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姐姐荣沁

酷爱远行,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正文

美国的空气到底甜不甜?

(2017-05-28 20:05:31) 下一个

认为“美国的空气是甜的。”肯定不是马里兰大学毕业生杨舒萍首创。长期以来,我住在拉斯维加斯的孙崧小弟不止一次地感慨:“我每次回到美国,一下飞机,觉得空气都是甜的。”“姐姐,难道你没有这个感觉吗?” 而我呢从来没有回答过“YES”OR “NO"。

    我不回答有三个原因:

    第一,尽管我感觉美国的空气确实新鲜,优质。我还没有品尝出“甜”的味道。但我毫不怀疑孙崧小弟的感觉。就像我相信杨舒萍同学的感觉。

    第二,即使北京、西安等地区有时候空气污染的一塌糊涂,我们的黄山、三亚、大理、丽江等城市还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

    第三,恐惧。我不知其他海外华人朋友是否遇到过像我一样的尴尬情形。曾几何时,我们要非常小心地评价美国。小小的一个赞美就会被同胞们扣上爱不爱国、忘没忘本、是不是辱华的帽子。以前有些华人从美国回中国会努力地蹦出几个英文单词,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是要努力地把自然蹦出的英文单词给压回去。不仅仅是回国、在社交媒体上要小心祸从口出,在美国在家中也同样要谨言慎行。举一个例子,一次在纽约的家中,谈起美国的教育,我一时忘情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没有想到惹怒了我的好友:“当汉奸是没有好下场的!”这顶帽子当场把我砸晕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回击他“你不是也持有美国绿卡吗?”好友当场拿起一把剪刀“我可以马上就把这张绿卡剪掉!”够狠!我败下阵来,落荒而逃。从此中美任何之比较,成为我们谈话的禁区。

 

   如今的我等不敢批评美国,批评美国,还想不想来美国?进美国海关可是要查微信、推特、Facebook;不能进美国,孩子怎么办? 更不敢批评中国,不能回中国,父母怎么办?

   不批评不谈政治还不够,曾经用微信给一位学者型的老领导转发了几首好听的英文歌曲,很快收到回复:“不要老是转这些洋人的东西”。

 

   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的功用在于根除恐惧。”然而我们可以想象这位被扣上了“辱华”帽子、被网络暴民人肉、被围剿被声讨、已经公开道歉还被不依不饶的名校佼佼者杨舒萍现在是何等的恐惧。尽管她在毕业典礼上演讲完毕,受到了马里兰大学(建校150年首位)华裔校长陆道逵的肯定和赞赏。

 

   我很担心,暑假回国亲友们在把酒临风之际纷纷强迫我回答:“美国的空气到底甜不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coke_xin 回复 悄悄话 另外我觉得有个逻辑很奇怪。就算有些城市的空气稍微好些,难道就不能对整体质量做个评述?邻居家吃了晚饭,我就不能喊饿了?
coke_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UCSON2008\': 现在连空气都不敢评论,你说敢不敢评论言论自由?
TUCSON2008 回复 悄悄话 空气问题谁都可以说几句,言论自由在国内就是政治敏感话题。
TUCSON2008 回复 悄悄话 不要纠结于空气的问题。难道没有人说说言论自由吗?言论自由比空气问题重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