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我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2015-12-10 10:00:37) 下一个

我的思想觉悟不如网友dudaan,文革初期毫无负罪感。 :)

说起来父母的工资也较高,按一家七口来算的话,人均50元以上。可我们从小受到的是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教育。除了家中书多,有一台如柜子般大小的老式唱机和很多唱片外,和周围同学伙伴们的家庭没什么不同。文革前,我基本上未穿过新衣,开开心心地穿着仨姐嫌小换下来的旧衣裙。

实际上,因穷亲戚多,需接济,又担负着赡养老人的担子,父母的手头并不宽裕。母亲还常接济家庭困难的昔日老朋友。说一节好笑的。一日,母亲不在家,来了一位阿姨,说她是母亲的老朋友,在地下工作年代里,曾掩护过母亲。绘声绘色地讲了一段如何机智地帮助母亲逃脱追捕的故事,让我们听得入迷。母亲回来后,和她到小房间内去谈了一阵。她离开后,我们缠着母亲多说几个昔日的传奇故事。母亲听我们说了她讲的故事,笑了起来,说是她编的。那阿姨原来曾是个革命不坚定者,有脱党变节可能。49年后,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知道母亲人好,向母亲要资助来了。母亲给了她(好像是)二十元。她的要求也不高,满意地走了。

要说我们家与众不同的可能是,从我上幼儿园大班起,周日就有了由老妈主持的家庭民主生活会。(抄自我旧文)“由姐姐们轮流作记录。父亲虽工作忙,但也尽可能参加。会上讲评孩子各人一周来的表现,可摆功邀赏(多得几颗糖什么的),可批评检讨申诉解决争议,也可向爸妈提意见。会后全家出游或大扫除或打上几副牌。当年有时会因心怀鬼胎(犯了什么错误)而不想参加这会,如今回想起来就只有温馨的感觉了。”

陈毅的《手莫伸》诗,我们早在60年代初,就被要求背诵过了。那“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的句子牢记心间。我们五子女没有一人自个儿经商的、也无人从政。我倒是曾被作为“第三梯队”培养,可自知自己从小接受民主思想教育,惯于大胆直言。经历了文革后,更是同情弱者、嫉恶如仇,鄙视党棍。这性格,不适于在国内体制下从政,还是逃之夭夭出国留学为好。结果还是家中从事教育的颇深渊源,占了上风。外祖父花一生于办学教学的精神,溶入了我们的血脉。说来有趣,我们五人里。曾有四人在上海交大任教。但只有大姐,在交大应用数学系的教学研究岗位上,坚持到了退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快乐人生77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沉鱼' 的评论 :

谢谢,也问好!
沉鱼 回复 悄悄话 上海交大毕业的,进来跟楼主的家人问个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