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追寻美国总统的足迹》第五篇 --- 富兰克林,开国元勋,外交家,科学家

(2021-05-05 01:01:47) 下一个

开国先贤: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生卒:1706-1790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 - 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英属北美殖民地麻萨诸塞的波士顿,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同时又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

在美国独立建国的过程中,他的贡献仅次于国父华盛顿。在后世评价对美国贡献最大的杰出人物中,他的排名第五,仅次于华盛顿,林肯,小罗斯福和杰斐逊。所以,他虽然不是总统,但是可以编排在总统系列的杰出人物中。

家族与家庭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波士顿的清教徒移民家庭。父亲是若西亚-富兰克林(Josiah Franklin),母亲是艾比亚-富尔家(Abiah Folger)。

本杰明的祖父汤玛斯-富兰克林(Thomas Franklin)是英格兰(England)北安普顿郡(Northampton)的一个铁匠,本杰明的父亲若西亚生于1657年12月23日,是一个蜡烛和肥皂工匠。

本杰明的外祖父彼得-富尔家(Peter Folger)是一位磨坊主和教师。当查理一世开始迫害清教徒的时候,他们一家率先出逃到北美的殖民地麻萨诸塞。不久,他的母亲艾比亚出生。

本杰明的父亲若西亚和两位妻子共生育17个子女。1677年左右,他迎娶了首任妻子,在生育了3个子女之后,1683年来到波士顿,之后又生了4个。首任妻子去世后,若西亚于1689年7月9日又迎娶了艾比亚-富尔家。本杰明是他们的第8子,是父亲的第15个孩子,儿子中老10,也是最小的儿子,由于子女众多,家境非常窘迫。

本杰明的父亲安排他在波士顿的拉丁学校读神学,但是由于经济拮据只读了两年,10岁就失学了。因此论学历,他连小学都没毕业。他为父亲工作了一段时间,12岁的时候到哥哥詹姆斯开办的印刷店里当学徒。

詹姆斯是个印刷工匠,带领本杰明进入出版行业。他15岁时,詹姆斯创立了《新英格兰报》,当时是殖民地第一份完全独立的报纸。

1722年,17岁时,哥哥因写文章触犯了州长被关押了三周,他接管了报纸。然而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就离家出走,去了宾夕法尼亚的费城,在途中,他打破了素食禁忌,吃了鳕鱼

他想在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后来的事实这证明,这次出走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国家的未来,都是一个最正确最重要的决定。

初到费城时,他在几家印刷店里工作,但感到不满意。但不知为何,他写给父母的信,被宾夕法尼亚的总督看到了,总督十分欣赏他的勇气和文笔,就派他到伦敦采购印刷设备,回来建立一家新报社。由于总督没有兑现给与支持的承诺,他在英国逗留了两年之后,于1726年又回到了费城。

共读社,图书馆和新闻报纸

在英国的阅历使得他眼界大开,回到费城之后与朋友合作,开了一家印刷店,在业务获得良好效益之后,又接管了创刊不久的《宾夕法尼亚报》。他的思想更加成熟,写作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1727年,21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创立了共读社(Junto),组织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工匠商贩在改良社区自我提升。共读社依照英国咖啡屋建立,是散布启蒙思想的中心,在共读社里最大的消遣是阅读,但图书昂贵稀少,社员们建立图书馆,彼此共享资料。

但还是不够用,富兰克林提出建立会员图书馆,集资购书以供阅读,这导致费城图书公司的成立。1731年,富兰克林撰写条例,1732年,富兰克林雇佣美国首位图书馆员,该图书馆公司现在是一家大型学术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1728年,富兰克林与人合作建立了一个印刷店。第二年他开始出版报纸《宾夕法尼亚报》(The Pennsylvania Gazette),报纸通过印刷文章和观察,给予了富兰克林激发改革和倡议的平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勤劳聪明青年的正面形象。即便在富兰克林成名之后,他依然习惯性地用朴实的签名“本-富兰克林,印刷匠”(B. Franklin, Printer)。

报纸很快就成了富兰克林的性格摹写盘,他在上面自由地发表讽刺文章,展示了自己的机警和敏智,甚至纯粹是恶作剧或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富兰克林不再依赖文学惯例,而是更多地运用自己的内在幽默。他为自己的《宾夕法尼亚报》撰写的绝妙短篇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地位。下图是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政治漫画。

政治漫画“联合起来,不然会死”(Political Cartoon “Join,or Die”)

和当时大多数报纸一样,《宾夕法尼亚报》的印刷品质不好。富兰克林忙里忙外,无瑕提升机械设备标准,甚至没有对报上陈腐过时的消息进行适当的编辑和校对,他对报业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他还刊登图书广告,对推广世俗文学兴趣盎然。

从1732年开始(他26岁,华盛顿刚刚出生),富兰克林以理查-桑德斯(Richard Saunders)的笔名出版了著名的小册子《穷理查年鉴》,深受大众欢迎。其中的主人公理查-萨德斯和他爱唠叨的太太奠定了美式幽默的传统,以平和的心态和亦庄亦谐的语言,揭穿生活中某些大人物的伪装,也向普通民众传播了知识。

《年鉴》的话题包括日历,天气,诗歌,谚语,天文,星占和数学益智题等,“书中很多断句,皆可背下来,作为引用。”,这是胡适的评价。《年鉴》连续发行了25年,年平均一万册左右,可以称得上是将谋生赚钱与道德教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1749年富兰克林提出方案,在费城创建了一个无教派立场的宾夕法尼亚学院,两年后学院正式成立,45岁的富兰克林被推举为首任董事会主席。1791年学院更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现在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我于2010年7月21日曾经去参观访问过,并在校园中的富兰克林坐像前留影纪念。

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尽管公务繁忙,他仍然坚持阅读写作,并且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的新知识。他还通过自修,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这都为他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富兰克林的《自传》于1771年开始编辑,但在他逝世之后才出版,成了经典之作。

与德宝拉-里德的婚姻

1723年,17岁的富兰克林寄居在里德家的时候,向15岁的德宝拉-里德(Deborah Read)求爱。当时,富兰克林依照州长意见准备前往伦敦,前途未卜。里德的母亲刚刚丧夫,拒绝了富兰克林对女儿的请求。

在伦敦时,宾夕法尼亚总督的支援不济,所以旅途不得不延长。等不及了的德宝拉与约翰-罗杰斯结合。这是个遗憾的决定,罗杰斯为了躲债,竟带着嫁妆逃到巴巴多斯不知下落。由于重婚法律约束,德宝拉则不能再嫁。

1730年9月1日,24岁的富兰克林与德宝拉-里德建立了普通法婚姻。妻子接受了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兰克林,并将其带大。他们共有两个孩子,儿子弗朗西斯-富尔家-富兰克林生于1732年10月,在1736年因天花去世。女儿莎拉-富兰克林生于1743年,与理查德-贝奇结婚,生育7个子女,在父亲年老时照顾有加。

德宝拉害怕大海,不愿意随丈夫出使欧洲,另一个可能是本杰明怪罪德宝拉不让儿子接种疫苗以致大病。1769年11月,德宝拉写信称因丈夫长年不在,自己不满而抑郁生病,但本杰明办完事情之后才回来。1774年,德宝拉-里德-富兰克林中风去世,而本杰明依然在英格兰办事,直至1775年才回来。

1730年,富兰克林公开承认自己有个私生子威廉,母亲不明,在费城接受教育。威廉在1736年初,到伦敦学习法律。1763年在威廉通过司法考试后,本杰明帮助他取得了新泽西最后一届皇家州长的任命。

威廉是个保皇党,在独立战争中与父亲决裂,富兰克林无法接受儿子的立场。1776年,威廉被新泽西的革命政府所推翻,在一座大楼里囚禁了一段时间。1782年,威廉跑到英军驻扎的纽约。

保皇党对新泽西,康涅狄克和纽约进行游击战突袭。当英军撤离时,威廉也一道前往英国,他住在伦敦,再也没有回来。1782年富兰克林在与英国人和谈时说,“ ...坚持要求武力反抗美国的保皇党人不能纳入此项条款(得到大赦)”。毫无疑问,他想到了威廉-富兰克林。

发明与科学

富兰克林也常常被人称为科学家,那主要是由于他的电学研究。18世纪中叶,电学的基本理论还没有诞生,富兰克林从英国友人那里获得一些资料和相关设备,特别是不久前才被荷兰人发明的莱顿瓶。从1747年41岁开始,富兰克林一头扎进电学实验之中。

最初他只是利用莱顿瓶收集电流并对设备进行改进,逐渐地对电的性质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富兰克林创造的一系列术语,如 “电荷”(charge),“电池”(battery),“正电”(positive),“负电”(negative),“中性”(neutral)和“导体”(conductor)等等,一直被沿用至今。

富兰克林还观察到导体的尖端更易于放电,不久他就将自己的发现应用到风筝引电实验中。早在1749年,富兰克林就注意到天空的闪电与金属尖端放电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发光,过程迅捷,能击毙动物等。

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1752年他通过放飞风筝进行雷击实验,结果证明雷击就是放电现象。对此一直有人怀疑,否认富兰克林亲自进行过这个极端危险的实验。其实不需事后诸葛亮,德裔俄国科学家利赫曼(Georg Wilhelm Richmann,1711-1753)就是在类似的实验中被雷电击死的。

下图是美国历史题材画家韦斯特(Benjamin West,1738-1820)创作的油画《富兰克林从天空取电》,画面中的富兰克林通过套在导线上的金属钥匙捕捉到了闪电。画中的富兰克林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其实那一年他才46岁。

韦斯特的油画《富兰克林从天空取电》

下面是一幅19世纪的版画,其上还有与他一道进行实验的威廉,不过模样画得也太年轻了点,因为1752年威廉已经21岁了。

版画《富兰克林与电》

1751年富兰克林在英国发表了《电的实验与观察》一文,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当时极少获此殊荣的北美殖民地学者。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籍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籍院土。

富兰克林能够演奏小提琴,竖琴和吉他,他也谱曲,如古典乐弦乐的四重奏。在伦敦时,他制造了改良的玻璃琴,与之前的相反是玻璃在杆子上转动,乐手手指握住。他与伦敦玻璃匠人查尔斯-詹姆斯一道制作,类似的乐器很快出现在欧洲其它地区。

富兰克林喜欢国际象棋。他从1733年玩起,使得他成为殖民地的第一位知名棋手。他和朋友用下棋来学习意大利语,赢家布置语法作业,输家下次要背诵出来。出使英国时,富兰克林棋逢高手。出使巴黎时,他常去老屠夫咖啡屋(Café de la Régence)下棋社交,与各类名人接触。他还荣获了哈佛,耶鲁,牛津,爱丁堡等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工匠与学者混合型人物,他总是骄傲地说自己是手艺人或商人,他自撰的墓志铭则干脆以 “印刷工” 自居。他是一个博物学家,对洋流,气象,季风,地磁场,彗星,血液循环,地球自转,光的波动说,北极光,海豚习性,制冷技术,电导体热效应,海图绘制,人口统计,幻方等都有研究。

除了避雷针以外,他的众多发明还有:一种效能高烟雾少的新型火炉,北美殖民地第一根医用导尿管,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颗粒肥料,一种靠摩擦玻璃发声的乐器,泳镜和蛙蹼,改进的莱顿瓶和集电器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富兰克林早年编辑出版的《穷理查年鉴》中包括许多科学史的内容,例如1748年的《年鉴》提到哥白尼与托勒密体系的区别,嘲讽“托勒密如同一个异想天开的厨师,炒肉时,他不翻锅里的肉,肉在锅里不动,却努力地想着怎样让火,厨房以及所有的东西围着肉不停地转动”。

建国大业

1773年12月16日深夜,塞缪尔-亚当斯 ( Samuel Adams) 和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 领导了60 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三条船,把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

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茶党(Boston Tea Party),它是北美殖民地居民对其统治者大英帝国长期压榨剥削表达反抗的一次集中表现,也导致英国向北美殖民地派兵。富兰克林起初对英国政府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波士顿销茶事件发生时,他还曾表示过遗憾。

但是随着对殖民政治的了解日益深入,他终于认识到英国统治者与殖民地民众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在北美这块土地上,不应该复制旧世界的那种基于出身而不是道德的统治结构和社会秩序。

1775年5月5日,富兰克林从英国回到了费城。两个半星期前,这座城市已经被列克星顿的枪声惊醒而开始武装起来。九年前在伦敦立下汗马功劳的富兰克林,在北美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到费城就被推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此时伦敦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起义大军的行列。

富兰克林在美国革命中(Franklin in American Revolution)

1776年6月11日,大陆会议选举出一个五人委员会负责起草《独立宣言》,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弗吉尼亚州代表汤玛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马萨诸塞州代表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纽约州代表罗伯特-利文斯顿(Robert Livingston),以及宾夕法尼亚州代表富兰克林。

下图是美国历史画家费里斯(Jean Leon Gerome Ferris)的油画,描绘出富兰克林,亚当斯和杰斐逊(从左至右),在杰斐逊家中修改《独立宣言》的场景:富兰克林的姿态就像一个握有终审权的主编,另外两人则细心地倾听他的意见。五人中富兰克林最为年长,比起杰斐逊,亚当斯等血气方刚的造反先锋来说,他更像一个摇羽毛扇的军师。

费里斯的油画《起草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费城的大陆会议毫无异议地获得通过,后来这一天就成了美国的建国日。下图是另一位美国历史画家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绘制的油画《独立宣言》,现在保存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里。

画面的焦点是正在递交文本的杰斐逊等五人委员会和参会的其他成员,杰斐逊右边站立的是富兰克林,他左边依次为利文斯顿,谢尔曼和亚当斯,他们五人对面坐在红丝绒椅子上的,是担任大陆会议主席的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据说汉考克在签下自己大名之后说:“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富兰克林则答道:“是的,否则我们都将被吊死。”

发布《独立宣言》(Announcing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特朗布尔为这幅画做足了功课,背景,人物都很逼真,画面中的48个人物有名有姓,都是出席会议的代表,画家事先对他们逐一作了素描。

《独立宣言》的原始手稿现已不存,目前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的珍贵副本上,共有56位签字人,大陆会议主席汉考克的签名位于中央最明显的地方。至于特朗布尔的画,只是历史场景的艺术再现,并非当时会场的真实写照。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亚当斯和富兰克林作了一些修改。杰斐逊深受英国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影响,具有他人无法企及的哲学深度,他的语言优雅且富有韵律,充满诗意却饱含力量,不过富兰克林的微小修改却被认为具有重大意义。

他划去了原稿上 “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神圣和无可辩驳的”,改成更为精炼的“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为此富兰克林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写道:“‘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真理这一概念与其说是来自杰斐逊最喜欢的哲学家约翰-洛克,不如说是受到艾萨克-牛顿的科学决定论,以及富兰克林的好友戴维-休谟的分析经验主义的影响”。

“杰斐逊使用了‘神圣’这个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认为其所讨论的问题(人类的平等以及天赋人权)是基于宗教的主张。经过富兰克林修改之后,则将其变成了基于理性的主张。”艾萨克森这话虽然有些过度诠释,仔细琢磨还是蛮有道理的。这不仅是一个新国家诞生的宣言,而且是直指专制君主的战斗檄文。

外交使命

早在移居费城的第二年,富兰克林就曾经前往英国,先后在伦敦的两家印刷所工作。担任公职后,富兰克林成为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在英国的代表,从1757年至1775年,他数度访问英国并长期定居伦敦。

在大英帝国的心脏,他一面结交各类朋友,一面在报纸上为殖民地的利益发声。期间他也多次到法国,荷兰,德国等欧陆国家旅行,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下图是英国画家大卫-马丁(David Martin)于1767年在伦敦为富兰克林所画的肖像,现在保存在白宫里。有人将它称为“拇指肖像”,因为画中富兰克林的右手拇指托着下巴,据说这是启蒙时代表现思想高度集中的常见造型。

书桌前有牛顿的半身雕像,而富兰克林身上穿的却是18世纪法国贵族的服装,是否暗示英国的科学精神与法国的启蒙理性,正在这个未来的造反者身上融合呢?

马丁的油画《富兰克林》(franklin by Martin)

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为了偿还海军上将威廉-宾(William Penn)的债务,将北美宾夕法尼亚的一大片土地赐给了他,威廉的儿子是贵格教徒,由此引来大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清教徒移民。

80年后,宾夕法尼亚已成为北美最自由最繁荣的一个地区,宾家族的后人仍以领主自居,拒绝像其他居民一样向当地政府交税。作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指定的代表,富兰克林多次赴英国请愿,控告宾领主家族的劣迹。最终使枢密院做出领主也需纳税的决定。因此他也得罪了势力很大的宾家族,在连续14年担任州议员之后,被排除了新一轮的议会选举。

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印花税法案》,欲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用来支付在北美驻军的开销。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又来到了英国下院,在长达4小时的辩论中舌战群儒,力陈法案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对英国与殖民地关系的影响。

据目击者回忆,面对着议员们的质疑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就像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小学生的提问。富兰克林提醒英国人,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充分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否则将引起动乱。几个星期之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富兰克林成了北美殖民地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之后,麻萨诸塞州议会决定聘请在英国政界有许多熟人的富兰克林担任代表,但是总督哈钦森(Thomas Hutchinson,1711-1780)否决了这项任命。从那一刻开始,富兰克林对英国的幻想就完全破灭了。

《独立宣言》问世不久,富兰克林就接受了一项新的使命,作为新生国家的代表前往法国,寻求武器和人员方面的援助,作宣传以便赢得更多欧洲国家的支持。尽管年事已高,他还是欣然受命。

1776年10月27日,71岁高龄的富兰克林带着他的两个外孙登船驶向法国。他在法国居留九年,一开始只是大陆会议的特派专员,后来成为美国驻法公使,对于争取法国公众,政府乃至王室对美国人民的同情,在支援北美大陆的独立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成了《美法同盟条约》(1783)在巴黎签订(1783),直接把法国拖下水与英国老大干仗。

富兰克林被法国舆论称为“最受欢迎的美国人”,一些富有的法国家庭,甚至流行以他的画像来装饰客厅,当他的马车驶近凡尔赛宫接受路易十六接见时,围观的群众竟然高呼 “富兰克林万岁”。

法兰西与英格兰之间有数百年的恩怨,因此从民间到王室都乐于见到,作为宿敌的大英帝国在北美殖民地遭到挫败。幸灾乐祸的路易十六绝对没有想到,再过13年,一场更为暴烈和血腥的革命将要降临他的王国。

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接见富兰克林(Louis XVI Meets Franklin in Versailles)

一方面,美国革命的成功激励了经受过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民。另一方面,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以及随后提供的大量军事与经济援助,加剧了法国财政的危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富兰克林的行动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美法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建国之后最重要的外交成就,对于打破英国封锁和争取外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接着富兰克林又在欧洲大陆四处活动,先后促使了西班牙,荷兰参战,从而大大改变了独立战争中的力量对比,加速了美国赢得胜利的进程。

富兰克林出使法国(Franklin as Ambassador to France)

下图是巴西画家阿美利哥(Pedro Américo)的一幅油画,描绘1778年2月富兰克林带着7岁的小外孙贝奇拜访伏尔泰(Voltaire)的故事,那一年伏尔泰已经84岁了,富兰克林则是72岁。伏尔泰抚摸着小外孙的头说:“上帝和自由”(God and Liberty)。

伏尔泰为富兰克林的小外孙祝福,上帝和自由(God and Liberty)

暮年与身后

1785年9月,富兰克林在万众瞩目下再次返回费城。一艘大船刚刚停靠在特拉瓦河的码头上。年迈的富兰克林由女婿贝奇搀扶着,左边是女儿萨拉和随富兰克林出访法国的小贝奇,右边伸出手表示欢迎的是宾州州长兼大法官麦克基恩(Thomas McKean)。

富兰克林荣归费城(Franklin Returning Philadelphia)

1787年,已经退休的富兰克林出席了修改宪法的会议,成为唯一的一位参与签署美国建国初期三个最重要文件的人,这三份文件是1776年的《独立宣言》,1783年的《美法同盟条约》,以及1787年的《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不同于华盛顿,杰斐逊等其“建国之父”,他既没有自己的庄园也不是奴隶主,他在1751年发表的《对人类繁衍的观察》中,就强烈地抨击过奴隶制,晚年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蓄奴,他在《美国宪法》制定的1787年,担任宾夕法尼亚州废奴促进会主席。

从中年起富兰克林就遭受肥胖和痛风的折磨,晚年愈加严重并患有多种并发症。1790年4月17日夜,富兰克林在费城的家中去世,直接死因是胸膜炎。数日后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两万多人加入了出殡队伍。

也许是对忠实而虔诚的发妻表示歉疚,他的遗体与黛博拉的遗骨一道安葬在费城第五大道宪法中心附近的圣公会墓地(Christ Church Burial Ground,直译基督堂墓地)。有些网上的旅游攻略说富兰克林埋在波士顿的老谷仓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

其实那里埋的只是他的父母和其他家族成员,后人又在那里立了块写着 Franklin 字样的花岗石方尖碑。毕竟这里是富兰克林的出生地,波士顿人也就这样鱼目混珠。近年来我国一些市镇争抢名人作为乡贤,也是同样的心态作祟。

富兰克林的墓穴非常简朴,在整个圣公会墓地的西北角,一块石板墓碑上只写着他与妻子的名字和下葬年份:Benjamin and Deborah Franklin,1790。

富兰克林的墓地(Grave of Benjamin Franklin)

逝世后

美国在线曾于2005年举办了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当中富兰克林获选为美国最伟大人物的第五位。

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长相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悉。

元美纸币($100)

作为美国首任邮政总局局长,曾经多次发行有他头像的邮票,例如下面的1918年邮票。

1918年发行的邮票(Stamps Issued 1918)

1938年,在费城建立了富兰克林国家纪念地(Franklin National Memorial),纪念地内有高大的富兰克林大理石坐像。

富兰克林国家纪念地(Franklin National Memoria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