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隆庆写意山水———落基山脉下的雪系列 (画稿)

(2021-04-11 19:07:27) 下一个

                                                                                                中国山水画,多数人始终是停留在前人的印象。从隋代的展子虔、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看起、一路往下看到五代的董源、巨然、宋代的范宽、王希孟、 元代的黄公望等众人的山水,其风格基本上变化不大。但到了明代的山水画,画风突变,画派众多。主要是以浙派和吴门画派为主,画家多达四十多位。主要有: 沈周、文微明、仇英、戴进、董其昌、蓝瑛等人。 尤其是到了明末清初时,有一位叫八大山人的画家【  八大山人 (1626-1705)  俗姓朱,名耷。 江西南昌人,明朝宗室后】其画风一下抓住了我甚是喜欢! 年少时我常临八大山人的画册,并从他的用笔当中感悟到 :  八大山人的笔墨虽然没有徐

 

 《空灵》 •   中国画                                                                                                     

渭的狂肆和刻露【徐渭(1521-1539)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人】。但其笔墨练到了凝重、圆浑、蕴藉的境界,特别是在构图上往往是大疏大密、计白当黑、无画之处也成妙!但是八大山人当年的心境是寂寞而悲伤的,笔墨里常表现出亡国之恨,正如郑板桥题他的画所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伤感之心,在构图和意境上八大山人表现出更为险奇简略,从而形成了他那独特的画风。而我所在的年代和心境是有别于八大山人,但他的用笔、用墨、构意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但在意境上,应该是墨色当随时代【清代·石涛所言】与时俱进,只有大胸怀才能画出大意境!

                                                               

                                                              

            《落基山脉下的雪》印象之一   ·  中国画                                                                                                                                                   

 

 

 

     在从艺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怎样才能画出有个性化的作品在写意山水画上,怎样去突破前人的画风? 每个画家都以自己的机缘给出不同的答案。对我而言,就是早年我有机会移居到加拿大这块自由的土地上, 让我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就是我心中对八大山人的缘分还在,始终没有丢掉! 让我从中得到了启发,八大山人是以计白当黑,那么我就反其道而行之计黑当白的新思路。在技法上,我从张大千的沷墨画中得了感悟!【  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后改名张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等。】我以浸代泼,更加注重于墨色和黑色,而且要做到黑色不死,留住墨韵!在加拿大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加西落基山脉这一独特的地貌和雪景为我提供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 有了这些,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创新,结果画出来的效果很独特:画面的视觉冲击感很强烈!画中的墨色很震撼画中的意境更深远!

       

      我把这些画稿拿到北京给袁武老师看,他看后说这画好!可以画下去!【  袁武老师是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中国写实人物画的大家。】有他对我的画稿给予肯定,这就让我更有信心地去创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留黑比留白要难画得多!因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各种新的表现技法,在这个过程中画出了许多有特色的画稿。现在我把一部分画稿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其实画稿比正稿来得更真实,因为它是画家最原始的创作! 它没有任何修饰并且是有着画的痕迹,更原味地反映出画家的真实性和创作历程! 

                                   

  《落基山脉下的雪松》印象之二 · 中国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