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三十四

(2015-09-02 20:56:05) 下一个

        关于大禹的妻子涂山氏,有两个原因值得多说几句,第一,因为事关“夏二代”,大禹的儿子启,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交接定下了一个不良的基调;第二,我就是想说。

        涂山氏有个娇滴滴的名字,叫女娇,貌美如花,出生于名门望族。涂山是现在哪里,至少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浙江,江西和安徽的怀远县。我是安徽人,因此强烈相信女娇是安徽人。女娇是在看见大禹治水的英姿后,深深爱上大禹。大禹当时迈着令道士神魂颠倒的禹步,“左准绳,右规矩”,肩上还有三尺三的扁担,配上九尺九寸的伟岸身躯,实在是酷毙了,秒杀上衣口袋插三支钢笔的知识分子。当时女娇对身边的小伙伴说,口气分明是刘巧儿式的,很霸气:“他是我的,你们都别想了。那人人又平和精神好,他说话来大家瞧,生产队里当队长,人样生的很漂亮。我不爱财来不爱命,就爱那人的好劳动!”

        大禹很给她面子,听到女娇的表白,看着女娇的娇容,禹在0.01秒内就爱上了她。大禹工作之余,一有空就去桑林和女友相会,一路上挥舞着三尺三的扁担撒欢奔跑。

         大禹和女娇有没有成婚有两种说法,一说成婚了,一说没有成婚。我没有办法核实他们有没有结婚证,但孟子想必坚信大禹是成婚了,否则一个未婚生子的人怎么能当四圣之一呢?好吧,大禹和女娇成婚了,成婚不久就离开家了,率领众人奔赴下一个治水工地。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孟子认为是八年),就算他三过家门都入了,他还是该听听《常回家看看》。

         女娇是个有音乐天分的女子,把相思寄托在乐曲当中。她的原创歌曲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有效的字只有前面两字,后面二字是虚词,相当于“啊,哎”,表示叹息再叹息。女娇要“候”的那个“人”当然就是她的禹哥文命兄。女娇的歌没有名字,我义务给它起名叫《常回家看看》。

        据吕不韦说女娇版的《常回家看看》乃南音的起源,后来周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和召公下乡采风,这哥俩收集整理的南音,便是《诗经》第一部《国风》里的首两卷“周南”和“召南”。我们耳熟能详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来自“周南”。所谓“采风”,“风”指的就是“国风”。我去年回国有幸在福建听过一次南音,台上的女子一席长裙,横弹琵琶,歌声如泣如诉,虽然我一句歌词都听不懂,但那单纯的旋律和嗓音依然令我非常感动,眼前出现一幅远古的画面,一个白衣女子站在芳草萋萋的山坡上望着苍茫的远方,心里哼着思念的歌谣。

        女娇想必经常守望在家门口,一咏三叹地唱着“候人兮猗”吧?女娇是个有想法的女子,她要让禹哥听见她作词作曲的歌,可是当时她有孕在身,不便远行,怎么办呢?她有办法,她让她的侍女赶往禹哥的工地去唱!当时的情景很有趣,因为没有麦克风,侍女必须要走到禹的身边,先介绍一下歌曲背景,然后再开唱,禹哥身边的民工有福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工地慰问演出。在身边战友和民工的起哄声里,文命兄羞涩而幸福地笑着。《吕氏春秋》里这段关于大禹与妻子的小故事很美,走抒情路线。

       《淮南子》走的则是荒诞路数,据说大禹治水到了离家不远的嵩山,怀孕的女娇去看望大禹。大禹当时正在从事一个艰难的工程,打通轘辕山来疏导洪流,其工作方式连火星人都无法理解。

         大禹跟女娇约定,听到鼓响她才可以去见他。大禹忙中出乱,不小心碰落的一块石头把鼓砸响。女娇听见接头暗号,便去看望大禹。当时的大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化身为熊,正在生猛地开山裂石。女娇大惊失色,掉头就跑,一路跑到嵩山脚下变成石头。大禹追上来,喊道:“把儿子还给我!”,石头北向裂开,一个孩子以孙悟空的方式诞生了(“石破北方而启生”)!大禹给那个孩子命名为“启”,因为他是从石头中开启出来的。据说生出孩子的石头高10米,周长43米,人称"启母石"。

       这个古怪的传说被官方庄严地接受, 汉代时在嵩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万岁峰下,建了一座“启母庙”,并铭刻《启母阙》碑文以表彰涂山氏为大禹治水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我对这个匪夷所思的传说耿耿于怀,这个传说太丑陋了,大禹化身为熊,把老婆吓得落荒而逃,编造这个故事的人动机是什么?丑化大禹还是颂扬大禹?如果是颂扬,编纂者口味很重;如果是丑化,理由是什么?

       安徽也有个“启母石”,在怀远县涂山,又叫“望夫石”。大禹和女娇婚后四日便离家治水,一走就是十三年。女娇朝思暮想,天天都去一个地方,心里吟唱着“侯人兮猗”,看着唱着,终于化身为石,那个地方就是女娇与禹的初恋之地,那里曾有一片茂密的桑林。

       大禹为治水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成就的伟业配得上后人永远的敬仰与纪念。屈原在《天问》里提醒后人不要忘了鲧,很有道理。大禹不仅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也把父亲曾用过的“堙土法”用上了。没有父亲的先驱,大禹能成功吗?“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意思洪水得治,鲧和禹父子的作为分得清嘛?“纂就前绪,遂成考功”,“考”指的就是大禹的先父鲧,没有鲧,就没有禹。

        鲧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许因为性格上的缺陷,“负命”说明其羁傲不逊,得罪舜招致杀身之祸。大禹治水十三年才成功,鲧才干了九年就被撤职查办,再给他几年,说不定他也能成功。

        鲧地下有知,肯定会为儿子欣慰、自豪。治水成功的大禹在舜的联盟里如日中天,一如舜当年在尧时代的模样。


(本节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