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day

每天进步一点点,幸福得象花儿一样
正文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2016-02-11 18:20:19) 下一个
 

-- 读金宇澄的《繁花》有感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是翻开《繁花》后看到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若有所思。

金宇澄的《繁花》发表于2012年,是一部用沪语写作的长篇小说,新旧交替,雅俗同体,加之作者自绘的插图,才华跃然于书页。为了使更多非沪语的读者能读懂这部小说,作者对语言做了一些改良,即便如此,我想这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一些非沪语读者在阅读时的舒适度,但沪语是这部小说的特色,这种语境让我时刻沉浸在上海的气息里,小说勾起了我对很多昔日在上海生活的回忆。

想过写一个书评,但面对这样的作品,“一个作者把他一辈子的故事,他要讲的话都放进去了”,而我只看了一遍就要去评,我觉得是对他的作品的不敬,所以还是先放一放,等我感觉真正ready的时候再去写吧。

刚刚得知王家卫导演计划2020年将“繁花”搬上银幕,我是极喜欢他的”花样年华”和”一代宗师”的,所以特别期待他的电影版“繁花”。那谁会被他选中出演小说中的三个男主角阿宝,沪生和小毛呢?王家卫导演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张爱玲的影响,上海的文学都非常女性,但是金老师的小说充满了男性荷尔蒙,这种性感不是粗犷,也不是颓废,是一个上海男人的性格。我是很认同王导的说法的,一个不懂上海文化的人,怎么可能完全看懂上海男人?怎么可能给上海男人一个公正的评价呢?

《繁花》主要是沿着两个时间段展开的:1960年代 — 文革,1980年代 — 1990年代末。

第一个时间段里的我还很小,记忆不多,但懂事后,通过我妈逐渐了解了一些。小时候,每年的三伏天家里都是要晒霉的。到那时,我妈就会翻箱倒柜,把家里的”老古董”们拿去天井里,或大门外晒,而我就得坐在边上看着,印象中这是一件非常boring的苦差事。到我大了点后,我妈就会给我讲那些物品背后的故事。我妈的家庭成分是资本家,大学前有过一段不错的光景,之后便一直不顺。医学院毕业后,因为不服从分配,所以就没了户口,由她哥哥照顾着直到与我爸结婚。通过晒霉,我看到了一些我妈当年的生活。小说中年轻阿宝的生活圈中有我妈当年生活的影子。三个男主中我最喜欢的是阿宝。

我爸的家庭成分也不好,所以与我妈的结合也算是门当户对了。我是在上海南市的所谓下只角出身长大的。我看不到小说中有好的家庭出身的沪生的生活,但我还是能够”看到”同样生活在下只角的小毛的脏乱差的生活的。

我没有真正经历过文革,但对下只角的生活还是有很深刻的记忆的:小时候我妈因担心我受到周围的不良影响,所以不允许我出去玩,但我羡慕在外面玩的孩子们,于是就偷偷溜出去玩,结果我总是那个在游戏中卖苦力的人,其他孩子多有哥哥姐姐,一委屈就有他们出面摆平,而我这个编外成员就得take the pain,所以几次之后,我便失去兴趣,乖乖呆在家里了;很小就被大男孩骚扰,因为害怕,更不想出门了;小学一年级时,莫名其妙被全班女生孤立,现在知道它叫bully,每天放学就有几个女孩骂着”送”我回家,持续了一周,被我妈发现,告到了班主任那里,最后以道歉结束。不过在那个星期中,班上的那些男生并没有给我雪上加霜,我的同桌就对我很照顾,我感激至今,可惜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因为不久后我妈就想办法让我转学了,去了一个环境好很多的重点小学。转学之后,学校离家远了很多,但没有人再欺负我了。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在不断地长大,也不断见证着周围的变迁:个体户,知情返沪,港澳同胞,出国扒分。。。这些在《繁花》里也都有出现。我呢,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离开这个下只角,并且最终我也做到了。

下只角的生活让我早早体会在孤独中生活,现在这已成为我性格中的一部分,我很知道如何享受它了。

谢谢《繁花》,让我忆起很多弄堂旧事。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有关上海的小说了,very touching,非常喜欢!

 

后记:这是15年我看完《繁花》后写的一篇短文。这次征文又想到了它,借着文学城这个大平台,如果有机会让金宇澄老师看到这篇短文就好了。我还想让王家卫导演知道,胡歌是我心中出演阿宝的不二人选,我会在银幕上看到胡歌阿宝吗?什么微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everyda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越读越喜欢",太好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电影版 :)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圣诞前刚读完了《繁花》,它的语言风格很特殊(不单单是方言),小说的技巧也十分独特,一开始不太习惯,但过了五、六页,就开始体会到作者的用心了,越读越喜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