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人

感谢主,因祂有说不尽的恩典
正文

简单生活

(2006-12-05 09:03:40) 下一个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分享了一个电台节目里面,提到美国人现在过圣诞节越来越累,完全失去了当时设这个节日的意义。一过完感恩节,甚至远在这之前,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圣诞节的东西,买礼物、装饰房子、节日shopping,到了快到节日的时候,准备家宴饭菜,打扫诱房间、迎来送往,忙得半死,有的还为了过节欠了一堆债。
 
其实何止是圣诞节呢?每一个节日,人们都过得很累。刚过去的感恩节,有个记者采访一个美国人,为了买到一家商店的大打折商品,他从周四中午就在店门前排队,甚至错过了家人本应团聚共享的感恩节大餐,更不用说在瑟瑟寒风中要一直等到周五的清晨。便宜东西真的值得花这么大代价去买吗?每一个节日,都成了商家发财的商机。也许商家们会希望一年365天,天天都过节就好了。
 
还有情人节,那一天,有男友或者女友的,有老公或者老婆的,都得承受某种期望,多半是女人对男人的期望,要有鲜花啦、巧克力啦,或者一个浪漫晚餐什么的,如果别人有,自己没有,就是对方爱得不够。可是谁说的,爱一定要在这一天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呢?不就是个2月14日吗?与其它的日子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人为加上的期待,让这日子变得象涂在女人脸上的厚粉,那刻意营造的浪漫怎么看怎么不自然,也怎么看怎么累得慌。
 
国内的朋友们都在买房买车,虽然以国内的交通状况,实际上打的远比自己有车来得省事。车成了除提供交通之外的身份的象征。在美国这边的朋友,为着大房子绿卡而奋斗。前些时和一个朋友联系,在电邮中她告诉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又搬了大房子了。可是,我这老土的,觉得她那五口之家住从前的房子挺好的,学区也不错,不知道为什么又折腾。
 
人人都喊累,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个拿着鞭子在我们背后不停抽打的、驱赶我们向着物质主义的金光大道飞跑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我们在生活上、在幸福上附加了太多的东西,让原本就在手边的幸福安宁,变成了一个不断追逐却似乎永远无法企及的目标。
 
记得83年,家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终于不用蹭邻居家的电视看《排球女将》了,开心了好久。记得大学毕业第一次领工资124.2元,开心了好几个月。记得留校工作时,住在筒子楼里,黑黑的楼道里,经常不小心就踩到肥硕的老鼠,虽然心惊胆战,可是还是开心,因为有了自己的一间房子。记得出国半年,买第一辆车,虽是二手的小车,跟着我上北下南地跑过好多地方。现在,房子住得更大了,车子也是全新的,但幸福感并不因这些东西而增。就象圣经上说的,有衣有食便当知足。因为物质的东西,真的并不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快乐,更不用说内心的安宁。
 
物质不应当是奴役我们的,反而是受我们支配的。物质也不应当承载它的工具性本身之外的东西。衣服是拿来穿的,车是用来开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老公老婆是拿来相亲相爱过日子的,除此以外,若用它来攀比显摆,累的无非是自己。
 
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如果我们可以返璞归真。圣诞节快来了,那一天,吃过饭,如果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唱唱赞美诗,讲讲主耶稣的故事,是不是会比让他们吃大餐、有新礼物更能记得长久?平常的时候,与其住在大房子里,为打扫卫生花更多的时间,倒不如住在合适的房子里,有时间去野外晒晒太阳、听听天籁来得惬意。每天为着健康地活着、为着出门平安、为着有工可作或者失业了终于可以换新的工作,为着有人可爱或者被人惦记而充满感恩。
 
昨天晚上开始跑步,好久不曾在夜里出门,因为有事情要做。但昨天,呼吸着静夜的空气,看着雾一点一点升起来,第一次发现,这个城市真的很美。已是冬天,却未曾寒冷到如刀似削的地步。家里没有人,外面也没有旁的人,我一个人,却非常欢喜。在那个时候,不需要别的什么,知道上帝与我同在,无论在哪里,祂都在,这是祂所造的世界,我们高兴着领受高兴享用,就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