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子情深

(2018-03-10 14:31:10) 下一个

近二十余年来,我不在母亲身边,每次回家也都是来去匆匆。这次母亲突患脑梗,我急赴老家,陪母亲在病房和监护室住了两周。虽经全力救治,但却无力回天。现在母亲病危处于昏迷状态,老妈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天或十几天的时间了,我真的好想整天坐在她的床边陪她到最后,一想到下次回来再也见不着她了,我的心真的很痛。

我爱我的母亲,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我心中,她是一个最伟大的人。母亲生于1923年9月27日,不知为什么她的身份证上成了1919年。至少不是为了当官。年轻时候的她在x县造纸厂当工人,用现在的话说也算是个女汉子,为了养活我们子妹四人,和男同事一样站在高高的麦秸垛上挥着大杈往榨草机中撂麦秸。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她从未进过学校门,不识字的她却靠死记硬背通过了技术考试。下了班还让我读小说给她听。1965年夏我将西游记从第一页给她读到最后一页。听的她津津有味,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看小说的欲望。故在其后的文化大革命几年中我将造纸厂图书室的所有小说借来通读了一遍。后来她有病而从车间转到门卫看大门,为陪她上夜班,我就坐在门岗值班室的煤火台上以一夜一本的速度看小说。母亲的心地是善良的,她常说‘自己的东西自己吃是填坑的,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吃是传名的’。母亲的脾气是倔强的,文革中父亲因气病故,在父亲的葬礼上,她哭着哭着哭成了我的老x儿了(xxx是当时造纸厂的革委会主任)。以致得罪了领导,多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退休时工龄给少算了6年。母亲的性格是豁达的,面对如此不公,她淡淡的说,多活几年,比啥都强。母亲是个节俭的人,文革中她每个月30元工资,领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领着我去买一百斤玉米,就是靠这每月的一百斤玉米,尽管吃不饱,我们子妹几个终于长大成人,有了今天。有一次,市场上玉米是2毛6钱一斤,她嫌贵没买,第二天又去涨到2元8,她后悔了好几天。在文革中她生病的那段日子,因家里穷,她也是只能吃上个搁窝鸡蛋。母亲是个爱锻炼的人,我在北京读博士后的1997年国庆节,我们母子俩从住地天坛公园走路经前门,天安门,东单,王府井,到灯市口,然后又原路走回天坛。要知道,那时她已是74岁的年纪了。母亲是个很知足的人,跟我在北京的那两年,尽管由于条件所限,每天都吃水煮菜,却是她最高兴的两年,也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后我因出国,将她送回老家,她虽不舍,但很理解,支持我去闯荡。而在她弥留之际,她最想见见她亲手带大的孙子一面的愿望也未能实现。这是我最后悔,且不能原谅自己的做的最蠢的事。母亲又是个信仰坚定的人,母亲奉供关帝爷几十年,除一,十五烧香拜佛,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此次脑梗塞的诱因就是农历十二月初一晨五点多钟在寒冷的院外烧香后感冒发烧,继而引起肺炎,十天后导致脑梗塞。此前我曾多次在电话上劝她冷天向关帝爷请个假,但她从不采纳我的建议,才导致今天的后果。唉,还能说什么呢?留给我的只是心痛,心痛。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现在。我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家一个最有文化的人,是母亲的感化和培养。我传承了母亲的性格和习惯,唯一不同的是我泪点太低,受不了悲欢离合的刺激。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善良和同情,什么是宽容和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还觉的自己很年轻。老妈是我心里的牵挂,妈在哪,家在那。没了母亲,家在哪里?

亲爱的老妈,谢谢您。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生命,让我有了自己的家。老妈,我爱您,愿我们下辈子还是母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