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不尽的屈原(三)

(2015-10-20 04:57:36) 下一个

屈原所处的年代是纵横家操控天下的春秋战国后期。在那大背景下,屈原的倔强性格和他那楚王宗室身份决定他不能朝秦暮楚,所以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屈原去世后一百多年后,汉文帝时期的长沙王太傅贾谊第一个发现了屈原并将屈原的事迹精心包装推上历史舞台,以贾谊当时被贬长沙的心情和他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加上屈原与他相似的经历让他既为屈原悲伤也为自己鸣不平,因而极有可能夸张了屈原的事迹。
有了贾谊的先期准备,大约再过七十年后司马迁觉得有必要在《史记》中为屈原作传,尽管司马迁对屈原的身世经历并不是很清楚。司马迁因受过宫刑,与屈原有同样被委曲的感受,因此司马迁在写屈原传时也有可能抬高屈原,认为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那么真实的屈原又是什么样子呢?屈原先生的人格无疑是高尚的,但他对当时楚国的作用绝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重要,他的职务左徒也不会是很高。屈原当时在楚王廷有两个政敌:上官大夫和靳尚,据唐代开元年间学者张守业考证上官大夫即为上官靳尚,所以上官大夫与靳尚为同一人。靳尚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战国策.楚策》的《楚王将出张子》章中,而屈原的名字不曾出现在《战国策》中任何章节。《战国策》是屈原那个年代的记事性质的著作,屈原的名字不出现在这本著作中,说明屈原在那个年代并不是重要人物。在比屈原稍晚些的楚国荀卿的作品中也没有提到屈原,因此可以说屈原的政治地位应比靳尚低。
从《离骚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69515/》可看出,屈原确实是怀王时期被放逐的,楚怀王虽然幼稚,但不昏庸,有陈轸等名士为他出谋划策,所以楚怀王不可能因靳尚几句谗言便放逐屈原,屈原是楚王宗室成员,更何况怀王曾经非常信住屈原。怀王疏远屈原是有可能的,这也许是屈原被派出使齐国一段时间的原因。后来怀王放逐屈原,那一定是屈原干了什么超过怀王所能容忍的事情,如计杀靳尚(约公元前311年)。靳尚是怀王的宠臣,也是怀王宠妃郑袖的同盟者,更是张仪(秦国宰相)、郑袖、靳尚铁三角的重要成员。怀王一直被张仪所欺,表明怀王不觉得张仪有多坏,只是到最后被秦国扣留,客死他乡,怀王后悔晚矣!

更多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69515/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Nanshanke 回复 悄悄话 To 漁富:同意。晋之后,魏有一阵子也很强,秦不是对手。秦强还是因为商秧变法,把传成了战争机器。
漁富 回复 悄悄话 與楚國相比晉國內六卿之間的爭鬥亦可歌可泣。無三家分晉的話,秦並非是晉的對手。
Nanshanke 回复 悄悄话 To农家苦:谢谢你的评论。纯属个人业余爱好,也许是对这个苦难的民族有一种文化使命感吧!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连续三篇都拜读了。总体的感觉是,如果先生在国内,做这样的钩沉矫正工作可能满有意义,可在西方做这件事情,就多少有点浪费了。因为研究历史的人,在西方视野更开阔,资料更容易获得,思想更不受钳制,完全可以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倒是想给先生提个建议,如果您年富力强,时间和精力都允许,请您不妨关注一下北美原住民印地安人与中国苗族的关系。探寻这个问题比挖掘故纸堆有趣多了,也有意义多了。
Nanshanke 回复 悄悄话 To京华人:同意,但要有可靠的来源才行啊。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史料可不能仅限于《史记》和《战国策》。
Nanshanke 回复 悄悄话 To 京华人:这些情节大多无法从《史记.楚世家》中找到,《战国策》中亦无此细节,无法评论。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左徒之职是主管楚国外交,并非楚王秘书。至于小说情节上,我记得可能有出入。现从百度百科里摘一段作为旁证:
楚怀王头脑简单且刚愎自用。任用昭睢一群旧世族。宠幸贪财纵欲的王妃郑袖,排斥主张变法强国的大夫屈原。任命无能的子兰为合纵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攻秦,几经较量,六国终因根基不稳内讧多出而频频失利,合纵宣告失败。苏秦为避祸回到燕国。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是楚国,楚王恼羞成怒,归罪于张仪。遂重新起用屈原掌握兵权,发誓向秦国复仇。春申君立即北上燕国,请苏秦入楚,准备发动第二次合纵。

刚刚经过大战的秦国遣国书使割地求和。谁知楚怀王看了拍案大叫:不要割地,只要张仪!正当秦国准备举国一战之时,刚从燕国出使归来的张仪却自请入楚。邦交如战场,张仪与嬴华冷静周旋于楚国,终于化险为夷。刚刚恢复了大司马职务的屈原从楚国变法与合纵的利益出发,派兵暗杀张仪未遂,却险些造成张仪与苏秦这两个生死朋友间的误会。在秦国的离间下,屈原再次被贬斥,壮心酷烈的屈原私自调集八万楚国新军,在楚国屈氏家族的支持下,贸然与秦军决战。兵败,全军覆没。回到燕国的苏秦险被野心家子之卷入阴谋泥沼,遂离燕入齐。几经周折终于在齐推开全面变法。神秘退隐的燕姬也历尽艰难追随苏秦潜入齐国,两人终获团圆。
Nanshanke 回复 悄悄话 To 京华人:谢谢评论。至於你所说的孙辉浩的小说,情节太夸张了,屈原最高官位是左徒,相当於楚怀王秘书,没有调兵权,更不用说八万大军。那次八万大军战秦国完全是因为楚怀王气愤秦国不守信用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给楚国。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如果用今天的话讲,屈原就是一个爱国愤青。我建议你读一下孙浩辉的《大秦帝国》,虽然是小说,但作者是搞历史出身,情节大致都有史料支撑。书中讲屈原劝楚怀王不要与秦国交好,而断楚齐联盟。楚王不听。屈原私自调兵8万与秦军对抗,结果大败,爱国不成反害国。所以,屈原的自尽,有对楚国的彻底失望,也应有对自己铸成大错的羞愤。但我们用今天的眼光从新审视屈原,他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