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迈出成功理财的第一步——每月记帐和算自己的净资产

(2020-08-21 11:28:59) 下一个

疫情之下,巨大的黑天鹅起舞,世间百态:当然非常不幸的是那些失去工作,失去生意,不知道何时是尽头的人们,美国这边失业补助也大大缩水了,就算能再来一轮救助也总是暂时的,而某些工作失去了就是永久的失去了;中国那边好像已经恢复各种生产生活了,但几个月的封城停业,那也是消耗了不少人不小的积蓄。中国式围追堵截固然算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某一天在某个城市死失复燃一点点,可能又得全面停工,至于美国这边就更不用说,复工可能还得复,但娱乐生活和那些美好的旧normal也许在相当的时间内,甚至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放在个体的小家庭层面上,其实现在正是一个最好的时候(或者最惨的时候)需要思考个人财政,或者是家庭财政的问题:如果以前就多加注意,早做筹划,有一定数量的准备应险金,是不是就更容易在当下做到手中有财心中不慌?如果以前寅吃卯粮习惯了,靠工资付帐单,那是否现在但凡谁的工作有个风吹草动,减薪停职,就可能出现房贷快还不上了,所以不管什么情况就要在当下好好思考管理财政的重要性。

咱们老中在北美的大地上,不管待了多久,总还是有勤俭的本能在的,尤其在当下,没有失去工作,有个自住房(可能还欠着贷款但是还起来还没有困难),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了,如果自己的退休金里还有自己辛苦存的不小的一笔钱,再加上可能还有几套投资房(当然房客还没有赖租),就更是再幸运不过了。即使在世界另外一半人在挣扎(当然还有极少数富豪更富),自己的收入没有降低的情况的当下,也应该开始未雨绸缪,缩减开支,加大应急金,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呢?

不管处于什么状态或者阶段吧,不管是自己有生意还是上班挣工资,不管是风光的码工还是学校的苦逼学术人,都应该越早地了解自己的钱,管理自己的财政,说到这里我自己就不能更惭愧了:家里两位成员,领导从25岁开始有存钱理财投资的行动,直到今天;而我自己一直拖到35岁才有这样的想法和动力,所以我对现在家里的净资产的贡献微乎其微,算下来几乎都是领导的贡献,不得不汗颜。所以迈出成功理财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的现状,如上。当然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目前看起来还很不错,往事不可追,承认自己的现状,就需要整理自己的现状,具体包括从今年2月开始,我开始对生活开支进行记帐, 当然不一定要精确到每一分钱(其实现在基本不怎么用现金的情况下,记帐倒是可以从信用卡里面的数统计可能精确到每一分钱),首先看看现在家里的“刚需”,包括房贷车贷,水电气,网络手机,生活吃饭等等大概花销在什么水准。我们第一次算的时候自己吓一跳,面面相觑,我们一个月要花这么多钱?当然逐项分析能帮助理解,但是其实就可以精准的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刚需,哪些方面需要节约。其实这里也可以看到典型的“中产阶级陷阱”,刚来美国的时候,一个月拿到手的奖学金才1400块,每个月还能存出700块;十多年过去了,一个月拿到手的钱可能翻了好几倍,每个月却很难存出700块的好几倍,这种陷阱是工资再翻一倍也无用,因为曾经的“奢侈”的开销变成了新的刚需,当年租的小公寓换成了乡下的大房子,每个月有贷款要还,要换新车,用最新的电子设备,去更豪华的馆子等等。记帐不一定需要天天记,但是记帐这个事情本身,会让人反思自己的财政行动,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现金的当下,刷卡的行为也就是改变帐户上的数字,甚至网络上支付方式都是有记录的,只需要轻点一下鼠标,很难让人心里产生一点涟漪,但这里几十块,那里几百块, 汇在一起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关于以上的消费心理见仁见智,而整理现状的第二步是做出自己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的净资产。资产有哪些:现金,养老金,房产,车;债务有哪些:信用卡债务,房屋贷款,甚至还有各式各样的贷款。加权来看到底是资不抵债还是略有赢余。但凡有自住房的人都可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我毕竟还有一套房,虽然还有贷款,但是贷款总有还清的一天,但是很多人算净资产的时候,并不把自住房算进去,你总是需要身上有件衣,头顶有片瓦吧,当然确实有好多人到了晚年的时候,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用这样的方式从自住房里面套出资金来养老,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还是尽量不改变现有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甚至还要增加现在的生活质量下怎样能努力投资努力赚钱,还到真正的财富自由。我自己刚刚整理完这个表更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家里的两个成员用自己的来美经历来给我们勾画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如果单看的话,当然我们的人生现在汇总了),25岁开始工作挣钱投资的领导,成功地做到了过去的十年里,每两年净资产翻一番;而同龄的我,30岁从学校毕业,之后工作的几年除了单位强制扣的养老金,是典型的月光族,没有任何储蓄和投资,在很长时间都处于财政紧张的状态里。。

是的,你看到以上的时候也会跟我有一样的问题,也许这个博客应该是领导来开,这些经验应该由领导来总结。但可能正是”幡然悔悟“的戏码最好看,所以我继续认真地每周更新这博客,一直记录我们的人生与金钱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