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德国之后法国也清醒 对华示好

(2022-11-06 10:12:21) 下一个

难忍被收割,德国之后法国也清醒了,接连对华示好,美国搬石砸脚

2022-11-04 15:33:09 来源: 真知见 
 

自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欧盟峰会之后,宣布自己要亲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开始,整个欧洲的风向,可以说完全“为之一变”,有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领导人和政客,开始站出来强调对中欧关系的重视,以及坚决不与中国“脱钩”的意愿。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表态,就好像是发令枪响一样,彻底地激发了欧洲内部,想要与中国搞好关系的热情。

比如,德国工商总会就明确表态,支持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团访华。对此一些法国民众开始着急了,纷纷呼吁马克龙跟上朔尔茨的脚步访问中国。

不过,在朔尔茨正式收到中国的邀请后,法国政府并没有无动于衷,就在近日,法国外长科隆纳主动致电我国外长王毅,双方就世界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科隆纳表示,法方希望跟中方高层密切交往,增进共同利益。话里话外,似乎有一种在为马克龙总统访华做铺垫的感觉。

可以预见,在德国总统朔尔茨访华之后,很有可能会开启新一轮中欧合作的高潮,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试图裹挟、拉拢欧洲,对中国进行所谓“排挤、封锁”,甚至“脱钩断链”的阴谋,将彻底成为痴心妄想。

要知道,几个月前欧洲国家可不是这样的态度,那么,德法等国为什么会突然站出来,强调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呢?

事实上,问题的症结还是出在美国身上。

简单来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中国采取了中立的立场,而美国一直在向中国施压,希望跟着欧美一起制裁俄罗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美国的真正目的,也只是想要借此机会,把中国和欧美区分开来。

让西方舆论把中国和俄罗斯划在一个“圈子”里,从而实现美国借助俄乌冲突,先捆绑欧盟,再携手共同对付中俄的意图。

客观上讲,这个战略在俄乌冲突前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美国资本,一直操纵着整个西方的舆论,包括德国、法国在内的欧盟大国,其国内的很多媒体,都是被美国资本渗透和操控的。这就决定了,当美国想要刻意强调中俄是一伙、而欧盟和美国是另一伙的舆论宣传时,欧洲的风向就随时会配合。

第二个原因,与欧洲长期以来面对发展中国家时的傲慢心态有关。简单来说,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一跃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已经有200多年了。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么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要么就是落后、不发达的代名词。

西方人已经习惯了,以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来考虑各种问题。因此,当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中国虽然采取的是中立立场,并没有偏向俄罗斯或者乌克兰任何一方。

但是欧美用多年来形成的这种傲慢与偏见的眼光来看,他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跟随发达国家的脚步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这种心态再叠加上美国的舆论宣传,导致的结果就是欧盟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采取了一种疏远中国的策略,这一点在一些欧盟右翼政党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因为他们受民意跟舆论的影响更深,而这些是美国操纵的,也就相当于,被美国所主导的“政治正确”所绑架了。

毫无疑问,多重因素之下,欧盟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干了一件特别愚蠢的事情,那就是把本来可以帮助他们斡旋与俄罗斯的关系,或者度过眼下这个难关的中国,反向的给推开了。

这种事情别说是在国家之间,就算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也是非常没有道理的。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旁边一群人围观,其中一个正在打架的人,责怪围观的人没有帮自己,把围观群众骂了一顿,这岂不是逼着围观群众拉偏架,帮助对手吗?

偏偏这么简单的道理,欧洲人想不明白,或者说是被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以及美国在舆论上的宣传和政治所绑架,完全被蒙蔽双眼、洗了脑,一直没有回过神来,直到最近才让欧盟逐渐认清现实。

首先是9月份“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彻底断绝了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缓和的余地。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有点夸张了,管道被炸还可以修好,怎么可能会没有余地呢?其实,问题的症结根本就不在欧盟和俄罗斯,而在于美国和英国。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说明,在美国和英国不同意的情况下,欧盟就算是想要跟俄罗斯改善关系,最终美国也会想办法破坏。“北溪”管道能被炸一次,就能被炸两次,这对于欧盟来说,相当于是失去了几乎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紧接着,德国媒体又曝出美国各州政府正在密集的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欧洲制造业落户美国,这就属于典型的釜底抽薪了。

一方面是断了欧盟跟俄罗斯缓和的后路,另一方面是在积极吸引欧洲制造业落户美国,而动摇了欧盟的经济根基。这些举措联系在一起,欧盟要是还反应不过来,美国已经借俄乌战争挥起了收割欧盟的镰刀,那么他们也真的太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欧盟开始积极地寻求跟中国改善关系,其实只是他们彻底看清了形势之后的必然选择。

换句话说,俄乌冲突的持续,以及美国疯狂收割欧洲财富,让法、德等国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为避免彻底沦为战争陪葬品,开始重新转向中国。
 

毫无疑问,朔尔茨敢于打破藩篱的举措,说明了欧洲国家的自主意识并没有完全破灭,欧盟国家也不可能无底线地牺牲自身利益,来满足美国的诉求。

从这个角度来讲,朔尔茨此行可以说意义重大,无疑是向美国展示出了强硬姿态,也就是如果白宫继续无视欧盟国家的利益,那么他们只好另寻出路了。

而对于美国来说,欧洲与中国加强合作,绝对是其不愿意看到的。因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本质,说到底还是想要通过“脱钩、断链”的方式,来迟滞、阻碍中国的发展。

但如果连美国最为重要的盟友-欧盟,都选择不再跟随了,那么美国竖起来的这堵“墙”,不仅不能隔绝中国,反而会将自己给孤立起来,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