明威的祖父和父亲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这些素质融合在海明威身上,埋下了他写作的种子,成就了他日后的辉煌。


第三个感觉是丰富。在故居的一面墙上,展示着这个家族的照片。海明威家族中,女人们热爱艺术(海明威的母亲音乐美术兼修),男人们热爱自然,富于冒险精神。一楼的老式钢琴上摆放着一尊贝多芬的石膏像,书房的书架上有两支猫头鹰标本。海明威家族人口众多,二楼被分割成很多个卧室,暖暖的风格,像个迷宫。所以,在这样的家里成长的孩子,童年的丰富是可想而知的。


海明威最后选择在古巴生活,是不是与他早年所听故事中的描绘有关。他说他被古巴宽阔、碧蓝的河流、美味的热带水果、芳香的咖啡、世界知名的烟草所吸引。他在古巴钓鱼、度假、写作并写出了令他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他曾经这样描述古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地方,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所以他留在古巴(他离开古巴的第二年就自杀了。)


“那么我们呢?出生在中国,归宿在他国,是因为太爱这个给予我们新护照的国度还是听从了命运的安排?”离开海明威故居,迎面是漫天大雪,我不敢多想。疾速回家----回我在国外的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喜欢海明威。我读他的海与老人读得泪流满面,而其他英文作品好像很少有能打动我到流泪的地步。我不说自己英文水平不佳,只说海明威是个伟大作家,哈哈,我矫情吧?
满池娇 回复 悄悄话 你最爱的地方, 你愿意保护她的地方, 你愿意为她付出的地方 , 就是你的国, 你的家。
满池娇 回复 悄悄话 老洛克菲勒的祖先来自法国和德国,法国和德国都来和老洛克菲勒攀亲。 人家老洛克菲勒根本不理这套, 说: 我就是美国人。地道的美国人。

中国人被洗脑的太厉害了, 太自卑了。
Kaile 回复 悄悄话 他爱冒险,生活漂移不定,想表现出勇敢但内心其实很辛苦。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感谢博主带我们神游,要是再发点里面的照片就好了(可能是不让拍照吧)。
您最后提出的问题似乎具有永恒的意味,出生国,收养国,或是我们成年后自己找到的心灵故乡,那是文明、价值观、精神气质等综合因素令我们寻寻觅觅且最终认定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