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搜罗人间的故事 序

(2023-01-03 15:47:09) 下一个

搜集骨瓷瓷器的过程中,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会用这些杯子喝茶吗?会。也不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然而回答却一言难尽。
英国上世纪骨瓷的大小作坊成百上千,每个作坊的产品花色器型又成千上万,产品自然又分高中低端,高端瓷的烧制用料使之脱离日用瓷的最低端功用而成为装饰用工艺品;即便低端的日用瓷绝大部分也都在70-80年代停产成为绝版尤物。这样一个个千辛万苦淘来的瓷器,有的带着近一个世纪岁月的沧桑,有的带着曾经主人的万千宠爱痕迹,有的带着后人不曾眷顾搁置地下室或车库春夏秋冬的蹂躏,在一个个奇异缘分的引领下来到我的手里,我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从来不是用它。
是舍不得吗?是。也不是。
在我入搜罗骨瓷瓷器这个坑之前,我曾经无数次看着带我入坑的朋友展示着她淘来的宝贝,无数次想象着她像皇帝选妃翻牌那样宠幸着她不同的宝贝们,然而对于这些对于它的过去一无所知的事和物,要和自己身体密切接触一直有个心理障碍,尤其是当我第一次把几十年没有使用过甚至内壁挂满茶锈的杯子打开包装,我的心是充满失落和失望的。再美丽的器物,如果没有被好好照顾,还带着几十年前的茶垢,见到它的第一个瞬间一定不是喜欢它和使用它。但是当我把杯子放到水池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完全没有想到骨瓷杯壁上的茶垢是如此容易清洗,而且不留痕迹,当白润的骨瓷本色显示出来,我就明白了朋友为什么那么喜欢它。
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是没有用它们来喝茶,还有一个一直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就是骨瓷的制造工艺是在粘土里加入小牛的骨粉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而成,这骨粉烧过不就成了骨灰吗?
直到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个我心动了很久的Shelley dainty blue。Shelley是至今为止我仍旧认为是骨瓷里唯一能用“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来形容的品牌,因为它是骨粉含量最高的品牌。它薄,薄到我深度怀疑它的结实度,手感却明显比其他品牌坚韧;它薄,薄到几乎对着阳光就能感觉到它的透光性,在手电光下温润细腻的瓷质一览无余;它朴实,朴实到在一大堆杯子里很难被直接关注,但它独特的荷叶口造型又很难不让人再多看它一眼;它朴实,朴实到杯子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几乎所有其他杯子都有的金边装饰,这一下子让我有了用它的冲动。我得承认,入口的金属类器物,也是我的心理障碍之一。
我的骨瓷茶杯茶水秀竟然就是这样从Shelley开始的,这个开始决定了我此后很难再找到同样感觉的茶杯,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不能这样老是用它,我唯一的一只dainty blue, 它要是坏了,十分可惜。毕竟Shelley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留存在世的每一只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绝版。
众所周知Shelley 的瓷器追求最高品质,直到今天,与其他骨瓷竞争者相比,在骨粉含量的技术指标上一直是最高的,达到了52%。骨粉含量越高,意味着技术难度越高,越难烧制,当然生产成本也越高。也正是因为追求近乎苛刻的品质,Shelley 无法顺应行业大规模工业化降低成本的趋势,1966年,Shelley 便破产了,被 Allied English Potteries(英国联合瓷器公司)收购,之后并入了 Royal Doulton(皇家道尔顿)集团。由于和 Shelley 历来有竞争的关系,英国联合瓷器公司把所有之前 Foley 以及 Shelley 的生产模具全部销毁了。所以现在看到的 Shelly 骨瓷作品都已是再无法复制的珍品。
于是我也开始像皇帝选妃那样这个试试,那个试试,只用过一次,有的出了hairline裂纹,有的出了“冰裂纹”,毕竟是近一个世纪的老器物,在来到我手里前也不知道转手了多少次,大概率已经经不起风霜。最重要的,我知道我恐怕在其他的杯子里再也找不到Shelley拿到手里的感觉。也许我喜欢它们的方式不是用它们,而是远远地欣赏,仔细地研究,或许还有记录下它们和我的某种缘分。

写于2023年1月3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