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黑贝王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什刹海,70年代怎么炫酷

(2020-09-03 05:45:08) 下一个

我的什刹海(二)---什刹海的一年四季

我的第一篇什刹海贴出以后,网友茶仙儿问我什刹海相对北海公园是个什么位置。什刹海指北海公园以北的一片水面,元代名“海子“ 。因为周围有十座寺庙,故早年也作“十刹海”。后来水面缩小,逐渐形成 西海(积水潭) 后海 前海 三海相通的水道,为今日的什刹海。

什刹海四季如画不是吹的,70年代的北京还是靠水吃水的时代,所以我的童年、少年岁月基本上就是围着前后海的河沿儿转。

和电视剧《什刹海》中的画面一样,前海和后海的河沿儿和民居院落之间都有一条马路,马路两边种着杨树和柳树。春天柳树抽条、杨树发芽的时候,刚刚化开的河水清凌凌的,风中的柳梢倒映在水面,就像是春姑娘在河里洗头发。清新的春意荡漾在胡同里跳皮筋的女孩子们清脆的歌谣声中:

柳条青,柳条弯

柳条垂在小河边

折只柳条做柳哨

吹支小曲上青天

春天的柳枝最适合做柳哨,我也试过。把柳枝的绿皮儿转圈儿切开一寸多长的段儿,慢慢用手指捻,直到树皮和树芯分离,再一点点把中间的树芯抽出来,柳枝皮就成了空心的柳哨,一头放在唇间吹响。我大概吹响过,但是不成曲调。

现在觉得开春儿的柳絮挺烦人的,可小时候不觉得,好像漫天飞着的蒲公英,小孩儿都追着跑,常常排的好好的路队就那么跑散了。

《什刹海》电视剧中庄老爷子和他的三位老伙计(老朋友)每天早上到河边儿遛鸟、打拳,锻炼,老北京给人的印象是喜欢养鸽子,听鸽子哨,但是70年代这些都没有。那时城区不能养鸟,老人吃完饭出去遛个弯儿,路口下下棋,河边上打打拳还是可以的,河岸边也常有钓鱼的人。

北京春天短的很,记得那时迫不及待的想脱下厚厚的棉袄、棉裤,爽爽地跳几场猴皮筋儿,可是奶奶偏说春捂秋冻,结果冬装换下来没几天就到了夏天。

夏天很热,也没有电视,晚上吃完晚饭几乎家家户户的大人都端个小板凳,拿着蒲扇带孩子到河边儿去乘凉。电视剧中看现在的河边都是白色的大理石栏杆,我小时候是绿色的铁栅栏,一米多高,每隔两三米有个石桩。河边上确实比院子里凉快,有风,扇子拿着主要是扇蚊子的。

(网图:前海北沿和钟鼓楼)

天热的时候去河里游泳的也有,后海我只游过一次,上来后身上又腥又臭,清水冲几遍都去不了味儿,以后就不再去游了,都去游泳场。一般大人也不让孩子自己下河,水挺深的,每年都有人被淹死。那时文革正盛,也不排除有人跳河自杀。作家老舍原来就住后海,他是跳太平湖自杀的。要是河里有人淹死,打捞上来就放在岸边盖个席子等车来拉。我记得上小学的路上碰到过两次,远远见到围观的,男生们就喊“看死人去“跑了,到学校时路队只剩下一半的人。

我胆子小,这种事从来都是躲着。高一的时候一天放学走过银锭桥头,看到一堆人往后海那边指指点点,我就好奇了那么一次,看到水中一个死婴,吓得撒丫子就跑,到家时我的脸比那死婴还绿,半个多月不敢自己过桥,至今还做噩梦。

夏天午睡时间长,回家吃完午饭就等着卖冰棍的大妈吆喝:冰棍儿3分,5分。。。然后跑到胡同里三姐妹每人买根3分的小豆或红果冰棍吃,回来躺下听着奶奶话匣子里的小说连载睡上一觉。

人们都说北京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郁达夫先生曾在《北京的四季》中写道:“(北京)冬季有户外呼啸的北风和室内堪恋的温软,春天有城厢内外“洪水似的新绿”,夏日有葡萄架下藤花阴处的冰茶雪藕、盲人鼓词和柳上蝉鸣,而秋天则更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奇书”。尤其是京郊那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真能让人感动至极而涕零。。。“ 按理说是这样的,澳洲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去北京最好,我也总是推荐秋天。

但是,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的秋天并没什么特别,暑假结束,新学年开始,读书的大忙季节。唯一想说的是我们小时候秋天有个特别的玩意儿就是“拔根儿“。

什刹海春天看柳,秋天踏杨,杨树的落叶铺满了河沿儿的小路。我们放学后会跑去捡最大的树叶子,揪下最粗的叶子梗,然后把叶子梗放到鞋壳里,踩在脚板儿下捂着,直到梗变熟,像皮子一样劲道,就可以拿去和别人的梗比试,看谁的最结实、最后被拉断。

什刹海的四季我印象最深的实际上还是冬天。冬天好玩儿的事儿挺多的:放寒假,过春节都是小孩子喜欢的,另外还可以去河上滑冰车,看窖冰,去冰场溜冰;下雪天堆雪人、打雪仗,扫雪什么的,很多事情可以做。

上篇的评论中很多网友提到他们喜欢什刹海冰场。我觉得70年代中期的什刹海冰场就相当于后来的交际舞厅,歌厅和现在的酒吧,是个时尚,炫酷的夜生活场所。专业滑冰的也有,但是很少,白天这里是什刹海体校的滑冰练习场,人家晚上不来凑热闹。去的最多的是十七八岁到二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儿的年轻人。那时候高中没有完全恢复,许多年轻人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又不去插队,没正经工作就在社会上乱混,比如我小表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插队或从建设兵团逃回来的,比如贺表哥。我和妹妹那时都上小学,去冰场由小表哥和他们的朋友带着。姑姑怕他们闹事儿,所以一定要带上我们几个 “拖油瓶”才行。而没有他们几个大小伙子,我们也是万万不敢去那种地方的,就是去也买不到票。冰场门口买票基本上是“抢劫”的阵势,不知道多少人没进门儿脑袋就被冰鞋开了花。

好像在墨尔本进夜总会,去冰场也有约定俗成的着装:军装、军裤、军大敞,棉军帽;你要是有将校呢的军大衣和羊剪绒的军帽就更狂了;女的时兴戴红白黑相间的拉毛围巾。没有这些行头的人就不要和人叫板,有这身行头不敢玩儿命的也不要太炫,否则行头可能被人抢了,人也可能被“花”了。再有就是没底气的人千万不要带美女去冰场,更不要去“拍婆子” (和美女搭讪),否则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自己带去的美女被人拍走,或者你自己躺着出来。

(网图:70年代冰场入口)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照,冰场的顽主时尚)

我们那时候每周可能会去冰场滑一次冰,虽然滑的不怎么样,但是唯一晚上可以出去的娱乐,所以上高中以前每年冬天都去的,大一点就不跟哥哥而是跟朋友一起去了。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夜生活丰富起来,冰场也就不再时尚。

冬天什刹海整个都封冻起来,冰厚非三尺也有二,看似到处都可以滑冰,但实际不然。冰场每天要打扫和泼冰,所以冰面平滑,其他地方我们叫野冰,表面凹凸不平,还有人凿冰钓鱼留下的大坑小洞,不安全。加上后海每年冬天会窖冰,把冰面切开,用传送带把切成方形的冰块运到岸上装车拉去做工业冷藏用。我以前写过有一年冬天和同学小慧带小妹穿冰过后海,结果小妹一脚迈进了冰窟窿。。。

 (网图:窖冰)

看电视剧《什刹海》,我觉得那里面的年轻人现在的生活还没有我们那个时候有趣,每天除了吃吃喝喝,泡吧,听音乐,就是追小鲜肉。70年代和现在的生活差距非常大,生活水平无法相比,但是我们活得真实,简单,快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什刹海那个地方是“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虽说老舍的人生也并非安适,什刹海的水里流淌着快乐,也流淌着悲伤,但无论如何,那里是我生命的摇篮。

(待续:什刹海的风味和风土人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9)
评论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身边有你我有底气:)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QQ' 的评论 : +1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谢谢遐西鼓励,不敢对自己期望太高,写到哪儿算哪儿,总觉得写作的话自己的思维有点过时了。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QQ' 的评论 : 谢谢晓秋,本来要写个剧评,写出点感觉就刹不住了,你觉得有可读性我就很高兴。
xiaxi 回复 悄悄话 王妃的故事比现在的电视剧接地气,你写个剧本吧!
周末快乐!
XQQ 回复 悄悄话 城里难得的好文。京城往事牵动我们很多的感慨,亲切难忘。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谢谢一凡,喜欢回首往事说明年纪大了:-)
寒一凡 回复 悄悄话 春天看柳,秋天踏杨,冬天溜冰,自然简单的快乐,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已然是奢侈品了。喜欢王妃的这个系列。赞好文笔!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家宴' 的评论 : 嘿嘿,欢迎家宴姐!在家呆烦了吧?我这儿都无聊到向往70年代了:-)谢谢来看我!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什刹海边有黑贝,皇城根下有王妃。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对对对,我在北京时候方向感特强,现在完全没方向了,不认道的:)北京是住回不去了,但是会常常想念!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我尽管不是老北京,但前半生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最长,因为有不少朋友都是老北京,从来没有感觉到歧视,但确实能感觉到老北京与生俱来的骄傲。我眼中的北京一直就是方正大气,北京人是朴素且仗义。北京是我心底的家园,我其实特别想回到北京生活,为了它建筑的皇家气势,为了它文化的丰富多彩,为了它秋天的一地金黄,更重要的是我只有在北京才能无论站在何处,都可以分出东南西北。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oBucks!' 的评论 : 以前的京城不是看多了疲倦,还是看得不够。70年代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现在各地的差别不大了,京城也真的没什么意思。
东四一带是东城区,西城为官,东城为商,也就是说东城的商户多,所以你不觉得有古迹。其实东四隆福寺一带的小吃,王府井一带的商街,还有那边的胡同都是历史古迹。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那你去看电视剧呗。北京有个胡同游,你去的话就会去什刹海。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蓬莱阁' 的评论 : 我是极其胆小怕事的人,怕见血。北京70年代挺血腥的,真打死人。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秋天北京气候好,适合旅行。我现在也是秋天回去的时候多。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我写的是70年代的真实,今天的什刹海我可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你也拔根儿来着?哈哈!我这是第一次想起这个玩意儿,都忘了!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电视剧什刹海可以边干活边看,没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就是看个味道。北京人应该喜欢的(除了弄弄:-)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曲肱而枕' 的评论 : 一些小混混斗斗狠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是七十年代就忽然变成浪漫了,只不过折射出大家心里对权势的向往罢。/浪漫吗?血色浪漫!
我那时候认为他们就是一水儿的小流氓,街头见了这样子打扮的人都绕着走。但是时尚是另一回事,那时一个时代的象征,我觉得不是向往权势,就是赶时髦。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胖我的' 的评论 : 胖的也是西城来的?近邻,握手!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谢谢茶仙儿欣赏,你喜欢听我就再说几段儿。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你是北京外来户,觉得受歧视吗?北京在北京人眼里恐怕和别人看北京是不一样的,你听我这北京胡同大妞说北京又是不同的感觉。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名人大腕写手的范儿。。。这话挺北京的,哈哈!谢谢姐姐表扬,咱顶着王妃的马甲冒充一下大腕儿呗:-)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北海公园让滑冰吗?那一定是以后的事了。文革期间北海公园关门好多年谢绝游客,80年代才再次对外开放。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拿铁咖啡' 的评论 : 拿铁说的对,北京冬天屋里暖和,出门穿的多,不觉得那么冷。我偶尔冬天回去,街上人少,一下雪,还挺有过去的感觉的。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5代北京人?难怪!点点比我更北京。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Vivian32817' 的评论 : 那vivian你太小了,70年代是太久以前的事:-)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陶然亭那时候太远了,去那边的雪山草地铁索桥要一天的时间。我离开什刹海的时候还没有披萨店呢。你说的华堂是四环边那个?我家现在走路就能过去。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人多,还有速度快,破坏力很强。要说70年代人口密度也很大,但是没有车子,节奏慢,不觉得人满为患。现在的什刹海没有当年的魅力了。
雪中梅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好,真不知道什刹海,跟着欣赏和学习了,平安是福。
蓬莱阁 回复 悄悄话 看来我们都胆儿小。我有一次放学遇上车祸,伤者已经拉走了,现场还有一滩血、几个警察和若干目击者。结果我也被吓得做噩梦。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去京城很多次,最难忘的是北京的秋天,真的很美!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电视剧《什刹海》没看过,但知道一点的是王妃笔下的才是最真实的。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春天我也喜欢柳絮,秋天我们也玩拔根儿。过去的日子没有手机,但也是快乐很多呢。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一口气看了四集,想着王妃笔下的什刹海。都喜欢。
曲肱而枕 回复 悄悄话 穿将校呢的军大衣和现在开超跑有什么区别?不过都是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炫耀权钱骗骗女孩的手段。说实在都是一些小混混斗斗狠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是七十年代就忽然变成浪漫了,只不过折射出大家心里对权势的向往罢。
我胖我的 回复 悄悄话 西城孩子,看得眼泪哗哗地。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菲儿:北海公园滑冰?听起来好像《青春之歌》里有这个画面:)很美哟:)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欣赏了好文,读来真实亲切。再次跟着王妃的文字走进春夏杨柳飞絮,秋冬落叶飘零冰冻三尺的什刹海,享受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青葱岁月如画卷般展开。唤起了茶儿那遥远的记忆,也曾和小伙伴们玩过那拉柳条比赛,看谁手中的柳条坚持到最后没断:)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喜欢王妃这个系列,尽管我不是老北京,但在北京住过不少年头,心底里一直觉得北京最亲切。北京秋天最美,但确实秋季越来越短,这是个遗憾。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王妃写的可真是七十年代京韵儿十足的北京风景民俗啊!文字真好啊了!感觉王妃这个系列是名人大腕写手的范儿,非同凡响啊。
那会儿,还是小孩儿的王妃还不知道愁是啥滋味,即使有,转头玩儿也就忘记了,到也有个快乐实在的童年。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陶然亭我也记得,我们还在北海公园里面滑冰。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1多美多有意境的一篇散文,王妃真是越写越好看了,回味无穷。。。
拿铁咖啡 回复 悄悄话 北京最好季节是秋季,真是,北京四季分明,回忆起来还是有趣,春天刮大风,柳絮漫天飞,夏天热,吃西瓜,秋天秋高气爽、香山看红叶,这次冬天回去,忆起北京冬天还是不难过,因为暖气足啊!房间里特舒服。问好王妃。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就是那么回事儿。~~ 上篇你问我为什么喜欢《什刹海》,因为我家祖上在北京住了至少五代。虽然我不是北京生人,但是对北京是有感情的。
Vivian32817 回复 悄悄话 另一种生活。从来没过过。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什刹海是我们小时候游泳的地方,另一个是陶然亭,有点远。我们学校组织上游泳课,也就是泡澡,没人教。那时特盼着气温36度以上,越热越好,哪管大人们难受不难受。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带他到什刹海溜冰,其实是坐溜冰车上,拿俩个钳子刨。最多能待一小时,太冷了。然后到对岸,就是西岸沿儿上,有家披萨餐厅,里面有个自己砌的大圆烤炉,上面是蓝色的瓷片,现烤的披萨,特别棒,一个80多块,后来变130块了,再后来那店就没了。冬天溜冰吃披萨是我们在北京的活动之一,现在改去华堂吃煎饼果子了,或到八一湖滑雪。

我也拔过根,还玩过敲杆,就是把一截10公分左右的木头两头削尖,放地上,手里拿一个小木板,敲那地上的木头,一头被翘起后,赶紧用木板抽打它,看谁抽得远,男孩子玩这个多。还有弹球,粘蜻蜓、鸡鸟……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楼主该多讲点故事,这样没那么枯燥。

我80年代在东四亲戚家住过。如果没有古迹,感觉跟农村小镇差不多。我喜欢古迹,每次去北京一定去,去找感觉。日本的古迹保存得非常好,而且都不大雷同。京城的看多了有点疲倦。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文风清奇,一边读一边好似有什刹海的微风拂面,青春的画面一幅一幅的回放,那时的快乐真简单,人们也很容易满足。
还有一点是我个人感觉,人太多将什么都破坏了, 哈哈!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马哈会说话,我爱听,找到感觉了,接着写哈!你家运动基因强大,到我这所有运动都是小打小闹:(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你看电视剧里的年轻人天天就是饭馆酒吧,无聊。我们小时候路上捡一片树叶都玩半天!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睡前给沙发上的橄榄上茶!谢谢,刚写出一点感觉!
大马哈鱼 回复 悄悄话 俺闺女的花样滑冰,早年是她赚零花钱的兼职呐!
大马哈鱼 回复 悄悄话 越来越浓的北京味儿,比电视剧有趣儿多了^_^继续关注!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是的,还是过去的日子快乐,虽然没有现在富裕。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你的70画面和这个剧遥相呼应!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